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是位成功人士,大家都无异议。但其近年来一系列关于人口的言论,让人实在无法苟同。尤其是他近日与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的辩论,矛头直指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也就是呼吁国家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人放开了生,认为这样就能促进所谓人口创新力;中国实现大发展云云。
梁建章与李铁辩论的第一点就是中国人口是否过多?梁建章先反问李铁:中国人口数量是多少才不是“过多”?换句话说,你认为中国合适的人口数量是多少?
究竟中国合适的人口数量是多少?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按照梁建章的观点就是多多益善。梁建章进而狂贬1980年代,中国人口专家的观点:中国适度的人口是五到八亿。其说法是:“这些论证的假设之荒唐,推断之草率使其结论毫无学术价值”。根本没有反驳别人观点的论据,就破口大骂。而且梁建章胡乱推断如下:“但为什么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给出中国适度人口是五到八亿之类的结论?合理的猜测是,中国当时有10亿人口,既然觉得人口太多就要减少。美国自然成为中国的参照目标,但要把人口减少到美国的三亿似乎太过,所以折中降到五至八亿似乎是心理上最容易接受的水平。然而,这完全是种东施效颦的心理,因为没有任何理由认为美国当前的人口数量就是合理的。实际上,美国的人口总量过去200年增长了约40倍,而中国只增长了三倍多。”这连基本的礼仪都不要了,强词夺理。美国人口过去200年年增长了约40倍,而中国只增长了三倍多。这是什么意思,200年前美国人口大约963万;中国有大约3亿八千万人。按照梁先生的意思,我们只增长三倍多,远远不够。那好,咱们增长个六倍吧。我们现在应该有26亿6千万人。我们能这么比么?
然后梁建章亮出中国人口密度排在世界80位左右;生育率更是低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我不知道梁先生是怎么计算人口密度的。人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一般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目。计算公式就是总人口除以总面积。那么中国大片的沙漠、山区、高原都应该被计算进总面积里。所以梁先生得出中国的人口密度不高的结论。生育率是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的简称。反映妇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总数。一般认为总和生育率要达到2.1,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使人口总数不会在世代更替中下降。请注意,是保持总人口数量不下降。但对于已经人满为患的国家,还一定要以此为目标么?
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自然要低一些。但我们可以依照上述的人口密度和总和生育率而得出中国人口不足或过多的结论么?当然不行。保证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首先是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我们有足够的耕地来支撑这么多新增人口么?一个普遍认同的说法是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我们的人口可以继续增长,但我们的耕地不会增长。反而由于城镇化,房地产开发的缘故,我国的耕地面积是不断下降的。有人会说,现在全球化了、都成地球村了。我们有钱,可以到国际市场去买呀。先不说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市场上有没有足够的粮食。但经过了中兴被卡着脖子,接受美国政委的屈辱事件;和美国对华为的不断打压、制裁等等。我们决不应该再对所谓国际市场抱这样天真的向往了。为了保证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为了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品质和尊严。我们必须保证粮食安全。为了把饭碗端稳,我国无法承受人口在现有人口基数上的快速增长。仅此一条,梁建章的论点就不攻自破。
而且现在世界人口过剩已经被国际社会承认,粮食危机不断在世界各地爆发。且不论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等等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恶果。
梁建章第二个论点是“中国不是人口过多 而是孩子过少。”他费尽心思地拿出人口普查结果来论证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许这是能看出下降趋势的一个项目。从1980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这一比例当然会从那个时候下降。如果不下降,岂不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执行的很差么?这正说明了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卓有成就的。
我们不能只看比例,不看绝对数量。微信公众号“人口库”分享了1977年到2020年参加高考人数、录取人数和录取率数据。将其转化成图表如下。
可以看出中国参加高考的人数从1983年(167万)到2008年(1050万)是一直上涨趋势的,其后有所起伏。然后在2019又回到1031万。我相信中国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参加高考,而且考生的年龄大部分应在17到20岁之间。这一数据是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我们的孩子并不少。梁建章关于孩子过少的论点纯粹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