本 期是《藏宝图》镇馆之宝系列的第二期,第一期我们讲了故宫,第二期我们讲讲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馆又称不列颠博物馆,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 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1300多万件,但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 出。
博 物馆藏品最初来源于英王乔治二世的御医、著名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Hans Sloane)收藏的8万余件文物和标本。1823年,英王乔治九世捐赠了他父亲的大量藏书。开馆以后的200多年间,继续收集了英国本国及埃及、巴比 伦、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古老国家的文物。
大 英博物馆目前分为10个分馆:古近东馆、硬币和纪念币馆、埃及馆、民族馆、希腊和罗马馆、日本馆、东方馆、史前及欧洲馆、版画和素描馆以及西亚馆。其中以 埃及馆、希腊罗马馆和东方馆的藏品最引人注目。埃及馆是最大的陈列馆,珍藏7万多件古埃及文物,是大英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但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馆。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代的 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
【镇 馆之宝:罗塞塔石碑】该藏品是拿破仑在埃及溃败后英国获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贵的一个,高1.14米,宽0.73米,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 石石碑,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的石碑。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由于这块石碑刻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 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镇 馆之宝:埃尔金大理石雕塑】埃尔金大理石雕塑是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部分雕刻和建筑残件,迄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馆藏品之一,有大 英博物馆镇馆之宝之称。19世纪初,英国外交官埃尔金伯爵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买下帕特农神庙上的大理石建筑装饰和雕刻,并切割后运回英国。1816年英国 王室花3.5万英镑买下,放在大英博物馆,从那以后的200多年来,埃尔金大理石雕塑成为该馆最具代表性的展品之一。
【镇 馆之宝: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 藏的珍品。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英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 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 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 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镇馆之宝:亚尼的死者之书】《亚尼的死者之书》是距今3200年前画在草纸上的画。亚尼是个真实存在的人物,这幅画作为陪葬品放在亚尼的墓中,全长24米,用长达60章的篇幅,描绘死者在来世获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约定事项。
【中 国文物展厅】现在,我们进到中国文物展厅。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 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 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陈列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珍宝吧。
【敦煌壁画】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
【墓 葬俑】(唐代)大英博物馆北区的亚洲厅中摆放着两尊中国阴间的判官雕像,前面摆放着一组十二只栩栩如生的陶俑,形象包括人、兽以及人面兽身。它们都来自唐 朝名将刘廷荀之墓。这些陶俑只用三种颜色:琥珀黄、绿和棕色,最前方是一对兽俑,它们是队列中领头的神兽,墓葬的守护者。之后是一对人形陶俑。再下一对是 两个严肃的官员,双手毕恭毕敬地交叠。队列中最后的人物形象是两位马夫,之后首先是两匹高近一米的骏马,最后是一对漂亮的双峰骆驼。
【康 侯簋】(中国西周)这件华丽的青铜器制作于约三千年前,这只簋直径约二十七厘米,有两个大把手,每个把手都是一头长牙尖角、大方耳的猛兽,正在吞噬一只小 鸟。这样的作品,当时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国家能够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所花费的技术、时间与费用,使得它昂贵、地位崇高。
【玉璧】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拥有玉器最多的人。他的玉器收藏涵盖了这种珍贵材料的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件玉璧圆环或圆盘可以追溯至商朝(约公元前1500-1050年)。乾隆皇帝在他的题词上说,他的诗词构思来自于玉璧精美的形态和所用玉石的质地。
【中 国汉代漆杯】这是一个椭圆形的浅碗,直径约十七厘米,较长的两边各有一个镀金把手,酒杯因此被命名为耳杯。它整体为木制,我们能从一些破损处看到里面的木 胎。大部分碗体由红棕色的漆层覆盖,外壁镶嵌黄金与青铜,并绘有数对相向而立的鸟,背景则是一些几何图案和螺旋纹饰。在耳杯的底部有一圈共六十七个汉字, 在欧洲,这里通常会是一句箴言或一条献词,但是这里写的却是负责生产的工匠的名字。
【中 国铜钟】这口铜钟外形硕大美观,如啤酒桶大小,截面呈椭圆形。钟身雕刻精美,通体环绕着带状花纹。圆形浮雕上刻有吞食大雁的龙头,顶部盘踞着两条华美的 龙,组成悬挂铜钟的把手。铜钟原本是成套的,主人可能是当时的诸侯,也可能是某个诸侯国的大臣,拥有一套铜钟,并拥有一支能演奏它们的乐队,这无疑是财富 与地位的象征。
【青 花云龙象耳大瓶(大卫对瓶)】大卫对瓶的名称源自它的最后一任主人珀西瓦尔•大卫爵士。他收藏的一千五百余件中国的瓷器藏品如今都陈列在大英博物馆的一间 特别展厅里。这对瓷瓶是大卫从两个不同的收藏家手里分别购得的。它们高度超过六十厘米,造型优雅,上下窄,腹部圆。在洁白的胎质与外层透明的釉色之间是用 钴颜料描画出的青花图案,图案设计精美,笔法自信。瓶颈与瓶足饰以花、叶图案,瓶身上则是一条飞舞的中国龙,龙身纤长覆鳞,胡须张扬,龙爪锋利,还有祥云 环绕。一望即知,这对奢华的瓷器是匠心独具的艺术家的倾心之作。
【山 水画《西山草堂》】《西山草堂》为明朝画家唐寅(唐伯虎)所做,描绘了暮色朦胧中的山水风光。河岸青山连绵起伏。在画面前方,一位学者坐在他的乡村小屋 里,享受着乡村隐居生活。打开手卷,可以看到更多的山水景色。将手卷展开,从左方一弯水路映入眼帘。这幅画有唐寅的亲笔题词。乾隆皇帝曾经也拥有过这幅 画,画上有乾隆皇帝在公元1751年的题词。在山水画的下方有后来的收藏者和鉴赏家留下的11段文字,他们对画作或画家进行了评论。
【漆 雕盘】(明朝)漆雕盘上描绘了在腾王阁举办的离别聚会的场景。腾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面朝赣江。这场最著名的聚会举办于公元675年,诗人王勃(公元 650-676年)参与了此次聚会。当时,王勃为来宾所作的诗集写了一篇序言。漆雕盘的背面刻的就是这篇序言(《滕王阁序》)的一部分。
【鸟纹抱月瓶】(清朝,雍正年间)抱月瓶的瓶身扁平、圆润,瓶颈呈管状,瓶耳为卷形云朵。它的设计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与为永乐皇帝(公元1403-1424年)于景德镇首次制作的瓷制扁壶有关,但其颜色的描绘和工艺技术是在雍正年间得以革新的。
【景 泰蓝瓷坛】(明朝)明代景德镇的工匠们制作的青花瓷,其形状和装饰与皇家工厂出品的瓷器一模一样。宣德皇帝很可能下令在紫禁城内使用这种瓷坛。色彩亮丽的 景泰蓝瓷器在宫廷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世界上只有两个像这样有盖的景泰蓝瓷坛,一个在大英博物馆中,另一个则是私人收藏。景泰蓝瓷器的制作耗 时且费用高昂。工匠用金属丝在青铜器皿上勾勒出矫健的龙和云纹后,再用玻璃浆填充。用景泰蓝工艺标记的六字标识是宣德瓷器的特征。
最后,宝图君再爆个料,其实,大英博物馆总共收藏2.3万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但展出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别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