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仿欧洲风格的中国瓷器

(2015-02-07 00:36:44) 下一个


抵达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或是中国式样,或是按照亚洲的市场需求设计的。约在1700年,欧洲各东印度公司都向中 国订购大量欧洲风格的瓷器,其中一些是对欧洲原器物的仿制或改造。这些瓷器不仅包括仿自欧洲的各种陶瓷餐具,如餐盘、甜点篮、潘趣酒碗等,还包括更多用来 装饰餐桌的瓷雕艺术品。其中,动物形餐具在造型和彩绘装饰上想象力丰富,在18世纪中期的欧洲风行一时;瓷人像则通常作为盛大宴会提供甜点服务时的装饰 品。

欧洲陶瓷器上的彩绘纹饰也被中国制瓷工匠们仿制和改造。如同18世纪20年代梅森的中国主题瓷器一样,有些仿制纹样一定程度上源自中国的创作灵感,尽管最后都变成了彻底的西方风格。其他纹样则完全源自欧洲时尚,如模仿皇家德比制瓷厂独有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条纹瓷器。


图片附件: 20120620145656_34819.jpg (2012-6-27 16:25, 35.8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05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26

古典人物图执壶
英国德比瓷器厂
约1780—1783年
A. W. 弗兰克斯爵士捐赠
大英博物馆藏 (1887,0307.II.309)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此模制软质瓷执壶的造型仿自古希腊酒壶。执壶外壁彩绘的女子像是以英国版画家F•巴尔托洛齐1783年出版的一幅版画为蓝本。无论是执壶的造型还是执壶外 壁彩绘的纹样,都反映了当时流行的对古典艺术的好尚。执壶外壁上的描金条纹在整个欧洲瓷器装饰中蔚然成风。1756年,威廉•杜斯伯里接管了位于德比的一 家瓷器厂,1770年又收购了切尔西瓷器厂。他经营这两家瓷器厂,直至1784年切尔西工厂倒闭。当两家瓷器厂正常运转期间,它们一直在瓷器底部使用金质 标记。自1774年起,杜斯伯里在伦敦拥有一家货栈,他在1775年被指定为向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专供中国瓷器的制造商。其公司还为忙于安置在贸易扩张中获 得大批新财产的贵族和地主们供应产品。


图片附件: 1340173452_WN88ua_b.jpg (2012-6-27 16:26, 21.4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06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27

托比杯
英国斯塔福德郡,可能是拉尔夫•伍德制作或根据模型制作
约1785年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93-1874)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托比杯即造型为一个戴着三角帽,穿着燕尾服,拿着泥烟斗,端着酒沫外溢的单柄杯的坐姿饮酒者形象的啤酒杯,是英国最典型的陶瓷设计之一。尽管这样的杯子造 型是淳朴的乡间饮酒者,但在伦敦小瓷器店有售,说明它也受到大都市市场的青睐。托比杯首次被记载在制陶史上是1783年,直至19世纪20年代它依然流 行。这件奶油色陶器是一种铅釉陶器,成分包括白烧土和熟燧石,是18世纪中叶在斯塔福德郡发展起来的。这种陶器坚固、廉价、材料卫生,可以彩绘、印彩,也 可保持素胎。


图片附件: 1340173506_e42pYe_b.jpg (2012-6-27 16:27, 25.9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08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28

鹅形盖碗
中国江西景德镇
清•乾隆;约1760—1780年
埃伦•卡特小姐捐赠,来自D.D.斯图亚特•卡特的藏品
大英博物馆藏(1931,0622.8)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这件鹅形碗分为卵形碗和盖,合在一起在晚餐中用来盛汤或蔬菜。类似的中国外销汤碗还有小公鸡、牛头、猪头、鲤鱼及其它人物造型,可能用来盛不同的食物。虽 然这些物品一般属于私人贸易,然而荷兰东印度公司1763年的记录显示,该公司曾订购25件类似的汤碗。梅森瓷器厂在18世纪30年代制造出体量较大的自 然主义风格的鸟形和其它动物形瓷器,却没有和这件瓷器相同的作品。伦敦的切尔西工厂也制作过类似的碗,其它的可能还有德国的赫希斯特和法国的斯特拉斯堡这 类工厂,但它们常做的是鹅、火鸡、山鹬形锡釉陶器而不是瓷器,最早烧造年份约在1750年。


图片附件: 1340173565_S3Ssfj_b.jpg (2012-6-27 16:28, 33.3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09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31

第八单元 中国风

中国风格对欧洲建筑、室内装饰、家具、金属细工、绘画、纺织品图案、园林和陶瓷生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在 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尤其强烈。“中国风(Chinoiserie)”源自法文,是指对想象中的各种中国元素进行改造而产生的一种风格。著名的“柳景 图案”就是属于这种风格的纯欧洲发明,它一直流行于陶瓷器上。

很少有欧洲旅行者到过中国。遥远的距离和完全的陌生感使欧洲人尽情驰骋对中国的虚幻想象,这种想象具化为宝塔、渔夫、鸬鹚、梅花、牡丹、菊花、凤凰,成为欧洲陶瓷器上司空见惯的纹样。

用钴呈色的蓝彩做釉下彩绘的技术直接源自中国瓷器,但是彩绘的主题几乎总是适应欧洲的市场需求,并且经常暴露出欧洲人对中国传统纹样的一知半解。代尔夫特青花瓷器和中国风格的瓷器在欧洲制瓷厂都大量出产。


图片附件: 20120620145733_56246.jpg (2012-6-27 16:31, 26.0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14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32

青花中国仕女图瓶
英国伍斯特瓷器厂
约1770年
A.W.弗兰克斯爵士捐赠
大英博物馆藏 (1887,0307.V.43)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此软质瓷瓶造型仿自中国古代的青铜酒器“觚”。瓶上所绘青花中国仕女像是欧洲人对中国的一种想象,边缘所绘纹样则纯粹是欧式的。这类瓷瓶一般成套烧制,其 中3件是带盖的柱形瓶,用作壁炉上的装饰。花瓶是18世纪英国陶瓷厂供给奢侈品市场的主要产品之一,用于富有贵族、富商装饰新居。如韦奇伍德这样的一些瓷 器厂就创烧了数以百计、不同造型的瓷瓶和大量的装饰纹样。在18世纪60年代,切尔西瓷器厂开始烧制花瓶,产品种类也颇为繁多。其所烧制的很多瓷瓶比此件 形制更加复杂,装饰更加精细,但都受到中国和日本瓷器的启影响。


图片附件: 1340173646_czz2z2_b.jpg (2012-6-27 16:32, 21.3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17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33

瓷塑甜品台
德国德累斯顿(萨克森)梅森瓷器厂,
约翰•约阿西姆•堪德勒制模
约1735年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124&A-1977)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极具天分的模具师堪德勒在梅森瓷器厂工作44年,制作了各种人物、动物以及实用器共计2000多个原始模具。他将此作品描述为一件用贝壳和树叶来盛装甜点 的“印度石窟”,还提供了两个单独模制的、可拆卸的坐姿人物像,以便工厂能够成对生产这些甜品台。在梅森瓷器厂的文件中,经常交替使用“印度人像”和“中 国人像”来指代所有的中国人像,尽管堪德勒称其人像是日本人,但此男子身着扇形饰边的束腰外衣和裤子,与梅森瓷器中那些中国人物的装束非常相似。“甜品” 这一术语用来指一些不同类型的甜点美味,包括蛋糕、糕点、糖果、坚果以及蜜饯,它们在大型宴会中作为最后一道餐后甜点被提供。


图片附件: 1340173703_sRB6wb_b.jpg (2012-6-27 16:33, 34.0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20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35

第九单元 欧洲再装饰的中国瓷器

最早进入欧洲的中国瓷器都是稀世珍品。与其他奇珍异宝一样,它们经常被加装银质配件,来表现其价值,提高其地位,中国瓷器因此经常获得新的功能。通过加装一个或更多的金属配件,碗可能被改造成杯子,罐可能被改造成啤酒杯,军持或者花瓶可能被改造成执壶。

约在1700年,中国瓷器被荷兰和英国商人大量输入欧洲。瓷器开始成为寻常物品,有些还是按照欧洲的设计风格定制的。大约在同一时期,用西方风格和主题装 饰中国瓷器的需求开始在欧洲出现。为满足这种需求,荷兰、英国和欧洲其他地方的陶瓷画工就为那些素面瓷或没有多少装饰的中国瓷器加绘珐琅彩纹饰。另外,在 17世纪末到18世纪的欧洲,由于日本瓷器备受推崇,有些中国瓷器被装饰了日本风格的纹饰,这类瓷器价格昂贵,供不应求。这些再加工主要在小型家庭作坊里 完成。


图片附件: 20120620145759_60279.jpg (2012-6-27 16:35, 39.5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24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37

青花英式银托架执壶
中国江西景德镇
明•万历,约1600年
约1600—1610年间在英国安装托架
路易斯C.G.克拉克博士捐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M.220-1916)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在加装银托架后,这件普通的军持瓷罐变身为执壶。军持是通过颈部来注水的,流用于喝水或倒水。军持专为外销而烧制,主要是供应中东和东南亚市场,也有为数 不多的被销往欧洲, 1613 年一艘沉没于圣海伦娜海域的荷兰维特•莱乌号商船中的货物可以为证。此器外壁饰有花卉和飞马交替出现的纹饰带,具有克拉克瓷的典型特征。欧洲的银匠们给 “军持”加装由几个部件组成的托架后,就巧妙地将其改装成执壶。盖面顶端錾刻着至今未被识别的制造者的标识“RP”。与此相似的加装欧洲托架的中国军持在 17世纪荷兰静物画中可见。


图片附件: 1340173781_sFRWWl_b.jpg (2012-6-27 16:37, 24.3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27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38

杰弗里•汉密特•奥尼尔绘制的瓷盘
中国江西景德镇
清• 乾隆;约1740—1750年;
约1760—1767年杰弗里•汉密特•奥尼尔在伦敦彩绘
肯尼斯•丁沃尔中校通过艺术基金会捐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26-1919)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此盘在景德镇烧制,作为素瓷被运至英国,在那里加绘古代废墟中的人物风景。这种图案很可能是由爱尔兰画工杰弗里斯•汉密特•奥尼尔在伦敦彩绘。在高高的方 尖碑上有“Owen Rowe O’Neale”题铭,就暗指了他的名字。有人认为,他使用这个签名是为了把自己与17世纪早期爱尔兰将军、爱国者欧文•罗斯•奥尼尔联系起来,或者是为 了隐藏自己真实的名字。奥尼尔是袖珍画画家和制图师,他曾作为画工为切尔西、伍斯特和鲍等瓷器厂画瓷,还在约西亚•韦奇伍德和詹姆斯•贾尔斯在伦敦的作坊 中工作过。他的一些作品见于《女士们的娱乐》一书中的插图,这是一本用于装饰瓷器和其他材质的蚀刻画画册,1759—1760年由罗伯特•赛尔首次出版。


图片附件: 1340176443_SjZ7X2_b.jpg (2012-6-27 16:38, 39.7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30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39

第十单元 收藏

收藏中国古代陶瓷器的热潮源自对外销器物的追求。伦敦是中国以外收藏和研究中国陶瓷器的主要中心,在收藏的历史、数量、质量和种类上都无可匹敌。拍卖中国瓷器引发了高涨的热情,有关中国陶瓷器的广播电视节目广受欢迎,都证明这种商品对英国人具有持续的诱惑力。

在18世纪现代博物馆出现之前,陶瓷器被英国人购买,作为餐具和家庭装饰用具。19世纪,对中国陶瓷器的真正学术研究尚处于初创阶段;在1921年东方陶瓷学会成立后则迅速发展起来。这个学会的会员是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馆藏瓷器的主要贡献者。

中国古代陶瓷器激励着全球的艺术家用粘土创造精美的作品。通过2009年在大英博物馆何鸿卿爵士陶瓷研究中心(Sir Joseph Hotung Centre for Ceramic Studies)开幕的大维德爵士中国陶瓷器收藏展、2010年在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重新开展的一系列陶瓷展以及陶瓷器馆藏研究,伦敦再次证 明了它在中国陶瓷器研究中的地位。


图片附件: 20120620145822_99211.jpg (2012-6-27 16:39, 41.5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35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41

汝窑青釉长颈瓶
中国河南宝丰清凉寺
北宋;约1086—1125年
R. A. 霍尔特捐赠
大英博物馆藏(1978,0522.1)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清凉寺是汝窑在河南宝丰县的主要生产地,在1086—1106年的20年间,陶工们在此烧制了精美的青釉瓷器。皇帝心腹张俊在1151年曾向高宗进献了 16件汝瓷。周密在其所撰《武林旧事》中列举了这次进贡的礼物清单,其中就有一款此类型的汝窑酒瓶。瓶子的釉色如同古玉。因为采用了溶解的氧化铁以及少量 的二氧化钛,这种釉呈现精致的蓝绿色。陶工密切地监控烧制温度,而清凉寺烧窑出土的火照证实了这一点。同时,工匠还在烧制瓷器的匣钵上涂抹了一层耐火泥 釉,以利于保持内部温度的平衡。


图片附件: 1340173919_UC7CEF_b.jpg (2012-6-27 16:41, 21.4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38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42

磁州窑系刻题记枕
中国河南鲁山段店
北宋;约1071年
从法国巴黎沃斯公司购买
大英博物馆藏(1914,0413.1)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陶工在此枕上刻划“家国永安”和“元本冶底趙家枕永記,熙寧四年三月十九日畫”。神宗是宋代第六代皇帝,1067—1085年在位,有“熙宁”和“元丰” 两个年号。北宋有纪年的陶瓷器非常少。工匠在瓷胎上涂一层化妆土,待晾干后再进行刻划,接着施一层透明釉,再置于窑炉烧制,形成富于吸引力的乳白色和褐色 两种颜色的对比效果。


图片附件: 1340173992_0QqW91_b.jpg (2012-6-27 16:42, 52.3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40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44

伊朗加装青花八角罐
中国江西景德镇
19世纪在伊朗加装
元;14世纪中期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1599-1876)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这件八角罐原是一件葫芦瓶的下半部,原来的葫芦瓶可能在较晚的时期被分割为两部分。下半部的颈口在伊朗的卡扎尔王朝时期被加装了黄铜扣,铜扣上的精美图案 可能来源于19世纪为伊朗早期著作,如13世纪描述各种怪异生物的克兹维尼宇宙论《创造奇迹和现实中的怪异》创作的插图画。最近已经证实该葫芦瓶的上半部 现藏于莫斯科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类似的葫芦形瓶下半部见藏于伊朗的阿德比尔神庙,该神庙是萨菲王朝国王阿巴斯一世建造的。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 博物馆可见到这种器型的完整器。


图片附件: 1340174061_hEL1Ge_b.jpg (2012-6-27 16:44, 44.9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9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42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45

青花人物故事图梅瓶
中国江西景德镇
元;约1320—1350年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8-1952)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此瓶最初用于贮藏酒,瓶身绘两幅有寓意的人物场景。该图案源于13世纪剧作家王实甫描写爱情故事的戏剧《西厢记》。这一时期的戏剧,以“杂剧”形式存在并 成为一种特殊的流派,而且通俗刻本图书的插图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元时期(1115—1368),小说和印刷品中描述故事场景的流行插图也被陶 瓷作品所借鉴,例如瓷枕上就常常装饰有寓意的主题纹饰。《西厢记》的场景在清初顺治和康熙时期非常流行,但在17世纪之前十分罕见,这件元代瓷瓶应是现存 最早的实例。


图片附件: 1340174113_BLFAl6_b.jpg (2012-6-27 16:45, 31.9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45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45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
约翰•F.布洛克姆捐赠
明•洪武(1368—1398)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132-1928)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此件注水器皿俗称“军持”,“军持”系马来语,据说是从梵文“净瓶[kundika]” 派生而来。军持的造型源自印度,因生产时间与地点的不同,其形制有一些变化。军持的生产,既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也是为了出口到国外市场,这类产品 在15世纪的东南亚广受欢迎。越南瓷窑生产的军持与这件军持的形制颇为类似。明朝初年,景德镇已经成功掌握用氧化铜料焙烧出釉里红瓷器的技术,但这个时期 使用的颜料包含铜和砷,没有锡,其所用铜量是永宣时期的三倍。这种含铜过高而又缺少锡的颜料成分构成对于烧制出好的红色效果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图片附件: 1340174172_5tqtXU_b.jpg (2012-6-27 16:45, 24.1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47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47

观音塑像建筑构件
中国山西阳城
明•万历元年(1573年)
布鲁克•休厄尔永久基金购买
大英博物馆藏(1988,0728.1)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这件建筑构件表现了观音闲坐于莲池中莲蓬上的形象。背后的铭文为了解晚明时期供养像的定制和制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此像是1573年夏家三代人为山西贺州 的一个观音庙定做并供养的。参与制作的工匠也有刻名,包括模子的刻工、陶工和他的儿子、釉工及其儿子和化缘塑像的僧人。寺庙经常需要筹集资金不断地修补建 筑、建造新庙宇来吸引那些将来捐钱布施的香客。晚明时期,为了给不断增加的寺庙修建工程提供资金支持,很多寺庙开始进行筹款活动。这些有文化的捐赠者不仅 追求俗世的利益,也关心他们的精神愉悦。


图片附件: 1340174219_3CvTqg_b.jpg (2012-6-27 16:47, 34.8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51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48

青花《西厢记》场景棒槌瓶
中国江西景德镇
清•康熙;约1690-1700年
乔治•素廷(George Salting)遗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859-1910)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此瓶器表有四层装饰带,每层装饰带方形开光内描绘人物场景。这些人物场景源自13 世纪的戏剧《西厢记》。清朝顺治和康熙时期,将坊刻书籍插图用作瓷器上的人物故事场景非常流行。这个时期,王实甫所撰《西厢记》是最著名并受推崇的小说之 一,其浪漫的爱情故事尽管被清代某些卫道士视为荒淫无耻,在苏州、杭州这样的城市,却深受富商和其他消费者的喜爱。这件制作于17世纪晚期的瓷瓶,用完整 的连环画形式讲述了这个著名的故事。瓷器上装饰流行戏曲人物和场景的作法,对中国消费者和欧洲的买家都具有吸引力,清朝康熙之后,这种作法开始衰落,从此 只有少数瓷器装饰这种故事场景。


图片附件: 1340174278_ziQAZ6_b.jpg (2012-6-27 16:48, 23.9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54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49

青花唐英款题记烛台
多萝西•布舍尔夫人捐赠
清•乾隆六年(1741年)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FE.129-E-1975)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此对烛台底足开光内的长篇铭文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此对烛台的制作及制作目的等详细信息,其为1741年清廷景德镇官窑督陶官唐英监督下为东坝的天仙圣母庙敬 造的供器。东坝是北京东北部丫髻山朝圣路上的一个地方。这里有一座建于1696年的庙宇,供奉天仙圣母。从此对烛台的原拥有者斯蒂芬•布舍尔的书中可知, 该烛台是成套祭器——“五供”的一部分,专供庙宇的主祭坛使用。此对烛台每个由三部份组装而成,其形制仿自金属器,其形态与青花画饰风格则沿袭明初瓷器。


图片附件: 1340174391_cUoUuv_b.jpg (2012-6-27 16:49, 38.1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58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50

珐琅描金镂空转心瓶
中国江西景德镇
清•乾隆;约1744年
乔治•素廷遗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1484-1910)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景德镇御窑烧制转心瓷器始于唐英督陶时期,他在1743年呈给乾隆帝首款转心瓶及一款青瓷碗。尽管转心瓶从未大规模生产,很可能仅供特殊场合使用,但在随 后几年,众多订单仍见诸记载。此器物由四个不同的部件依照顺序巧妙地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内部带有旋转组件的双层花瓶。两个花瓶外壁用釉彩和鎏金工艺装 饰,透过大花瓶外壁的道家八卦形的镂空装饰,可以部分地看到小花瓶上的纹饰。转心瓶需要完美的制作和分段烧制,二次烧制之前在其表面仔细画彩。


图片附件: 1340174443_uUa5FA_b.jpg (2012-6-27 16:50, 30.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59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51

粉彩描金神仙图瓶
中国江西景德镇
清•乾隆(1736—1795)
雷金纳德•拉德克里夫•克里遗赠
大英博物馆藏(1936,0413.45)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景德镇陶工用粉彩和描金装饰该款大瓶子,瓶颈花朵繁密,瓶腹两侧开光处绘有道教的神仙。学者们把它与意大利的千花玻璃工艺相比较,这种工艺用不同色彩的玻 璃营造出百花密集的视觉效果。瓶腹部的人物场景并不常见,不易确认或解释。这件大瓶没有标记,但高超的彩绘工艺表明它可能焙烧于乾隆时期。它并非为皇帝定 制,而可能是为某个欧洲家族烧制的外销瓷。


图片附件: 1340174549_WS73Rb_b.jpg (2012-6-27 16:51, 2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62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54

   2012年6月22日至2013年1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与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合作推出“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该展览精选148件套精美瓷器,从明代早期外销瓷,到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再到清代中期欧洲仿制的瓷器,充分展示 那段鲜为人知的瓷器贸易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同时也展示部分英国收藏家曾经收藏的中国官窑精品瓷器。这是继《启蒙的艺术》国际交流展之后,国家博物 馆举办的又一个国际大型交流展览。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区三层19号展厅
展览时间:2012年6月22日 - 2013年1月6日
门票:凭有效证件免费领票参观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58

瓷之韵 瓷器精品展十个单元

01 明代外销瓷器
02 东印度公司
03 欧洲特别订制的瓷器
04 欧洲特别订制的纹章瓷
05 早期欧洲瓷器
06 仿中国风格的欧洲瓷器
07 仿欧洲风格的中国瓷器
08 中国风
09 欧洲再装饰的中国瓷器
10 收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