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欧洲特别订制的纹章瓷

(2015-02-07 00:34:41) 下一个


纹章瓷清晰地反映了欧洲、南北美洲新的消费市场。15世纪,中国尚未生产纹章瓷。16世纪至19世纪间生产的纹章 瓷都是为有身份的特殊用户制作的。现存的纹章瓷图案数量惊人,仅英国的就有至少6千种,其所有者包括牧师、官员、贵族、商人、公司和社会团体。现存的一些 纹章瓷订货单还保存着原始的设计图和船运记录,这些记录告诉我们这些图案的传递过程和开支情况,彩色纹章瓷的订货价格要高于青花纹章瓷。

这些纹章瓷为确定其他外销瓷的年代序列提供了一个断代依据。我们甚至能够看出质量监控在何处开始放松,需求的变化也可以通过每个家族的后裔继续订制其纹章 瓷来追踪。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订制服务有一个标准化的运作方式,它便于包装和运输。盘子和带把杯等其他典型器物被从欧洲运往中国,它们普遍带有纹章图案。 绝大多数纹章图案都仿自欧洲工艺品,如陶瓷器、金属器、织物和绘画或版画。


图片附件: 20120620145551_26302.jpg (2012-6-27 15:48, 56.5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76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5:49

带戳印符号盘
中国江西景德镇
在广州彩绘
清•嘉庆;约1790—1800年
R.A. Pfgunst 捐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121-1923)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通过使用模型和样品,欧洲商人为广州作坊内的画工提供了一系列设计样式和装饰图案,其中包括书签、素描、版画、印章和奖章以及绘有选好纹样的盘子。此盘边 沿绘有由四种纹样构成的两周带纹,带纹之间用数字21至24分隔。盘心的交织花体字母均为纹章图案的组成部分。而可能指某个广州商人的英式名字 “Syngchong”和交织字母“EFM”,则用优美的书体写于瓷盘背面。当更加标准化的边缘纹样和盾形纹章被施用于外销瓷上时,这种瓷盘在18世纪后 半叶极受欢迎。它们极大地推动了纹样传播、模仿和销售的过程,使整个制作和交货工作变得迅速。


图片附件: 1340176368_hKVZQp_b.jpg (2012-6-27 15:49, 37.3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77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5:50

青花英国盾徽纹大盘
中国江西景德镇
清•康熙;约1690—1710年
大英博物馆藏(Franks 734+)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此餐盘是已知最早成套纹章瓷餐具中的一件,这些餐具用釉下青花装饰,是专为英国市场制作的。威廉•塔尔伯特牧师在担任牛津主教期间定制了这件大盘,并在盘 上绘上了自己的纹章。他在1699年成为伦敦主教,1715年成为索尔兹伯里主教,1721年又成为达拉谟主教。纹章、顶饰和飘带都仿自他的藏书签。塔尔 伯特是著名的上议院议员,以铺张浪费闻名。大英博物馆保存老约翰•法贝仿制戈弗雷•内勒的一幅画作,年代在1715—1720年间,表现了塔尔伯特在任索 尔兹伯里主教时,穿着嘉德勋位这一最高等级的长袍。


图片附件: 1340171825_8h9ALE_b.jpg (2012-6-27 15:50, 52.8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79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5:52

苏格兰纹章餐盘
中国江西景德镇
清•康熙; 约1715—1720年
查尔斯•沃克牧师遗赠
大英博物馆藏(1887,1218.32 Add ID Franks 772+)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这件餐具可能是林利思哥地区里卡顿和帕多万的领主阿奇博尔德•汉密尔顿定制的一套餐具中的一件。他曾任皇家海军舰长。1714年乔治一世任命他为牙买加总 督, 1729—1738年任海军大臣,1719年他娶了第三任妻子。他最小的儿子,威廉•汉密尔顿爵士因与海军上将纳尔逊男爵的情人艾玛•哈特结婚而出名。就 现在所知,威廉•汉密尔顿在其1764至1800年任那不勒斯大使期间使用了这套餐具。这套珍贵的餐具为清代康熙晚期的产品,那时淡粉色尚未使用。大约在 1720年以后,中国画工发明了新的不透明釉,包括粉色和白色的,用来装饰外销瓷器,而像水彩画的旧颜料则不再使用。


图片附件: 1340172442_wzHrRb_b.jpg (2012-6-27 15:52, 37.2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0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5:52

英格兰皇家纹章共济会茶壶
中国江西景德镇
清•乾隆;约1770—1780年
查尔斯•沃克牧师遗赠
大英博物馆藏(1887,1218.13 Franks 806+)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这件茶壶壶身绘一组纹章,纹章周围的飘带上有法语格言“DIEU ET MON DROIT”(天赋我权)及“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心怀恶意者必自取其辱),两侧各有狮子和独角兽护卫。茶壶上的徽章和格言自1714年起为英国历届君主使用,直到1801年。然而这件茶壶 却不太可能是为英国皇室做的。皇家纹章可能源于一批特殊的共济会会员聚会的酒馆的名称。然而,非皇室成员如果能为皇室提供物品,就能在商业名片上使用纹章 来为自己的生意做广告。茶壶的造型和枝状流模仿了欧洲陶瓷器。


图片附件: 1340172472_8zvIlI_b.jpg (2012-6-27 15:52, 23.3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1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5:54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纹章纹盘
中国江西景德镇
在广州绘彩
清•乾隆;约1750—1755年
巴兹尔•艾奥尼迪斯遗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73-1963)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又被称为“腓特烈大帝”,他的徽章包含40种不同的盾徽,代表皇室家族的谱系,其上覆以王冠。此盘中,在两名力士站立的台座上刻有德 语箴言:“上帝与我们同在。”1751年,腓特烈二世专门成立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普鲁士皇家亚洲贸易公司(KPACVE)”。该公司以北海的埃姆登港口为 基地,接受皇室、贵族和富人的订单。1756年,普鲁士王子号和伯格•冯•艾姆登号两艘商船驶入埃姆登港,船上货物包括59套饰珐琅彩和描金的餐具,此盘 是其中的一件。由于部分瓷器在运抵德国时已被损毁,无法呈给国王,公司将其投放市场进行销售。1757年,随着七年战争的爆发,“普鲁士皇家亚洲贸易公 司”被解散。


图片附件: 1340172587_iwVrnJ_b.jpg (2012-6-27 15:54, 34.1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6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2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5:55

第五单元 早期欧洲瓷器

在1700年以前,中国瓷器在工艺上几乎优于欧洲所有陶瓷器。它坚实、致密、洁白、透明,以至于最初在欧洲还引起 了关于其质地和成分的辩论。很多人立即承认它是一种瓷器,欧洲各地的陶工都进行仿制。但是绝大多数仿制品就是罩着一层白釉的红胎或黄胎陶器,只是看起来与 中国瓷器相似。

然而,在16世纪的意大利和17世纪末的法国,出现了与中国瓷器更加相似的仿制品。它们用石英、粘土和其他原料制成,具备了被欧洲人推崇的中国瓷器那种洁 白透明的胎体。这种瓷器被称为“软瓷”,在工艺上与东亚进口的瓷器截然不同,大多生产于18世纪的法国、英国和意大利。

约1710年,一个德国炼丹家发现了瓷器原料的特性和中国陶工的烧瓷流程,梅森制瓷厂因此建立。工业间谍窃取了梅森瓷器生产的秘密,并将其带到威尼斯和维也纳,进而传播到整个德国。到1800年,瓷器原料和制瓷工艺在欧洲已变成常识。


图片附件: 20120620145621_70280.jpg (2012-6-27 15:55, 36.8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3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00

青花“美第奇瓷”盘
意大利佛罗伦萨
约1575—1587年
为纪念艾达•布劳伊特夫人,由埃里克•布劳伊特捐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133-1937)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15世纪,只有少量的中国瓷器运抵欧洲,陈列在王公贵族的宝物柜内。这种坚硬、蓝彩、半透明体的稀有舶来品促使16世纪的意大利多次尝试仿制。唯一确定无 疑的成功尝试是由著名的中国瓷器收藏家弗朗西斯科一世•德•美第奇大公在佛罗伦萨宫廷完成的。他亲身参与了持续十年的试制工作,直到1575年生产出第一 批见于记载的瓷器。随着1587年美第奇大公去世,瓷器生产大部分停止。“美第奇瓷”是一种软质瓷,用黏土和玻璃粉制成。现大约仅存60件,许多都有瑕 疵,说明它们是试验品。尽管“美第奇瓷”很珍贵,但最初制造它们是为了使用,而非陈设。


图片附件: 1340176388_Uu6uyU_b.jpg (2012-6-27 16:00, 37.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4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01

第六单元 仿中国风格的欧洲瓷器

正如欧洲造型和纹饰的仿制品构成中国贸易瓷的一部分一样,中国风格的陶瓷产品传至欧洲后,其造型和纹饰也为欧洲人 所仿制。其中,宜兴茶壶在17世纪的荷兰和英国被仿制,镂空瓷器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晚期风靡欧洲,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更为普遍的是,欧洲人 对中国瓷器的造型和纹饰进行改造,并与日本和欧洲的元素混合在一起。梅森早期的一些瓷瓶是按照日本清酒瓶的造型制作的,但是上面却装饰着中国的浮雕纹饰。

欧洲人广泛模仿两种风格的中国彩绘瓷器。一种是粉彩瓷器,釉料以粉色颜料为主;另一种是五彩瓷器,釉料以绿色为主。这两种装饰风格的瓷器出现于中国清康熙年间,当时是用珐琅彩在釉上彩绘纹样,使色彩和纹饰的表现更加精妙。这些颜料很快被模仿施用在欧洲的陶瓷器上。

釉色效果也直接仿自中国陶瓷器,铜红釉和“牛血红”的深红色釉在19世纪的欧洲广受青睐。


图片附件: 20120620145640_10043.jpg (2012-6-27 16:01, 37.6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5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03

伊万里风格杯
英国伦敦鲍氏瓷器厂
约1750—1752年
E.F.布罗德里普捐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942-1924)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此杯上的彩绘纹样源自日本瓷器。以独特的蓝彩、红彩和金线钩描的几何纹和花卉纹在西方被称为“伊万里”风格。当明末中国内乱、中国瓷器难以获得之际,欧洲 商人将瓷器供应转向日本,日本陶工首次生产出这种风格的外销瓷。后来,中国陶工很快采用伊万里的设计风格烧制销往欧洲和中东的瓷器。欧洲则在17世纪晚期 和18世纪大量仿制伊万里瓷器,其部分原因在于伊万里瓷器简洁的色调使瓷器相对便宜,易于烧制。此杯可能用来喝啤酒或麦芽酒。在18世纪的英国,饮用水通 常是不安全的,而茶、咖啡和巧克力又太昂贵,所以许多人每天选择喝便宜而新鲜的低酒精度啤酒。


图片附件: 1340172723_2TGQaq_b.jpg (2012-6-27 16:03, 25.3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6


作者: 青花调    时间: 2012-6-27 16:08

国外的博物馆里,陈列着我们国家的文物,这些文物怎么就比国内的要精美多了呢
作者: 青釉儿    时间: 2012-6-27 16:08

堪称精美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09

妇婴图盘
China, Jiangxi province, Jingdezhen
约1730—1745年
乔治•素廷(George Salting)遗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C.1400-1900)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自18世纪20年代初期起,在景德镇和北京御窑厂开始使用粉色和白色珐琅彩装饰瓷器,使瓷器和金属器画工能够选择更丰富的色彩,尝试新的绘画风格和装饰效 果。这类瓷器被称为“粉彩”或“软彩”,由于以粉色为主体而被欧洲人称为“famille rose”。此盘中心描绘了在家中的一个妇女和两个孩子,营造出一种亲密和高雅的氛围,同时巧妙地暗示了画中妇女拥有高贵的身份,她很可能身处宫廷,或是 嫁入官宦之家。身边的孩子们强调了她身为母亲的角色,而周围的摆设则象征着她的学识和修养。


图片附件: 1340176412_W42wNZ_b.jpg (2012-6-27 16:09, 47.4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7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11

五彩异兽和博古图盘
英国伍斯特瓷器厂
约1775—1780年
弗兰克•劳埃德夫妇捐赠
大英博物馆藏 (1923, 0315.1)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此超大模制瓷盘很可能是陈设用器而非实用器。盘面施釉上彩(所谓“五彩”和“粉彩”),以绿色和粉色为主色调。辐射状开光围绕着盘心程式化的菊花纹,与康 熙时期(1662-1722)的瓷器纹样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装饰主题成为伍斯特瓷器装饰的组成部分,在许多其他瓷器厂也广泛流行,被伍斯特瓷器收藏者们称 为“博古”,因为其汇集了桌、椅、花瓶等中国室内用具。在瓷器上装饰描金纹样相当昂贵,此盘就是这样一件高品质的器物。具有同样形制和边缘装饰的中国瓷盘 常在盘心装饰欧洲徽章。此类瓷器大量生产以供欧洲市场。


图片附件: 1340172777_773uiU_b.jpg (2012-6-27 16:11, 37.0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8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13

中国人物图咖啡壶
英国伍斯特瓷器厂
约1770—1775年
弗兰克•劳埃德夫妇捐赠
大英博物馆藏(1923,0716.13)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此壶壶身施釉上彩,描绘了身处宅邸的中国人,壶边沿则饰釉下青花纹样,它们均直接仿自中国景德镇瓷器。上面的描金装饰表明这是一件昂贵的瓷器。很多18世 纪烧制的伍斯特瓷器都有新月标志,通常施用釉下钴蓝彩,但这件瓷器却绘伍斯特的首字母“W”。自17世纪中叶起,咖啡在英国被广泛饮用,最初喝咖啡多用银 壶或其它金属器皿,偶尔也使用锡釉陶器和炻器。自18世纪中叶起,瓷质咖啡壶连同糖罐、水壶、杯碟,成为所有瓷器厂普遍生产的产品。尽管伍斯特瓷是软质 瓷,但其所含滑石成分提高了瓷器的耐热性, 使其能承受高温液体,成为喝咖啡的理想器物。


图片附件: 1340172953_ttZJO0_b.jpg (2012-6-27 16:13, 26.5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89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14

杯子
英国伍斯特陶瓷厂
约1755年
华莱士•艾略特遗赠
大英博物馆藏 (1938,0314.38)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此软质瓷杯的造型源自早期欧洲的陶杯和银杯。瓷杯外壁施釉上珐琅彩(所谓粉彩),以粉色为主色调,尽管所绘图景有假山、树木和花瓶,都属于中国风格,却纯 粹是西方人虚构和描绘的一个想象中的中国,它们仅出现于早期伍斯特瓷器上。这类杯子可能是用于喝啤酒或麦芽酒,不是用于喝诸如茶和咖啡之类的热饮,因为当 时茶和咖啡价格依旧昂贵,通常用更小的杯子。


图片附件: 1340173014_s9G279_b.jpg (2012-6-27 16:14, 29.7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90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17

青花戈德马森沉船碗
中国江西景德镇
清•乾隆;约1750年
布鲁克•休厄尔永久基金购买
大英博物馆藏(1986,0701.10)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潜水员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戈德马森号沉船遗骸中发现了这件青花碗。1751年,戈德马森号满载茶叶、瓷器和黄金驶离广州,踏上经由巴达维亚返航荷兰的征 途。航行16天后,戈德马森号沉没在中国南海。1986年后,超过160000件的瓷器,还有武器及金器被打捞出来。不久,这批被冠名“南京船货”的货物 被拍卖。这只碗代表了中国贸易的普通商品。戈德马森号沉船上有203箱瓷器,包括171套餐具、63623套带茶托的茶杯、19535套带托盘的咖啡杯、 9735套带托盘的巧克力饮料杯、578件茶壶、548件牛奶壶、14315件浅餐盘、1452件汤盆、299件痰盂、75件鱼缸、477件单盘、 1000件圆套盘、195件黄油碟、2563件带托盘的碗、821件杯子或啤酒杯、25921件泔水碗和606件唾盂。


图片附件: 1340173078_oa6aw6_b.jpg (2012-6-27 16:17, 21.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91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18

青花描金山水纹茶叶罐
中国江西景德镇
英国伦敦描金,可能出自托马斯•巴克斯特之手。
清•乾隆,约1780—1790年
阿里斯•汉斯利普小姐捐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332&A-1907)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茶叶罐用于储存茶叶、保持其芳香,是欧洲茶具的组成部分。此茶叶罐器型仿自18世纪早期欧洲银质或锡质茶叶罐。1740年左右,瓷质茶叶罐在德国梅森开始 烧制,中国在18世纪70年代开始烧制,英国则在18世纪70~80年代生产同类陶质和软瓷产品。此罐两面所绘风景在外销瓷上司空见惯。其图样并非原汁原 味中式的,而是仿制了欧洲人对传统中国风景的改编之作。欧式风景在18世纪中期得到发展,随后被复制在中国瓷器上,足以证明其成功。此茶叶罐的描金和花边 装饰是在英国完成的,很可能出自伦敦托马斯•巴克斯特作坊。


图片附件: 1340173154_4QJugq_b.jpg (2012-6-27 16:18, 31.5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92


作者: 零度    时间: 2012-6-27 16:19

欣赏了,楼主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20

吕洞宾塑像
中国江西景德镇
清;约1750—1800年
奥古斯都•沃拉斯顿•弗兰克斯爵士捐赠
大英博物馆藏(Franks 827)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此像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他背负斩魔剑,手执拂尘。吕洞宾的人物原型是唐代的吕岩(约790—862),吕岩字洞宾,生于山西,曾出仕唐朝廷半官方文职, 后传说成仙。传说中吕洞宾历经十试,获赠宝剑,斩妖除魔。他也启迪了凡人的成仙之路。中国人供奉道教神仙以求得好运。这件瓷像是昂贵的青铜或象牙质塑像的 替代品。沉船货物中有此类物品,证明神仙瓷造像也曾出口到欧洲。


图片附件: 1340173234_cR4StS_b.jpg (2012-6-27 16:20, 19.9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93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22

外壁镂空咖啡壶
法国巴黎塞夫勒瓷器厂
1831-1832年雷尼耶设计
1873年制作
法国公共教育及艺术部长阁下捐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156&A-1877)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此壶为一套镂空器中的一件,其灵感来自1826年在巴黎销售的中国陶瓷器。其制作非常工艺复杂,每件都由用泥粘合的一些部件组成。内器为轮制,外壁用石膏 模具制成,被切割成块,由专业工匠在上面做镂空装饰。厂长亚历山大•布龙尼亚对此项技术成就十分自豪,在其1844年发表的论文中阐述了这项技术的工艺流 程。受景德镇、德化或宜兴镂空器物的影响,梅森、多西亚和伍斯德瓷器厂较早便烧造双层器物。


图片附件: 1340173305_iBwKvY_b.jpg (2012-6-27 16:22, 21.4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298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23

窑变釉花瓶
法国巴黎塞夫勒瓷器厂
Designed 1880; made 1884
法国公共教育及艺术部长阁下捐赠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54-1885)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此瓶外壁布满了受18世纪中国窑变釉影响的条状红、蓝釉。窑变釉是铜氧化物在还原的氛围中生成的,在欧洲被称为“火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极受推 崇。这种推崇使一名法国外交家在1882年从景德镇收集原材料和配方,并在烧制此瓶的塞夫勒瓷器厂进行试验。第二年,他们首次成功地烧出窑变釉瓷器。受中 国样品的启发,德国柏林稍早掌握这种烧造窑变釉的方法,不久为法国和英国所复制。此瓶最初是素胎,是一批用于彩绘的瓷胎中的一件。


图片附件: 1340173372_lVNL93_b.jpg (2012-6-27 16:23, 24.8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9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php?aid=553301


作者: 静气轩    时间: 2012-6-27 16:2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