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随笔

记录所思所想 分享所见所闻
个人资料
yunta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漫步在威尼斯最安静的一隅

(2025-08-07 09:23:05) 下一个

2025春游地中海(十三):漫步在威尼斯最安静的一隅

(上接:威尼斯:静谧与喧嚣之间

我们在威尼斯虽然只呆了短短两天,但足迹却几乎踏遍了这座水城的各个区域,当然是借助于这里别具特色的交通工具——水上巴士。这座非凡都市的每座建筑,每条小巷,每条运河,都饱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你只要用心体验,放开双腿暴走,每个角落都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所到的威尼斯本岛(Venice Proper),通常指瀉湖中由118座小岛通过400多座桥梁连接而成的威尼斯的历史中心即主要居住和旅游区域。在行政上,威尼斯被划分为6个城区:

1. 圣马可区(San Marco)是核心与政治宗教中心,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大教堂,总督府等地标均在此区;

2. 卡纳雷吉欧区(Cannaregio)在西北部,一条铁路线连接了威尼斯与外界,是城市的陆上门户;

3. 圣十字区(Santa Croce)是西部的交通枢纽;

4. 圣保罗区(San Polo)面积最小,却热闹非凡,网红景点里亚托桥把它与圣马可区连在一起;

5. 多尔索杜罗区(Dorsoduro)位于南部,学院美术馆,圣母大殿和海关大楼都在此;

6. 城堡区(Castello)位于东部,是面积最大的区。

告别多尔索杜罗区与圣乔治岛,我们坐水上巴士回到圣马可区后,便迎着大运河堤岸的粼粼波光向东,走入威尼斯最安静的角落——城堡区。

城堡区因公元6世纪建的一座城堡而得名,是威尼斯六大区中最大的一个。它西起圣马可区和卡纳雷吉欧区,东至圣彼得岛和圣埃琳娜岛,拥有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底蕴,周围环境不似圣马可区那样喧嚣,游客稍少,人们可以体验宁静安逸的城市生活。区域内的景点,不再是单纯的风景,而是更接地气、人间烟火与历史记忆的叠加。

沿大运河东行不久,一座雄伟的骑马雕像伫立在阳光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ctor Emanuele II)纪念碑。这位意大利“国父”的雕像描绘他策马向前的昂扬姿态,象征着意大利统一的豪情。雕像下的浮雕刻满战斗与胜利的场景,基座上插着意大利国旗,迎风猎猎。

由罗马雕塑家埃托雷·法拉利(Ettore Ferrari)于1887年创作的这尊雕像,是为纪念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王国第一个国王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二世(1820-1878)逝世十周年而建的。

转入静谧的街巷角落,我们找到了至美圣玛利亚教堂(Santa Maria Formosa)。这是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建于1492年,由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毛罗·科杜西(Mauro Codussi)设计。教堂所在的的至美圣玛利亚广场(Campo Santa Maria Formosa)是威尼斯最大的广场之一,与拥挤的圣马可广场相比,这里的氛围更加安静,只有偶尔的钟声和脚步声回荡,在这里停留片刻,让人感到轻松惬意。

继续走,眼前豁然开朗,圣约翰和圣保罗广场(Campo Santi Giovanni e Paolo)到了。这是威尼斯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

经过这座桥从西侧进入广场。

广场中央矗立着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Andrea Verrocchio)于1480-1488年创作的巴托洛梅奥·科莱奥尼(Bartolomeo Colleoni)骑马雕像,青铜色骑士昂首,战马健壮,充满力量感。这位15世纪威尼斯著名的佣兵统帅,因战功显赫获得特殊荣誉,其雕像成了城市的骄傲。

广场上,有两座历史悠久的地标性建筑 :一个是圣约翰和圣保罗教堂,另一个是圣马可大会堂。

圣约翰和圣保罗教堂(Basilica di Santi Giovanni e Paolo),是威尼斯最大的教堂之一,被称为“威尼斯的万神殿”。15世纪以后,历任威尼斯总督的葬礼都在此举行,是25位总督的安息之地。

教堂红砖外墙庄重而冷峻,内部空间高大肃穆。祭坛与侧殿间隐约可见众多总督的墓碑和纪念碑,其中大部分出自隆巴多家族之手。

毗邻教堂的是圣马可大会堂(Scuola Grande di San Marco),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意大利文“Scuola Grandi”意为“大社团”,或译作“大会堂”,最早是威尼斯普通市民组成的慈善性质的宗教组织。这座圣马可大会堂是威尼斯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这类组织,长期承担着济贫、医疗和宗教仪式等公共职能。1485年,一场大火之后,由皮埃特罗·隆巴多(Pietro Lombardo)与其子图利奥·隆巴多(Tullio Lombardo)等人重建教堂,形成了如今融合文艺复兴与哥特元素的外观。外立面上两扇门两侧的浮雕由图利奥·隆巴多创作。这些描绘威尼斯守护神飞狮以及圣马可洗礼与治愈阿尼亚努斯等主题的浮雕被视为其浮雕作品的早期范例。

随着岁月流转,建筑逐渐转型。19世纪初,圣马可大会堂变身为一座市民医院(Ospedale Civile)。如今,它既是医院的入口,也是一座集艺术、医学与历史为一体的展示空间。沿河看向远处,背后的建筑是如今市民医院的主体。

女儿女婿两位医生出于职业的习惯,对这座特别的医院很感兴趣,把参观列入行程,大家不辞劳苦,穿街走巷 ,终于找到了这里。那天,或许因五一节放假,里面空无一人,但依然敞开大门,让游人自由进出。穿过双排柱廊的入口大厅,进入到医院内部,顿时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真是个意外的惊喜!

这家医院身世不凡,比如它在1896年首先在意大利引入放射性诊疗,是很多威尼斯人的出生地,建筑内包括历史医学图书馆、解剖病理学博物馆和药学博物馆。

走进内部仿佛穿越到了几百年前,昔日大会堂的辉煌遗迹,绘画与雕饰中夹杂着曾经的荣耀,一一展现在眼前。

墙壁上的这件浮雕描绘医者一手按在患者胸口,另一手握着药瓶,神情专注而宁静。躺卧的患者目光虔诚,似在等待奇迹的发生。雕塑家将这一瞬间刻画得极为生动,仿佛神迹就在眼前实现。

继续前行,门厅右侧的古老阶梯呈现在眼前。最初由毛罗·科杜西(Mauro Codussi)设计的楼梯在 19 世纪被毁,但现存的楼梯是依照科杜西的原设计重建的。

大楼内部装饰非常精美,地面由大理石镶嵌,彩色玻璃窗透进温暖的阳光,墙壁上有各种雕塑,甚至楼梯上方的天花板上都饰有精致的画作。踩在略显磨损的石阶,拾级而上,仿佛在穿越几个世纪。

楼道墙上还有纪念马可波罗诞辰700年的系列纪念展板。 

再仔细看是在宣传中国的传统医学呢。

苏州和威尼斯是姐妹城市 。

还有一个世界卫生组织的办事机构。

大会堂里面有一座宽敞漂亮的庭院,四周的回廊上建有连续的立柱或拱门,质朴而又庄重。 

从这里隐约可见隔壁教堂立面的顶端和祭坛上方的穹顶。偌大的庭院别无他人,静悄悄的,是两天来难得一见的最安静的一隅。庭院深深、绿意盎然,我们几个人坐在石阶上,尽情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惬意。

城堡区另一座至美圣玛丽亚教堂(Santa Maria Formosa),所在的广场称为至美圣玛丽亚广场。这座钟楼为巴洛克风格,大约建于1678年至1688年之间。

游人在附近的一座桥上拍照。

广场边缘流过的一条运河和河上相连的几座桥。

一条静静流淌的运河河道。 

马尔瓦西亚桥(Ponte de la Malvasia),位于城堡区的又一座桥。

幽静的小巷。

就这样穿街过巷,走马观花,把个城堡区差不多转遍了。这里没有瀉湖的柔美,却有历史的厚重;没有圣马可广场的繁华,却沉淀着城市的荣耀与过往。维托里奥纪念碑的昂扬、至美圣玛利的精巧、圣约翰和圣保罗的庄严、圣马可大会堂的辉煌……每一处都在诉说,另一种不那么喧嚣的威尼斯。它不招摇,却耐人咀嚼,让人静静地欣赏,细细地品味。

谢谢浏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云台写得真好。点点滴滴,娓娓道来。我也喜欢走小街小巷,威尼斯的小街道真的很窄啊。你跟着女儿女婿参观医院,他们学习,你看风景。在威尼斯时喜欢早上一个人走走,看到好多孩子走路去上学,也是一景。为好游记点赞!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菲儿夸奖鼓励!这个区域相对于圣马可广场那样的热门景区,有些偏僻,游人也不很多,相对来说是很小众的,不过看了以后感觉倒是难得的体验,值得一看。那家医院是建在大会堂旧址之上的,但只作医院的入口,被当作古迹保护起来的。记得当时还跟两个年轻人调侃道:他们这一段行程应该不仅是度假,还能算作专业学习考察。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这里没有瀉湖的柔美,却有历史的厚重;没有圣马可广场的繁华,却沉淀着城市的荣耀与过往。维托里奥纪念碑的昂扬、至美圣玛利的精巧、圣约翰和圣保罗的庄严、圣马可大会堂的辉煌……每一处都在诉说,另一种不那么喧嚣的威尼斯。它不招摇,却耐人咀嚼,让人静静地欣赏,细细地品味。”

好美的文字。云台兄女儿,女婿都是医生,还去参观了医院,融入了医学工作者的独特视角,详尽而富有温度的威尼斯游记,穿插历史背景与人文记忆,真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