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2015-12-27 00:46:55) 下一个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曹 兴诚(1947年2月24日-),生于台湾台中清水。新加坡籍华人企业家,联华电子前董事长,为台湾科技界名人之一。在前英国苏富比主席James Stourton出版的《Great Collectors of Our Time》一书中,曹兴诚被列入1945年以来当代最伟大的一百位收藏家。在这份名单里,仅有收藏家仇燚之、赵从衍以及曹兴诚三位华人藏家入列。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在经济上推动改革开放,文化上也试图重新建立与传统的联系。文革期间,中国传统文物被视为进步的障碍,遭到全面破坏、清除,民间收藏几成真空;随着经济起飞,中国民间收藏风气再起,开始大量自海外购回中国文物,导致其价格不断飞涨。

清 朝雍正、乾隆两代的官窑粉彩瓷器,80至90年价格大致涨了十倍,90年到2000年又涨了十倍!2005年7月12日,一件元朝的青花瓷罐,上面绘有 「鬼谷子下山」图,在伦敦以1568.8万英镑(约为2.45亿人民币)拍出,创下中国文物拍卖的天价。此后中国传统文物,从器物到字、画,拍价上亿的时 有所闻,几千万人民币的更是屡见不显。

在收藏与买卖文物的热潮当中,许多弊端无可避免地出现。2008年,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被一位谢姓 商人以一件「金缕玉衣」的赝品超贷了人民币十亿元。事前有五位中国国家顶级文物鉴定专家为这件赝品背书,不仅表示其为真品,给它的估价还高达24亿人民 币。这个弊案凸显了文物仿制、诈骗的猖獗、官方鉴定体制的失灵、也反映出一般鉴赏常识的缺乏。金缕玉衣就算是真的,无论如何也值不上24亿人民币。因为这 些玉衣只是一堆平素的方形玉片,四角穿孔,用金或银线绑结而成,在艺术上毫无美感,工艺上也极简陋,考古上也不过说明了过去有这么一个俗气、无聊的丧葬习 俗而已。这样的东西不该被当成国宝而哄抬价格。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金缕玉衣就算是真的,不过说明了过去有这么一个俗气、无聊的丧葬习俗而已

同样不该被当成国宝的,是圆明园流出的十二生肖兽首。稍懂艺术的人都知道,中国传统雕塑讲究含蓄与创意,这批兽首则纤毫毕现、缺乏想象力,与中国传统美学格格不入。而且这些兽首是西洋教士的设计,怎么会成为中国的国宝呢?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缺乏古典式想象力,与中国传统美学格格不入

对 国宝的偏差认知,每天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演。几乎所有访客都挤着要看翠玉白菜。翠玉白菜虽然很美,但充其量只不过是个工艺品,在台北故宫就有三件。真正 的国宝,像47.2公分、十七节的良渚玉琮,其制作可谓鬼斧神工,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是民族重宝,可是现在访客几乎没人加以注意。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翠玉白菜虽美,只不过是个工艺品,在台北故宫就有三件

对文物价值的看法错乱,也反映在许多报导上。有一本谈收藏的畅销书,讲到所谓「海底夺宝」,做了这样的描述:「这就是『泰兴号』沈船,船上一百多万件瓷器大部分出自康熙年间的中国景德镇,多半都是官窑精品」。

一百多万件瓷器装在船上,那当然就是外销瓷器。外销瓷器是大宗货物,怎么可能是精品呢?又如果是官窑,那是给宫廷御用的,又怎么可能拿去装船外销呢?

由 于错把外销货物当成流失文物,于是就有人夸张地说,中国流失到海外的文物超过一千万件;还把打捞沉船的人形容是「海盗」。又是流失,又是海盗,当然就激起 了有些人的民族情绪。请看下面这段话:「即使把西方列强从中国人手里掠夺去的所有国土都归还中华,中国依然会因为那千千万万的文物被迫躺在强盗的家里而不 完整。所以我们必须像解救被劫持的人质一样,解救那些可怜巴巴的文物」。

这样悲壮地要把以前外销的大量货物「解救」回来,可惜没法抢,只能买。买要花钱,于是外国阴谋论又来了:「官方对流失海外文物的巨资回购,爱国华人对这些文物的高价赎回,都让那些外国阴谋者赚得钵满盆溢,不亦乐乎」。

把金缕玉衣或十二生肖兽首当成国宝而哄抬价格,把外销货物说成了流失文物还想要「救回」,进而咒骂外国人都是海盗、阴谋家;这一连串高昂的情绪后面,让人感觉有必要加强对文物的认识。

那么,到底甚么是文物呢?我们该如何来看文物的价值呢?

文物,就是文明的产物及遗迹。那文明又是甚么?

以前的人定义文明,经常流于名词堆砌、不知所云。其实真正要了解文明,最好的方式是设想:假如没有文明,我们过的会是怎样的生活? 野生动物的世界是没有文明的,因此看看野生动物的生活,就能了解没有文明的世界是甚么样子 。

从 许多动物影片我们可以看到,自然虽然极端美丽,但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所有动物来说,自然却是个可怕的地狱。即使贵为狮王、熊王,妻妾成群,一旦年老力衰,立 刻会被年轻狮、熊逐出社群,除了自己走向孤独饿死之途,子女也将惨遭新王屠戮。野生动物是食、性的奴隶,生活条件又极端险恶匮乏,因此必须绝对自私,绝对 诡诈,绝对残忍,不容任何慈悲。早期人类与猿猴分开、独立演化以后,也过了数百万年这种禽兽般的地狱生活。

了解了野生动物的地狱生活,人类生存的意义,应该就是努力去「挣脱地狱、自建天堂」。文明就应该定义为这个努力的过程跟成果。

人类要挣脱地狱,自建天堂,必须不停地创造。一要发展科技,满足物质需求,二要发展伦理与宗教,以转化损人利已之本性,三要发展艺术,让人得享生活乐趣。这个艰难伟大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有时似已绝望,幸又雨过天青。

前 面说过,文物是文明的产物、遗迹、或是证物。有些文物,代表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让全人类都可以藉之缅怀过去、激励将来,因此具有重要的普世价值。譬如 发现于坦桑尼亚欧督威峡谷(Tanzania Olduvai Gorge)的一块石制手斧,证明120-140万年前早期人类已经能制作石器,这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又如中国明代早期发行的纸币(大明通行宝 钞),是人类早期使用非金属货币的例证,对人类货币、金融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也是属于全人类的重要文物。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Olduvai手斧

不 了解文明的伟大意涵,或者对科技、宗教、艺术都不感兴趣,就很难体会文物的价值。像上面举的两个例子,可能不少人会说,一块烂石头、一张旧纸币,能值几个 钱啊?不错,有些重要文物,因为大家不懂其意涵,没有市场与需求,因此「不值钱」;也经常因为这个原因,受到破坏、摧毁。巴米扬大佛就是不幸的例 子:2001年,塔利班(Taliban)徒众决定毁掉阿富汗境内的一切佛像,于是用炸药、炮弹跟机枪,把两尊有1500年历史的大佛完全摧毁。由此可 见,一个短视、无知、区域性的文化,经常忽视甚至敌视整个人类的文明遗产。

埃及是另一个有趣的例子。长达三千多年的法老王国文化,在公元前 343年以后就陆续被泛希腊文化、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土耳其鄂图曼文化所取代、以至于法老王国文化被湮没在黄沙之下,两千多年间,只有盗墓者加以闻问。由 于对文物的无知,无数被盗的文物都被「废物回收」还原成其中包含的金、银、铜等金属,而从人间消失。著名的罗赛塔石碑(Rosetta Stone),原已沦为修城的建材,于1798年被法国人发现,旋即落于英国人手里,从此存放于伦敦大英博物馆。这块石碑刻的是以旧希腊文与古埃及象形文 对照发布的政令,发布时间是公元前196年。英、法考古学者针对两种文字作比对研究,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也因此全面揭开了古埃及文明的面纱。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著名的罗赛塔石碑(Rosetta Stone),曾沦为修城的建材

近 年来埃及人不断要求英国归还罗赛塔石碑,但遭到大英博物馆的拒绝,成为一个典型的有关文物归还(cultural repatriation)的争议。赞成文物归还者,认为文物归还原「产」地,才能与原有时、空搭配,让人更容易了解与欣赏。反对文物归还者则认为,文明 遗产是属于整个人类的。埃及目前的伊斯兰阿拉伯文化跟原来的埃及古文明已经断绝传承,不见得会珍惜这些文物。要求归还,只是为了增加观光收入,其目标是短 视的。而且文明不够先进的地区,人与人之间弱肉强食的习性仍深,经常陷入动乱,对文明遗产的保存及参观都不利。最近埃及陷入内乱,马拉维博物馆遭到暴徒洗 劫,1089件文物中有1040件被掠走,几具木乃伊被烧毁,叙利亚陷入内战以后,许多重要的文明古迹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战火的破坏。因此反对文物归还给 未开发地区,有一定的国际支持。

中国跟埃及是完全不同的例子。人类四大古文明,为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文明。除了中国,其他三个古文明 在公元前都已断绝,唯有中国文明,一直延续至今。从三千年前开始,中国使用的象形文字未曾中断,只是经过不断的简化而已。不过中国人熟悉自己的文明,未必 就懂得保护、珍惜。有时就是因为大家太熟悉传统,受它的影响太深,以至于近代中国的改革者经常把传统视为进步的障碍,欲除之而后快。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 就是这样的一个运动。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破四旧中损毁的文物,难以计数

新中国头三十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抨击非常严厉,连带的一些传统生活方式,包括对传统文物的喜好与收藏,也被认为是封建腐败的,遭到全面禁绝。改革开放以后,民间才逐渐恢复了对文物的收藏。

如同本人一开始所说,收藏导致一些文物价格在短时间内飞涨,让许多人以为收藏可以一夜致富,于是出现乱买狂买的现象。其实中国大陆过去私人所藏的文物,在文革期间早已被清除一空,所以市场几乎没有供给可言。面对急速增加的需求,赝品乃趁势而起,大行其道。

2012 年3月,雅昌艺术网站公布了公布了一份「中国文物造假版图」,列出了各种文物在各地造假泛滥的现象。该网站指出:「中国亿万农民大军是主要的作假者,与做 旧大师、古玩交易商、收藏家及拍卖行组成了产业链。中国8000万到一亿个普通收藏家是被害者,还有无数的赝品流到海外」。

其实赝品的受害 者并不只是「普通收藏者」,像金缕玉衣赝品事件的受害者,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五位顶级鉴定专家。此外2011年1月,中国某拍卖公司以2.2亿人民币的 天价拍出一件所谓汉代的玉料梳妆台,还包含一件玉凳。这套玉家具是经过周南泉先生鉴定为真的,可是来年却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周先生可说是中国古玉鉴定的权 威,着有『中国古玉断代与辨伪』等书,还负责为中国各大博物馆所藏古玉做鉴定与分级。可是这套玉家具确实疑点重重。一是汉代人席地而坐,并不使用凳子,二 是汉代未曾见过如此巨大的玉件(127.3 x 81 x 47.8cm,重 265.2公斤),三是出土的汉代(东汉)类似家具的玉座屏,尺寸不过高16.5,宽15.3cm,只是一个小摆饰。此外整个东汉、西汉都未曾出土过任何 玉料制的家具。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2011年以2.2亿人民币天价拍出所谓汉代的玉梳妆台,竟还包含玉凳

周 先生面对质疑,依然坚持此件玉梳妆台为真品。他说鉴定结论是从玉质、沁色,包浆、工艺、纹饰和用途、造型所得出的。不过,鉴定古物最重要的方法,是看其艺 术风格是否符合时代的特征。此件梳妆台繁复琐碎、俗气非常,与西汉玉器的矫健生动、东汉玉器的神秘飘渺风格全不相符。况且此件玉器的制作人都已经承认赝品 是其所制,周先生竟以此制作人「爱吹牛」来响应质疑。

今天中国的赝品制造,论规模可以说铺天盖地,论实力可说是有组织、有财力、有技术、有 专家,论野心已经不以模仿几件真品来赚小钱为足,而要「创造」新品、「成套」推出,以获利千万甚至上亿为目标。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收藏一定要以「有罪推 定」为原则——换句话说,看见所谓文物,必须有宁可错杀一百,不可纵放一件的警觉心。只要有一疑点,即应加以否决,否则必中作假集团之圈套。像汉代玉制梳 妆台疑点如此之多,首屈一指的玉器专家居然不加怀疑,鉴定标准如此宽松,令人费解。

鉴定专家标准如此宽松,无怪就另有「专家」表示,「有人 说现在收藏家收到的95%是假货,我看正好相反,其实95%是真货」!这位「专家」所持的理由是:「作假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和5000多年来产生的文物总 量相比,毕竟是个极小的数目」。这位专家大概没听过文化大革命,也不知道破四旧是干甚么 ? 居然在谈「5000多年来产生的文物总量」。他大概也不知道中国有亿万农民大军在做假,以这么多人生产赝品几十年,竟然会是个「极小的数目」?

再 就所谓「5000多年来产生的文物总量」来说,今天应该已经所剩无几。中国跟埃及一样,盗墓之风自古至今未曾断绝。举个例子,1983年发掘的广州南越王 墓墓主是赵昧,其祖父赵陀是南越王的开国者。三国志里有记载,孙权听到赵陀墓里多异宝,于是发卒往掘,未果。赵陀的墓逃过孙权的盗掘,但赵陀曾孙赵婴齐的 墓就被孙权的人找到而劫掠一空。

1928到1936年,李济、董作宾等先生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的时候就发现,晚商十一座王墓基本上在宋代或 以前就已经被挖掘一空(可能是官方主导挖掘,未必是盗墓)。殷墟考古所发现的遗物都不是在墓室里,而是在墓道旁边发现的。其中牛方鼎、鹿方鼎可能是太重、 太大,以前的人搬不走而幸存下来。1939年在安阳五官村被农民吴培文发现的司母戊大方鼎也是王墓里的东西,其能够幸存的原因应该也是太大、太重,达 875公斤,古代盗墓的人搬不走。

1976年,殷墟妇好墓被发现,起出各类陪葬品超过1900件,其中青铜器总重达1.65吨,有铭文的青 铜礼器即有190件。妇好墓并非王墓,其墓室容积(5.6米x4米x7.5米)与西北岗殷墟1001号商王墓室容积(18.9米x13.75米x10.5 米)相比,只有1/16。如果陪葬品数量与墓室的容积成正比,则每一商王墓的陪葬文物应在万件以上,殷墟十一座商王墓陪葬文物即应超过十万件。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殷墟妇好墓起出各类陪葬品超过1900件,其中青铜器总重达1.65吨

中 国历朝无数的陪葬品被盗掘出来,可是流传下来的却寥寥无几,数量惊人的这些被盗文物哪里去了呢?可想而知,因为对文物价值的无知,中国跟埃及一样,大部分 文物都被「废物回收」了。含金、银、铜的文物,被还原成「有价金属」,玉雕被改雕成为更「流行」的样式,石雕被拿去当「建筑材料」。不仅民间这样做,富有 天下的皇帝也常这样。例如五代周世宗柴荣曾「悉毁天下铜器、佛像以铸钱」,明朝崇祯皇帝也曾大量熔毁宫里旧藏的青铜器以铸钱或制造武器。上海博物馆有一些 商周青铜器,包括一件48公分高的商代牛头兽纹尊,是70年代在上海冶炼厂的废铜中捡回来的。如果不是马承源馆长特别机警,这批铜器将永绝人间。上海如 此,别的地方则没听说有如此抢救文物的情形、由此可以猜想,在文革中有多少文物遭到销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处处盖房挖路,无意中发现了不 少墓葬,南越王墓就是盖楼挖地基的时候被发现的。除此之外,沉寂了近三十年的盗墓活动也重新发作,因此确实有不少出土文物流到国外。有些中国人看到许多中 国古物流到了海外,大感愤慨。认为有外国人收购,才造成中国盗墓的猖獗,其实这种看法可谓倒果为因。外国人来中国收买文物,在晚清才开始、而中国人盗墓起 码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不应该把盗墓的帐算到外国人头上。中国人过去盗墓,只想找到金银财宝,并不重视文物价值,让文物遭到重大破坏。有些文物,是因外国人 开始收购,其商业价值得到重视,才免于遭到破坏。拿唐三彩来说,过去中国人认为这些陪葬品不吉利,没人要,因此大量遭到毁弃。我们看两岸三地(北京、南 京、台北)的故宫旧藏,都没有任何唐三彩。现在馆藏的,都是后来别人捐赠或馆方购买进来的。由此可知,过去在中国,从宫廷到民间,没人要这种陪葬品。后来 外国人开始收购,唐三彩才获得重视跟保护。又譬如元代青花瓷器,明、清文人都认为「俗甚」而不屑一顾,民间也无人珍藏,多将之用损。目前最精彩的一批元青 花反而落脚在土耳其,藏于伊斯坦堡的托普卡比宫(Topkapi)美术馆。大多数中国文物「流落」到海外以后,都被洋人当作宝贝,受到珍藏、展示与研究, 身分比在国内要尊贵得多,文物的价值也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安阳时期商代青铜器的纹饰断代,现在国际上都以密歇根大学教授Max Loehr的分类为准,这就是外国人的研究成果之一。另外澳洲堪培拉大学的Noel Barnard教授曾私人赞助香港中文大学的张光裕教授,赴中、日、欧、美、澳、纽各地,将所有博物馆藏的中国青铜器金文(即铭文)拓、摹编成十大册文 献,足见外国汉学专家保护中国文物之用心。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堪培拉大学的Noel Barnard教授私人赞助张光裕教授

将所有博物馆藏的中国青铜器金文(即铭文)拓、摹编成十大册文献

中 国大陆出土文物的外流,跟大陆的文物法有关。该法规定,凡出土文物一律归国家所有,任何私人买卖均属非法。这个规定如果能彻底实施,会封杀出土文物市场, 将出土文物的商业价值减低为零。理想上这个办法可以让大众把碰见的出土文物都缴给政府保管,盗墓也会失掉利益诱因而为之消弭。但实际上,喜爱中国文物的并 不限中国人,许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物非常欣赏。结果中国出土文物的市场都在国外,文物贩子自然会千方百计把文物运到国外出售。

看到这种情形,中国政府也努力跟外国政府交涉,希望外国也能配合,让中国出土文物市场在全世界都可以消失。如果这个策略成功了,那是否在中国盗墓就能绝迹,地下文物从此就可安枕无忧了呢?

前 面说过,埃及、中国盗墓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出土文物有国际市场不过一、两百年,所以有无文物市场跟盗墓没有关联。有关连的,是有没有把财宝带到坟墓里去的 习惯!今天美国很少听到盗墓,为什么呢?并非美国人比较高尚守法,如果美国人的墓里也有金银财宝,美国穷人照样会去偷盗。警卫森严的美国银行都有人敢去 抢,没人管的墓地怎会不敢去挖呢?

所以封杀出土文物市场,完全无助于遏止盗墓,反而妨害文物的保护。因为「没有市场」,会被社会大众解释为 「没人要」;商业价值减低,会被解释为「不值钱」。「没人要、不值钱」的东西要民众细心去保护,可能很难。过去中国甘肃一代发现许多史前彩陶,当地人看这 些彩陶笨重、巨大,没地方放,又没人要、不值钱,于是纷纷将之打破丢弃。如果这些彩陶能公开买卖,甚至开放外销,相信世界需求会很大,东西自然会获得保 全,不致大量被毁。又比如北京首都博物馆藏有明宣德的洒蓝钵,在受到征集之前,被农民拿去喂鸡。这件东西非常稀有,国内现存没几件(当然假的除外),农民 为什么会拿这么重要的文物去喂鸡?很简单,因为该农民不懂文物的价值,只懂值不值钱;看碗不值钱,不拿去喂鸡,那拿碗干甚么呢?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首都博物馆藏明宣德洒蓝钵,受到征集前被农民用于喂鸡

另 外,把出土文物全部交给国家也非万无一失。现代政府施政、用钱是要得到百姓同意的。政府机关收受大量的文物,能否编列足够的预算,来妥善保管、研究、展示 这些「没人要、不值钱的东西」?恐怕问题不少。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马承源先生有一次在香港跟我聊天,他说当时旧馆不敷使用,想申请经费兴建现在的新馆,但迟 迟未获上头批准。有人建议他,用国际行情估算一下当时上博馆藏文物的市场价值。他做了估价,大约值60亿美金。于是他再上签呈,说这么高价值的藏品,难道 不应该盖个比较妥善安全的场所来保管吗? 结果经费很快地批下来。这个例子说明,封杀了文物的市场价值,不仅民间不会善待文物,要政府编列庞大预算来保护文物也有困难。2012年4月17日,意大 利那布勒斯的Casoria Contemporary Art Museum美术馆,点火烧毁馆内珍藏的一件现代画作,以抗议政府大幅削减艺文预算。这项激烈举动还得到许多意大利艺术家的声援。由这个例子可以看见,政 府的资源不是无限的,全赖政府来保管文物往往超出政府的能力。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意大利Casoria美术馆点火烧毁馆藏画作,抗议政府削减预算

把 文物全部收进公立博物馆还有一个大问题:虽然博物馆常常办展览,但受限于场地,能展出的比例很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有150万件,只能展出9000件, 不到1%;台北故宫藏品有80万件,只能展出3000件,不到千分之四。虽然故宫常常轮展,但热门的藏品人人要看,很难拿掉不展。因此文物有重复者,例如 瓷碗,或档次稍差者,可能永远没有展出的机会。政府花大钱,盖大房子来保存文物,却让许多文物与大众永远绝缘,像以前被帝王锁进深宫的嫔妃,这样十分可 惜。民间赏玩不到真文物,只好成天跟丑怪的赝品为伍,不能传承先人的美学,造成文化的断绝,这也令人遗憾。

藉封杀市场来消除盗墓活动,已经 证明是失败的。防止盗墓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动员当地居民共同来参与。如果能让当地居民从防止盗墓中,分享部分利益,那一定会有奇效。可能的方法之一,就 是墓葬文物经考古挖掘后,有特殊意义者交给政府,其余予以估价,然后凡在当地居住达十年以上的居民,都可以分得估价的若干成数。这样居民才会把脚底下的文 物当成自己的财产来守护。以现在的情形来说,居民如果参与盗墓,有利益可以分享。防止盗墓,却一点好处也没有,那您想居民会选择站在哪一边呢?

一般人对价值的认定,是有价才有值,没有价就没有值。我们说宣德洒蓝钵多么珍贵是没用的,没有价钱来证明其珍贵,老百姓就会拿去喂鸡。任何东西要有价钱,必须要有市场,在市场中发生交易,价钱就被订出来了。

所以文物要得到保护,归根结柢,就是要有市场,能反映出其价钱。除此之外,还不能忽视民间收藏家的功能。收藏家购藏文物,就为文物设定了价格。而且,收藏家买文物要花钱,自然会仔细研究文物的真伪与价值,于是有关文物鉴赏的知识就可以在社会中流传,文化也能藉此代代传递。

今 天中国文物面临的重大危机,并非所谓文物外流,而是文物的作假与卖假。从金缕玉衣、汉代玉凳,以及许多其他的例子,我们看到文物鉴定权威一个个地被赝品骗 过、击倒。这些权威与其弟子都是各大博物馆把关的干部,如果连他们也被假货骗过,将来博物馆里的藏品都可能有真伪的争议。真伪既然说不准,就有人会大胆把 博物馆里的真品盗卖,改以赝品来取代,导致文物的污染与沉沦。

近年来最著名的监守自盗案,发生在故宫博物院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外八庙管理 处。该管理处主任李海涛自2001年5月至11月,将库房里所藏86件文物盗出转售,然后以仿造的赝品代替真品。这些盗出的赃物于2002年10月出现在 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居然都还附带着故宫文物管理处的原始标签。因为这些标签有人认得来历,所以全案得以侦破。倘使这个盗卖集团不如此粗心大意而是先将故 宫标签销毁,这个案件也许至今仍然神不知、鬼不觉,结果是一些赝品世世代代被当成真品而流传下去。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故宫博物院李海涛监守自盗

李 海涛事件当然不是孤立与偶发的案件,据报导,光在2004年中国各地文物监守自盗案即有36起,以后还逐年增加。文物被盗卖,只要不被销毁,事情尚小。但 是以假乱真,则是无比大事。因为文物的真伪如果遭人怀疑,其价值必大跌。价值大跌,则文物就难以受到大众的呵护,甚至在大众眼哩,变成肮脏骗人的东西。

我 们常听到一种理论,说有赝品才有研究的乐趣,如果文物全都是真的,那鉴定的学问就无用武之地,也失去了捡漏的可能。按照这种说法,好像赝品越多,收藏就越 有乐趣,其实大错特错。如果我们今天要去餐馆品尝美食,然而又担心食物不洁,于是每道菜上来,大家拼命检查干不干净,还用筷子到汤里不停的搅和,看里头有 没有苍蝇。那请问,这是来享受,还是来受罪?看到古文物,不能安心赏玩,却老是要担心真伪,是非常煞风景的事。

大家都知道,欣赏古文物,一 在于其考古价值,也就是能透过文物,了解过去;二是欣赏其艺术成就;三是满足那种跨越时空、能接触到古人的神秘感。假文物的罪恶,一是窜改历史,二是以差 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忸怩做作,来扭曲活泼自然的传统艺术,三是欺骗收藏者的怀旧感情。我有一些朋友,原来很喜爱中国文物,后来发现花钱买来的居然是一文不值 的赝品,从此对中国文物的喜爱转为极端的厌恶。收藏界流行一句话说,买骨董必经三部曲 : 「开始被人骗,中间骗自己,最后去骗人」。骗自己的意思是自我洗脑,把买的假货硬想成真的。骗人是为了把买的假货倒给别人,减低自己的损失。所以假货泛滥 不仅伤人钱财,还会损人心智,最后让人堕落成骗子。

下面让我们比较一件商代方斝与其仿品,看假货如何污染中国的传统美学。图1右边的方斝系本人所藏,于纽约购自国际知名骨董商Giuseppe Eskenazi。左边的方斝则是赝品,据说曾于巴黎展览并以高价卖出。

方斝比較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方斝比較-局部

比 较这两张图片,可以看到铸造方法的不同。右边真品用块范法铸造,还可以看到腿上包含的范土。假的是用现代的硅模,以失蜡法铸造,所以不见范土。造型上,真 品稳重有力,假的则比较瘦高,显得轻浮。最主要的差别请见图2,上边真品上的凤鸟,潇洒从容,下面假的则看起来像惊弓之鸟。两者在美学上,初看只是差之毫 厘,细看则谬之千里。中国伟大的商周青铜美学,在此遭到扭曲污染。

假货由制造到销售,经过一连串的人。如果这些人都得到了利益,他们会结合起来,防止作假被拆穿,于是形成了一股压制真相的黑势力。作假越猖獗,这股黑势力就越膨胀,最后可能懂真假的人个个闭口,而造假的人则肆无忌惮。例如有人说市场上95%是真货,即属此类。

有位考古界的朋友说,以前他们从事考古挖掘的时候,怕别人来偷文物。现在怕的是有人把假文物混进来。因为经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大家都承认是真品。如果某件赝品被认为是考古出土,就可以骗倒所有专家,同类的仿品也都可以鸡犬升天,被公认为真品。

因 为文物造假危害极大,重视文物的国家都订有罚则,对造假谋取不当利益的人,给予惩处。针对出土文物,中国文物法严厉处分买卖真货的人,却不积极管理制假、 卖假,等于变相鼓励了假货的泛滥。由汉代玉凳的案例来看,许多赝品应该早已冲破中国官方鉴定体制的防线,摇身成为学者背书的真品。

在这赝品 铺天盖地的混沌之中,也还有一些净土跟绿洲,就是国外知名博物馆跟收藏家早期收藏的中国文物。大部分这些文物尚未受到赝品污染,真品的比例非常高,每次拿 出来拍卖,总是被抢购一空。如果将来中国政府想通了,肯开放出土文物市场,并且把政府手里许多永不见天日的文物拿出来公开拍卖,那中国的藏家拿这些「洁净 度高」的文物做模板,加上科学测试,应该就可以有效地来鉴定真假。这样才有机会以真品来淘汰赝品,让「良币」来驱除「伪币」,才能让中国出土文物免于继续 遭到污染,并发扬其应有的文物价值。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来检讨一下,被许多中国人称为国贼的卢芹斋先生的功与过。

卢芹斋曾将大量中国古代文物卖至欧美,包括青铜器、古玉器、南北朝与隋、唐的佛像、唐三彩雕塑等等。他最出名的事件,是在1916至1917年间,将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跟”拳毛騧”卖至美国,现存于宾州大学考古与人类博物馆。许多中国人视他为卖国贼,对他痛恨不已。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卢芹斋(C .T. Loo, 1880-1957)

卢芹斋在1950年曾试图为自己辩护。他说:"我出口的文物都是从市场上通过与别人竞标买来的。我卖到国外的文物如今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如果当时把它们留在了中国,恐怕只会让不了解它们价值的人给毁掉”。

十九年后,中国文化大革命爆发,果然不幸印证了卢芹斋的话。许多文物如果当时不在欧美,是否能逃过文革浩劫而健在?确实难说。

从 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卢芹斋盗卖中国文物,取悦了欧美帝国主义者,不仅赚得钱财,还能周旋于美国上流社会,与洛克菲勒、摩根、范德堡等豪门巨贾做生意,可谓 卖祖求荣之极。但欧、美文物艺术界对卢芹斋却极为感谢。像巴黎吉美美术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堪萨斯城Nelson Atkins博物馆等,不仅从卢芹斋处买到中国文物,还得到他的慷慨捐赠。

或许有人以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这段时间,欧美对中国古文物都垂涎欲滴、虎视眈眈,而卢芹斋则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实际情形根本不是这样。

欧、 美人士以往接触到的中国东西,都是一些外销瓷器或掐丝珐琅器,因此对中国古文物所知有限。卢芹斋为了让欧美人士欣赏中国古文物,投注了大量心力。他不断支 持学者研究中国文物,1937年自己还出版了一本『中国艺术简史:新手入门速记指南』,以西方常用的术语,如平衡、对称、协调等,来解说中国艺术。此外, 他还经常举办艺术沙龙,让欧美各大博物馆长、大收藏家等来欣赏、评论中国古代艺术。所以,卢芹斋在20世纪上半叶,好像成了中国文化的大使,在西方世界很 有发言权。他办的艺术展览,经常兼顾艺术史,让欧、美人士欣赏中国古文物的同时,还能了解中国艺术史的辉煌。

19至20世纪上半叶,欧、美 上流社会对中国人难免轻视。媒体也经常丑化中国人为「不诚实的骗子」,是吸鸦片、好赌的异教徒等等。所以卢芹斋的诚信一开始很受怀疑。像洛克菲勒第一次接 触,就怀疑卢芹斋卖的一个瓷瓶是假货,生意也没谈成。但是卢芹斋透过忍辱、努力跟坚持,终于获得欧美文物界的绝对信任,这真的很难得。

我前 面提到过的英国骨董商Giuseppe Eskenazi,他在香港买中国骨董,拿回伦敦去卖,价钱通常一下子就涨了好多倍。为什么能这样?因为他有信誉,欧美博物馆、收藏家信任他。如果香港骨 董商直接跑去欧美博物馆卖东西,再便宜人家也不敢要。卢芹斋去世已经半个多世纪,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中国骨董商像他一样,能取得国际广泛的信任,由此可见卢 芹斋在诚信方面的成就。

卢芹斋卖到西方的文物,中国人一定都想把它要回来。但是中国文物在西方博物馆里,日日夜夜向西方人宣扬中国文化之悠 久与灿烂,让西方人了解中国、尊敬中国,有甚么不好呢?拿回来让中国人自己关起门来孤芳自赏,又有甚么意义呢?况且,目前许多中国人还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古 文物。如果懂得珍惜,就不会制假卖假,让古文物污染沉沦,让后世中国人失掉对先人文物的尊敬与认知。大陆现在赝品泛滥,古文物留在国外,其实可以免除感 染,维持其可信度,拿回国内,久而必然蒙尘。

我经常到国外逛博物馆,发觉西方大博物馆,几乎都有中国文物。可是中国的大博物馆,却绝少看见 西方文物。这对中国文化发展,不是好事情。中国要恢复以往的光荣,不能只靠硬实力,还要有文化上的软实力。一个文化对其他文化要能深入了解,才能截长补 短、兼容并蓄,把自己变成强势文化。如果故步自封,甚至夜郎自大,那中国文化就很难登上世界的主流地位。

日本京都附近有一座MIHO美术 馆,是由宗教团体「神慈秀明会」所建,设计人系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贝聿铭在答应设计前,要求会长小山女士展现国际观,能广纳各地的艺术品,不要以日本为 限。小山女士也信守诺言,使馆藏文物囊括了中、日、埃及、中东、希腊、罗马、中南美等各地的古文物,成为一个可敬的世界古文明博物馆。

曹兴诚 | 究竟什么才是“国宝”?

日本MIHO(美秀)美术馆,是世界级古文明博物馆

中国近年来经济大幅成长,民间财富也急遽增加,许多地方私人博物馆纷纷成立,如雨后春笋。可惜有些博物馆陈列的竟然全是恶浊的赝品,令人错愕。

中国现在应该要做的,不是去索回所谓流失海外的文物,而是应该寻找一个西方的卢芹斋。让这位西方卢芹斋把西方有价值的文物大量引进到中国来,使中国未来文化发展,能恢复盛唐时期海纳百川的气度与雍容。这才是中国之幸,相信当为所有中国人所乐见。

万发编辑转帖

万发评论:

我赞成曹先生的部分观点。但是欧、 美人士对中国古文物所知有限,并非人人都是外国汉学专家,并非人人都有保护中国文物之用心。被损害和遗弃的中国古文物也不在少数。

几百年来,大量中国文物之所以被抢夺,贩卖,遗弃到国外是因为中国的战乱,贫穷和落后。相信盛世的中国的中国文物,会比在国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重视。也相信盛世的中国把西方有价值的文物大量引进到中国来。人民也会在中国的博物馆里看到大量的外国文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