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博文
三十八、诠释图意   诠释图意,就是在具化三行诗的叙述对象时,把你的叙述对象描绘成一幅暗含喻意的图画,然后就着这幅图对它进行升华,揭示它的喻意。用好诠释图意法的关键,是描绘出来的图画必须暗含与物象契合的喻意,喻意越是契合所描绘的图画,作品的升华就会显得越发自然生动。诠释图意法,可以使作品形象生动,常常令人拍案叫绝。 例1.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十七、活用典故   诗,贵在创立新意,忌讳陈词滥调。三行诗短小精悍,更是避忌典故成语之类的熟语。但这并不等于说三行诗里就不可以使用它们。三行诗本来就需要精致灵巧,如果一个典故可以给作品省却很多字,增加很多凝练性,带来新意,为何不用呢?三行诗里典故用得好,反而能增加作品的新意。    例1.活用成语 浪 拍岸 叫 绝 (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十六、夸张夸张,就是采用夸大其词的手法来创作三行诗。人人都明白什么是夸张,但在使用夸张的方法创作三行诗的时候,切记不能毫无目的地随意使用它;也不能肆意消费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让人感觉所用夸张或属随意造就,或属无所依托。使用夸张法,首先必须要有使用夸张而不用一般语言的理由。为作品营造气势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理由。使用夸张法,又必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十五、混喻混喻,就是把不同类型的比喻混用在一起,目的是为了使作品更为形象生动。这类作品,如果采用白描手法来写,会平淡无味,毫无诗意,而一旦采用混喻的创作手法写成,很简单直白的物或事,立马就有了诗意,就会栩栩如生。这就是为什么三行诗特别爱用这个手法。例1.油菜花开霜雪溃退,天渐放蓝纸鸢不时打探我那后山屯守的金甲十万(午后)这本是一首含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十四、递进递进,就是把一个意象递进到另一个意象上,同时又把原意象的内涵叠加在新的意象上,使递进后的新意象具有前后双重的内涵。在三行诗的创作中采用这个手法,常常能够加强语言的张力,意象的生动、作品的深度,使诗更具欣赏性与耐读性。递进法,常常牵涉到曲喻、借代、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所以比较难用。不过一旦用好,作品会更上一个层次。在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十三、双关双关,就是一词双意,用一个词既表达此意也表达彼意。在三行诗里,双关的此意就是该词的本意,双关的彼意,则是埋设在对诗的叙述对象进行描写里的那个意义。没有埋设在对诗的对象进行描写里的那个意义,双关就双不起来。可见,双关并不仅仅只是使用一个具有双关意义的词汇而已,而是需要有成功的预设。有了预设,才能双关得起来。双关用得好,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十二、象征象征,简言之,就是明里写此,暗里写彼;也就是,看似在写这个物或者这件事或者这个概念,其实所含内容超出了表面的含义,暗指另一个意义更为深刻的物,或者事,或者概念。比如用荷花象征爱情,就是明里写荷花,暗里指的是爱情;比如用月亮象征乡愁,就是明里写月亮,暗里指的是乡愁,等等。用好象征手法的关键,是象征与被象征之间要有共性,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十一、暗示 暗示,顾名思义,就是在升华作品的时候,不直接道明作品的主题思想,而是采用暗示的办法,引发读者自己去揣摩作品的主旨。要用好暗示的创作手法,在具化诗歌的叙述对象时,就要事先埋下需要读者思考到的东西。暗示是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暗示是否能够触发读者思考到预先埋设的创作意图。 例1. 美国自由女神像 做女人不易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十、留白言外之意是三行诗的精髓。在三行诗创作中,努力造就作品的言外之意,是诗人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考验。造就作品的言外之意有很多方法,留白就是其中一个。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常用技法。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是指在山水画中,不把画面绘满,而留下空白,使画面虚实相间,实处观者可以一目了然,虚处促发观者联想。这种技法运用到三行诗的创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十九、再赋新意  再赋新意,就是在对叙述对象具化时,先赋予它某种意义,然后在升华它时,再赋予它一层更新的意义,以拔高主题,深化思想。要用好再赋新意,关键是旧意与新意要有合理关联,新意是在原先旧意的基础上生发而出的。例1.致父亲父亲,你睡着的地方也睡着昨晚落山的太阳(铁帆)这首三行诗,选择“父亲”作为自己的叙述对象。在具化诗的对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