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藏明清贸易瓷展-有的说明写错了

(2015-10-26 22:21:44) 下一个

由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藏的明清时期的贸易瓷2015年8月7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展。该展览不仅将明、清时期中国陶瓷外销状况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且也引起 人们对当代陶瓷外销的反思。   本展览从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藏品中遴选出一百六十三件明清时期的贸易瓷予以展示,旨在反映这一时期中国陶瓷外销的状况。展览分为明、清两部分。明 代部分展出明代中期至晚期销往东南亚、西亚、日本以及欧洲的瓷器,揭示了中国瓷器在这些地区的流通与使用,体现了不同市场的喜好与审美趣味。清代,西方国 家的东印度公司在瓷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展品也以外销欧美的器物为主,很多制品有着浓郁的异国情调,反映了当时贸易瓷器的时代变迁。   陶瓷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更是中国的发明。至迟从唐代开始,中国陶瓷已大量销往海外。宋元时期,贸易陶瓷的烧造窑场遍布东南沿海。 明清两代,陶瓷贸易持续繁荣,其中最主要的产地在江西景德镇,还有福建漳州、德化等。明代中期以前,中国陶瓷的主要外销市场在东亚、东南亚及中东一带,明 代晚期,开始大量销往欧洲与美洲。   贸易瓷是研究中国陶瓷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早期,外国人主要是单纯收购中国瓷器,后来发展成为来样加工,在中国的窑场订制具有本国情调的瓷器。比 如日本出光美术馆藏有一种有弧形缺口的瓷碟,是西方人用剃须刀刮胡子时用来接胡茬的。 此次展览中还有一对青花果树纹油醋瓶是以欧洲的玻璃器皿为原型烧造而成。瓶颈部两管交叉,腹内一分为二,互不相通,一半装橄榄油、一半装醋,往外倒醋时油 不会出来,往外倒油时醋不会出来,可谓一器二用,设计构思巧妙。   在明代,只有中国能烧造高温瓷器。因为瓷器造型美观、便于洗涤、硬度高,习惯使用金属器皿的外国人在见到中国瓷器后对其钟爱有加。史料记载,御窑的兴 盛带动了民窑的发展,明代万历年间,仅景德镇就有十万人从事瓷器生产。明代中期以前,中国瓷器主要销往亚、非地区,自明代晚期开始,欧美地区已成为中国陶 瓷最重要的外销市场。   可以说,任何有人迹的地方,都有景德镇的瓷器,特别是一些国家的港口,在进行基本建设时,常有中国古陶瓷出土。研究发现,日本、韩国、荷兰、德国和英 国等国的陶瓷烧造都是从模仿中国陶瓷开始,然后才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此次展出的明代贸易瓷既有来自菲律宾、叙利亚和欧洲的传世器皿,也有日本专门订烧的器物,还有从沉船打捞出水的珍贵瓷器,反映了销往不同市场的中国陶 瓷面貌的异同,揭示出当时瓷器的流通转运线路,从中还可窥见明代中期至明末中国陶瓷外销格局的发展与变迁。   到了清代,瓷器贸易进入“东印度公司时代”,西方各国的需求和审美为中国陶瓷生产带来新的生机,产生了一些全新的造型和纹样。   相较于西方金属器皿,中国古陶瓷之美首先表现为造型丰富,因为讲究象形取意,以模仿大自然的动物、植物、瓜果等形状为主,源自生活,所以使人备感亲 切。此外,中国古陶瓷的造型还特别强调完整性,例如,不管是何种瓶子,总是由口、颈、腹、胫、足等组成。而且受传统儒家大而全、和谐美满思想的影响,中国 陶瓷很注重均衡性的体现。   如果仔细观察,人们还会发现中国古陶瓷造型很强调静态,不太强调动态,外形轮廓总体来说都比较柔和,不生硬,给人以和谐优美的视觉感受。瓷器的装饰技 法多种多样,包括刻、划、剔、镂、印、雕塑、塑贴等,装饰纹样也多富含吉祥涵义。   瓷器已经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新的时代,中国人要想创造出新的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必须认真研究古陶瓷,在了解古代文化和技艺 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理念进行创作,这样的创新才有可能成为经典,中国陶瓷外销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10月7日上午,本博(天岸马·虎头鱼)专程到上海博物馆,参观“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藏明清贸易瓷展”,用手机拍摄部分照片(上),特此展示,以飨各 位博友。

几个克拉克瓷明显是漳州窑的,给当成景德镇的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