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08)
2016 (1154)
2017 (680)
2018 (352)
2019 (290)
2021 (1)
2024 (2)
在传统的红木家具中,门扇、墙板、面板、束腰、结子、椅圈、牙角、牙条、赶枨、托泥等都是一些常见的家具局部构件,这些构件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它 们之间相互搭配,才能制作出造型绮丽、精巧绝伦的红木家具。托泥作为家具最下方的细节部件,既承接着主体结构,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托泥在明清古典家具中非常常见,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接腿足,明清家具中有的腿足不直接着地,另有横木或木框在下承托,此木框即称为托泥,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增强家具的稳定性。在传统家具中,条案、几类、桌椅类家具经常会有托泥的设计。
中国家具与建筑密不可分,正如著名古典家具专家杨耀先生所说:“在人类社会中,自从有了盖房子的活动就有了做家具的活动。”托泥是家具与建筑密不可分的最典型代表之一。
中 国有句俗语: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有一个台基。古人也称台基为“堂”,登堂入室登的就是台基。《老子》一书也载有“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中的“台”即为台基。建造房屋最需要的就是稳定,台基就是建造房屋的根,给房屋稳定感。台基除了功能性外,也能给房屋增加艺 术性和美观性,一些造型美观的台基一般分主体和附件,主体是方座基础,附件则包括一些造型美观的护栏、台阶等。
托泥早在周朝就已现雏形。古 书中有形似房屋的周代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它腿足的下端不是直接落地,而是各加了一条横木,这样的横木就是最早的托泥形态。托泥在结构功能上与 台基非常相似,即增加家具稳固性。由此,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家具的托泥也是模仿了建筑的台基形态。
由于托泥的独特功能,在传统的红木家具中,椅凳类、床榻类、桌案类等家具接地的部位经常是托泥结构,其次束腰的家具和四面平式的家具由于稳定性稍逊,也常用托泥结构。如家常用的花几,一般腿足较高,摆放一些盆栽需要较强的稳定性,托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因 为结构造型的不同,托泥形式上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托泥属于垫木形,是用一长条方木装在家具足下,这种比较常见,工艺上相对比较简单。另一种是框型,包含了 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圆形及梅花形等。框形托泥多用在有束腰家具上,有束腰家具多用榫卯结构中的抱肩榫,这种结构的牙板只起支撑的作用,而控制脚足部 位的拉力实际却很弱,所以单就这种结构来说是不完备的,为了弥补它的不足,常常在足下装一个托泥的结构,这样从家具各部位相互配合的角度分析,腿足顶端有 板面控制上端整体,足端有托泥管束所有腿足,使其受力一致,中间的牙板只起支撑的作用,整套家具显得更加科学合理。
托泥的功能是为了加固家具,一些榫卯开始出现松动的家具,一般是因为使用频繁,家具接触地面的部分损坏、受潮腐烂,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试着更换一下托泥,就会变得牢固。
古典家具的很多构造在突出实用性的同时,也充满了人性的关怀,拿托泥来说,我们常见的圈椅、官帽椅、皇宫椅等,人坐在上面,脚就可以搁在托泥上,这是充满人性化的设计,也是古人匠心独运的家具设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