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随笔

记录所思所想 分享所见所闻
个人资料
yunta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原来我还有这样的同学

(2021-03-26 14:49:27) 下一个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眼下的江南,正是桃花盛开,垂柳依依的阳春时节。很多年以前,也是在这样桃红柳绿的美好季节,乘着和煦的春风,我告别了父母亲友,来到了这风景如画的幽静校园,开始了四年紧张而又忙碌的大学生活。

进入三月以后,经过喧嚣闹猛的新春佳节互致问候,猜谜打赏,稍稍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微信同学群又渐渐热闹起来。不知是谁先挑的头,回忆起了当年初进校门时的历历往事,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引得众人争相加入进来,热火朝天地讨论了起来。细到考据起那一年究竟是哪一天报的到,最先见到的同学和老师是谁,最早上的又是什么课。这个调侃起张三,说是当初他接站时被误以为是系里的老教授,因为他是个“老三届”,入学那年就已年过而立,又长得壮硕富态,活脱脱一副老教授做派;那个开涮起李四,说他当年就是个翩翩少年,现在的说法就是小鲜肉一枚。这样你来我往,接二连三地补白拼图,当年初入校园时的种种景象和那股真切感受,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重又鲜活起来,仿佛穿越到了过去的年轻时光。

的确是,我们这一届因为是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之后录取的第一届,又是历史上唯一一届春季入学的大学生,同学中间年龄跨度大到十几岁,有的是应届高中生,有的却是因文革而无奈中断学业的“老三届”。其中有的早已结婚生子,最多的已育有三个孩子了。

记得当年忙于学业,跟这些年龄大的同学在一块儿,并没感觉到彼此间有什么异乎寻常的不同。只记得每到寒暑假来临,这些年长的同学就心急如火地往回赶,巴不得早一点见到在家里等着他们的老婆孩子。假期过后回校,又埋头到新学期新课程里面。对他们家庭的生活境况并不了解。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些老同学回忆起当年读书期间他们家庭和他们自己生活中遭遇到的种种艰辛和困顿,不再遮掩或回避,而是敞开心扉,分享各自几十年来对生活的感悟。听着他们的回忆,不禁感慨:原来我还曾经有过这样一些经历特殊的同学啊。

班里有不止一两位生活在农村的年长的同学,其中有位在群里分享了他的以下的故事:下乡插队落户时体弱多病,常常要在生产队一位铁姑娘的帮助下完成生产任务,共过患难的他们走到一起。他们结婚时的嫁妆不是当年时髦的“三转一响”,而是筐锹扁担畚箕粪勺锄头等“六大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已是三个孩子的他正赶上两个孩子生病住院,没钱交报名费,还是公社的文教助理为他代缴的。放暑假回到家,全家正饿着肚子,口粮被押在队里的库房,他把家里唯一的一棵树砍了卖了,交足了工分钱,才把粮食扛回家。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同学们调侃地问他:你们什么时候“扯的证”,什么时候“圆的房”?经过大家反复逼问,不得已的他才把故事接着讲下去。原来,他的爱人是个“童养媳”,(年纪太轻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童养媳)1960年,他们那里遇到了大荒年,同队张大爷两口子都不幸罹患肝炎,病饿交加,临终前张大爷对他父母说:“看在我们多年好友的情份上,收下我家红梅做你家家明的媳妇吧?” 就这样,同学的爸爸就把她带回来了。但我这位同学坚称,他们俩从小虽在一块儿,但情同兄妹,直到结婚圆房之时都是童男童女。记得那天,我同学作了这番回忆之后,群里再没有了调侃,嬉闹,却有一种凝重而令人窒息的气息渐渐弥漫开来。

像这位同学这样生活窘迫的境况,在我们那一届并非个例。可能就是考虑到这种情况,当时上面实行了一项变通规定:如果家庭经济上确有困难,本人又有意愿,可以准予提前两年毕业,学校发给大专毕业证书。当时美其名曰:早出人才,快出人才。这一批选择提前毕业的同学,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遭遇殊异。有些毕业后正好赶上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青黄不接,被当作年轻的培养对象推了上去;而另外一些则历经坎坷,他们赶上了恢复高考这班车,却又为生活所迫而未到终点便匆匆地中途下车,从本科降到了专科。很多年以后,人们只知道有“专升本”,却不知道还有反其道而行的“本降专”。

最后,分享同学转来的校园图片:

当年曾在这座教学楼里上外语课。

校园一角

这座方塔年代久远,相传曾是太平军的暸望塔,读书时宿舍的窗口正对着这座古塔。

老校区入口

春色满园

谢谢浏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4)
评论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kingofhearts' 的评论:

那你姐姐是我们的校友,握手!有可能我们曾经在一个食堂里吃过饭,或一幢楼里上过课呢。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rsFather' 的评论:

谢谢你的留言!部分同意你的说法,整体看感觉太过消极了,两个庚子年的历史,也是中国逐渐融入世界文明潮流的过程,其间有波折或反复,但总的趋势没有变。杨主任有一句话说得是不错的:只要我们国家的制度对头,中国人是聪明的。
kingofhearts 回复 悄悄话 那时,苏州大学称为江苏师范。我姐是78届的
MarsFather 回复 悄悄话 那个年代,能上大学的,不是最艰难的。他们的父辈,在1960年代,很多已经饿毙。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度,一个不断折腾的地方,一个病态尚存的群体。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雁门人' 的评论:

谢谢雁门人的分享!这一届里有许多类似的人和事,他们真的比后来的学弟学妹付出得更多,更不容易。哎,都是历史造成的。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谢谢梅华小姐夸奖!应该向你学习多发帖-:)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谢谢BeijingGirl1的点评!还要谢您经常分享自己的大作,受益匪浅,值得学习!你说得没错,学校历史很久,应该是初建于上个庚子年之前的。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棒棒' 的评论:

谢谢棒棒小姐喜欢!有的书上都不一定会有,但我们都亲身经历过,见识过。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务实小民' 的评论:

感谢小民兄的热情留言!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历,回想起来,记录下来还是很有意思的。。。您提到的那些博主都值得我学习,其中有的我还认识。
雁门人 回复 悄悄话 我们学校有俩位老师是65届毕业的老三届。他们俩家成分高,在文革前就被剥夺了参加高考的权利。77年参加高考,一个考上专科,人还光着,无牵无挂念书去了,一毕业就与同龄女同学结婚了。另一个考上本科,孩子已经三个了。县教育局给他从民半转成正式老师,放弃入学了。这代人心里苦啊!谢谢您的分享。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好博文分享啦!!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谢谢海风的留言!是历史造成了这样奇特的景观啊。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好漂亮的校园和周围环境呀。 东吴大学始于是美国基督教会学校, 和庚子赔款有关么? 这个学校后来搬去台湾的部分成为那里的东吴大学。 苏州部分成为苏州大学。 谢谢分享! 第一次听说”本降专“。
小棒棒 回复 悄悄话 古色古香的校园,好美。你文中说的那种同学只在书上读过,感觉离我好远,
务实小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
活跃博主中77年考上大学的已经发现好几位,
比如这位乐维也贡献了不少好博文,还夺去了我不少时间和泪水。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7639/113587.html
还有博主“美国严教授”,学术了得,写文章也是一把好手,拍的照片都像学术成果,很细致很美。
博主“牟山雁”历经坎坷考上大学,研究生,四十好几又折腾到美国成为中文教授也是很有意思。
向77级时代精英们致敬。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那真该好好握下手:-)好像只限于老三届同学。班里有一大拨老三届,提前毕业有的很顺,有的不理想,主要是经济上拖累了。还有的就咬牙坚持下来了,今天回头看感觉坚持是对的。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漂亮的校园,美好的学生时代,新三届的确奇特,老的小的,打成一片,互学互帮,挺不错的安排。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ibelieu' 的评论:

谢谢'ibelieu'喜欢!的确是蛮好看蛮幽静的校园。谢谢你查阅Haygood的资料,早年教会学校很多得益于这样乐于奉献的西方人士,他们为中国教育所做的贡献应该为后人所铭记。
ibelieu 回复 悄悄话 好漂亮的校园,谢谢分享! 查了查Laura Haygood,一个有献身精神的人!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那真该好好握下手:-)好像只限于老三届同学。班里有一大拨老三届,提前毕业有的很顺,有的不理想,主要是经济上拖累了。还有的就咬牙坚持下来了,今天回头看感觉坚持是对的。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云台老兄是同届呀,好好握手。提前毕业一事,以前从沒听说过,看来当事人难得真熬不下去了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思韵如蓝' 的评论:

谢谢思韵!你这一说我也更有同感了,南京眼下也是最好的时节,鸡鸣寺的樱花一定开得格外茂盛,还有玄武湖,东郊...好看的地方太多了。
思韵如蓝 回复 悄悄话 江南的春色实在太美了!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谢谢菲儿点阅!你说得对,以前是所教会学校!同学联系主要靠微信,我一般只听不说,当作了解国内世象的一个渠道。那边春天来得比我们这里早,春暖花开了都。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Yuntai兄原来在苏州啊,东吴大学原来好像是个教会学校?你们同学间的联系真不少。看上海朋友也在赏樱花了,好羡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