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58)
2016 (54)
2018 (46)
2019 (43)
2020 (38)
2022 (36)
2023 (26)
2024 (32)
2025 (3)
这几天烈日炎炎,热浪滚滚,不光我们这边热得不行,国内那边也热得够呛,还是说点儿清凉轻松的话题吧。
话说有一天,同学群里平时经常给大家发些有趣有看头帖子的同学A一本正经地对所有人说:据他所知,现在越来越多的群都在另建一个“备用群”,以防止彼此失联。建议我们也另设一个这样的备用群,他问大家以为如何?
很快地,群里年龄较长的同学B回说:呵呵,支持!那你就拉群吧?
同学A立马表态:我本人没问题啊,但从安全性来说,我是最不适合做群主的,我经常发些擦边球的东西,万一哪天红线前移,说不定就中招了。这样连个人带群就都动不了了。所以,他建议另找一个安全系数比较大的人来建此备用群,这样才更稳妥。他还具体提议由同学B或我来拉新群,群名都想好了,就叫“同学群2.0”吧。
同学B紧接着答复:“我就算了,云台也不合适,还是请锅内的童鞋做群主吧!”并且提议让人在国内并且已经退休的同学C来当新群主。
很快地,同学C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了:“好吧,那我就弄个“备胎”吧。“
同学B呵呵笑道:大号“备胎”啊!
众人齐说:“好好好!”
接下来,同学C马不停蹄地拉人入群,并告知同学D等人“有设防”,他已贴出二维码,要他们自行扫码入群。
不一会儿,同学D像是受了冤枉,赶紧出来澄清:“我哪有设防啊?你可以拉我进群的。算了,我已扫码进来了!”
最后,所有原来群里的同学都进了新群,无一遗漏。
但愿这个新群真的只是个“备胎”,永远都不会有正式启用的那一天。
微信可能人人都在用,每人都有各自所在的各种群组,还不止一个两个,家人群,亲友群,发小群,同学群,老乡群,同事群,同好群等等,不一而足,名目繁多。每天都有五花八门的奇闻,稀奇古怪的异事蜂拥而至,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曾经看过城里有网友议论其所在微信群的帖子,好几位都因为跟群里有些人三观不合,最终退群或被退群 —— 被群主给拉黑了。这里多半都是指的同学群,尤其是跟国内的老同学组成的群组。因为各自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每天所关心的各种事物不同,每人所接受的信息以及接受信息的渠道不同,对特定问题的理解和想法必然会有所不同。
我没有过退群的想法,也还没有被退群的情形,这倒不是因为跟所有群里的人都三观一致,同声共气,而是感觉通过这些群里倒腾来的信息或议论,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帖,能够大概地了解这群人在当下都在考虑什么问题,或者对什么事情感兴趣,什么事情使他们开心,什么事情令他们添堵,权当是我们观察和了解社会舆情,世道人心的一个便捷的窗口或渠道。
细看同学群每天都围绕什么主题,如何展开互动,特别有意思。因为有好几个群,从发小群算起,到中学群,再到大学群和研究生群;每个群规模又大小不等,每天热闹程度也不尽相同。发小群,都是打小就玩在一起的哥儿们,虽然眼下天各一方,各忙各的事儿,但回去一定都得聚在一起喝酒的。这个群里,一定不适合聊敏感话题,本乡本土的绝不能伤了和气。中学群呢?主要议题多是围绕退休养老,含饴弄孙之类,今天张三要大家为其孙子或孙女参什么赛投票,明天李四转发什么退休金上调的喜讯,基本上接不上话头。大学群,因为包括了本系本届大多数同学,阵容强大,逾百十号人。看他们发帖聊天,话题除了离不开健身养生,养花种草,摄影绘画,动态清零,也会涉及诸如反腐打黑,经济社会,国内国际各种大事。
比来比去,感觉最有意思的还是开头讲到的同学群。同学A自认经常发一些擦边球的东西,其实,根本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调侃罢了。
比如有一次,大家聊到领导人“著书立说”,有人就发了张截图:
于是,有人跟帖就议论开了:哇,出了这么多书,差不多每星期就得出一本啊!太厉害了!又有人替领导人操心:感觉不会有人愿意自掏腰包来买这些书吧?很快有人又表示:你这就是老外了吧?你可以问问同学E,他最清楚了(同学E是某个省级出版社的老总)。还有同学表示:中文版的书不必担心销路,可那么多外文版的销得动吗?总不能都当作国家礼品送外宾吧?
看着大家伙儿这么来回调侃,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为什么非得退群呢?不过,还是前面说的那句话:但愿那个“备胎”永远都不要被派上用场。
皮卡兄你这种情况很普遍,所以想到“备胎”也是出于有备无患的考量,没被封过说明从来都没人去“踩”它的红线嘛。周末快乐!
谢谢菲儿鼓励!自我评估觉得没有风险,可能就根本不需要什么备胎群了吧。我们也只是想万一失联很麻烦再把每个人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