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宗教之后、但是、当这个部落继续壮大,所拥有的土地面積也继续扩大。譬如本来只有一百平方公里的領土,但是等到扩大至一万平方公里时,领导人的统治就会產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简单地说、境内有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文字与生活习惯时,就会產生许多冲突与矛盾。为了让大家都能团结一致,让大家同心協力建立一个大的集团,就必须依照以前敬仰神灵的虚构故事的模式,再建立与创造一个全新的虚构故事,此虚构的新秩序就是后来的“国家”。每个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歌与国旗,好让国内的人民效忠。笔者在此也依照作者Harari 的二項哲学基础与三項执行密诀分别叙述与解释于下:
基本哲学基础
一、建立的国家符合上天的旨意。
国家的名字虽然是一个虚构的名词,但是、国家的领导人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所以以前欧洲的君主的权利都是所谓的“神授君权”,都是上天最伟大与最有权威的上帝所指定的。而在中国、皇帝又名“天子”,是上天的兒子,天的兒子来当国家领导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此的天子或者欧洲的君王,象征着可以容易与上天构通,可以求雨得雨,求平安得平安,可以国泰民安,是全国的幸福。但是、在“上帝已死‘与帝王体制被推翻之后,各个国家仍然以古老的“民族主义”为幌子愚弄人民。如何鼓吹“国家”虚构的幌子呢?所以就產生了以下的强化人民认可的方法:
二、从每个角度加强全国人民的认可。
执行密诀包括:
一、将“国家”思想溶入日常生活中。
在以上的“哲学基础”中、将国家思想溶入戯剧之中、是较容易的事。但是、对许多不喜欢看剧的民众,必须要有其他的辦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静悄悄地”将故事溶入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溶入生活中呢?作者Harari举出美国家庭之例、在一項民意测验中,显示美国年轻人是非常爱“国家”的人民之一,名列前茅。但是、他们的爱国情怀不是受教育科本与戱剧的影响,他们的“国家”情操卻是来自美国的鼓吹个人自由主义的原因。美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每个家庭都可有较大的房子,每幢房屋可以有3或4间卧房,而且每个家庭平均只有二个孩子,因此每位子女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房间。每间房间甚至可以上鎖,父母也不得随时进入,如此从小就培养出所谓的“个人自由主义”。而且如此的“个人自由”是与强大的“国家”有关,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给予国民充分的个人自由,因此热爱自由就自然会热爱“国家”了。如此“静悄悄地”溶入日常生活之中,所以美国之年輕人都非常热爱他们的国家。
笔者再以中国同胞喜欢“学区好”的房子为例,在《三字经》中有一段家熟户曉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事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而《三字经》作于南宋时期、大概在一千多年前。孟母迁居的原因是督促孟子好好读书,而孟子果然受到孟母的啓示,成为儒家的第二位圣人(亚圣)。有此成功之例,今天東方人购屋,第一重要条件就是学区一定要好。因为选择学区好的房屋对年幼的学童有心理建设的功效,在学童的心目中,新又贵的房子、好学校、好老师、好同学、好环境,自然就使幼小的心灵中,產生努力唸书的意志。但是、孟子读书最后的目标仍然是“学业有成后、报效祖国”。所以这个“读书报国”的思想,的确是“静悄悄地”深深植于中国人的内心已经二千多年,应该永远不会改变。
二、此“国家”的观念可以供给一个美丽的远景。
日常生活中、在灌输人民的价值观並且随机培养爱国情操外,聰明的国家领导人更要使人民生活于一个充满美丽的憧憬之中。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刺激消费以幇助经济成长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一个国家中的人民富裕,国家也同时富裕,这就是在1980年代、美国雷根总统大量退税的主要原因。在国家富裕后与人民生活丰衣足食之后,如何使经济继续发展,是民主国家的当务之急。在可以使国家更加富裕的前提下、消费主义则巧妙地与浪漫主义者结合起来,共同提出前往世界各地旅游的计划,以滿足資產階级的憧憬。这些旅游公司以宣传“拓展视野、发挥个人潛力、促进快乐”为卖点,以吸引消费者需求。基于以上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領导人都将国家富裕打造成人民对国家的期待,並且以旅游为一般人民的憧憬,如此可以一方面繁荣经济,另一方面可以使人民快乐。所以旅游不仅可以使人民有憧憬与滿足个人快乐,更能促进经济繁荣、国家安定,一举三得。这也是現代国家领导人的“静悄悄”的高超。
作者Harari更幽默的指出:古代埃及的贵族人士、卻以死后可以葬身于金字塔为憧憬,並不以旅游为快乐的形象。由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哲学、我们可以理解古代中国哲学确有超过其他哲人的思惟之处。笔者认为可以代表此“国家憧景”哲学中、則非《礼运-大同篇》莫属。《礼运-大同篇》描绘出一个美丽的憧憬,是为儒家思想所嚮往的,描述如下:1、人人有信用、大家和睦相处。2、老人有人照顾,壮年有工作,小孩有人抚养。3、珍惜万物、不浪费人力物力。4、人人有飯吃、可以出不闭户。此远景与今天的浪费世界資源的世界旅游的远景恰是相反,属是属非,尚待时间证明。笔者认为:以现在的全球暖化与物质缺乏的现象来看、儒家的美丽憧景的确有超人之处,儒家思想的世界大同的憧憬也是“静悄悄地”埋入国人心中,应该是有回归之日的。
三、“互为主体性”是建立全民共识的宣传方法
何谓“互为主体性”?人的意识可以分为三类:1、客覌意识、2、主覌意识、3、互为主体性的意识。笔者于此简单的解释于下:
1、“客覌意识”的意思就是:此意识的形成只是由事物的存在而构成,並不受到人类意识及信念所影响。譬如:今天外面最高的气温是85度F。
2、“主覌意识”是:意见的形成只是单一个人的意识或信念。譬如:Mr.A认为MissB很美丽。纯粹是个人的意见而已。
3、“互为主体性的意识”就是:由许多人的主覌意识之间的连結而形成的网络。这个意识存在许多人的心中,虽然有一个或者少数人死亡,但是这个意识仍未產生変化。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驱动因素,都是具有“互为主体性”的概念。譬如:纸幤、神、国家、民主、自由等等的名词。
一个国家的形成,大都是起源于“民族”的概念,而民族的概念大都是起源于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大都是起源于狩猎部落。但是、最古老的狩猎部落与农业社会的人口是非常少的。因此、组成一个庞大的国家必须先要构建一个虚拟的民族、再构建一个虚拟的国家。有的单独的民族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一个国家、而有的国家卻是由数个民族结合而成,有的卻是由同一个民族分裂独立出来的,都是因缘凑合而成。
现代的国家从数千万人口到数亿万人口不等,要团结一个庞大的国家,並且万众一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全国同胞团结一致、須要长期而且有计划的努力才能达到效果。如何可以使得千万人民或者亿万人民都团结一致保护公认的“国家”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尽力宣传,传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都以保卫国家为至高无上的使命。譬如在1949年、当蒋介石兵敗后、迁兵台湾,当时的兵力只有数十万人而已,而且士气低落。为了团结,当时的所谓政战部就喊出了“反共抗俄”与“杀朱拔毛”的口号,以团结人心,这八字的口号可以说是传遍了大街小巷,台湾的每个角落,这样的宣传的确收到很大的效果。这就是在八十年前的“互为主体性”的爱国例子,是由全台湾上下军人与人民互相加强、互相鼓励、互相团结一致所形成的共识。在当时、仍然依赖于实体的报章杂志、布条、口号、传单等等的老式宣传手法。
但是、在八十年后的今日、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人们可以由电脑的网络互相连络,互相关注与互相支持,形成一个坚强无比的堡垒。此电孑互联网不仅速度快速、费用低廉,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传递到数万人手中,甚至数十万的人手中。所以电子互联网是所有的政客所爱好,如果可以巧妙地运用它,就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互为主体性”的团队,而且任何真消息或者假消息都可以快速的传到各地。现在新的小团隊都是以民族意识或者消费意识为出发点,形成一个密切社群。这些密切社群的思惟都是起自从前农业社会的结构,在农业社会中,通常就会自动地组织了小的密切社群,如同乡会、同学会、甚至小学同学会等等,都是在人地生疏中的異乡以联系友谊。此种密切社群的确是发挥很大的作用。
现代民主政治下的政客们、都充分发挥“互为主体性”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的功效,因此、宣传的效果非常巨大与明显。所以、假如某一小地区的人民不满意某种政治或政府的政权,意图走出古老的历史的現狀的话,这样的“互联网”与“互为主体性”的结合,就会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笔者在此举出两例:(A)1995年、在没有电子网络时代的国家独立运动、加拿大国的说法语的魁北克省、的投票结果。与(B)2017年、在有电子网络时代的国家独立运动的、西班牙的加特隆尼加省、的投票结果。在没有电子网络时代的加拿大魁北克省公投的结果、是50·6%比49·4%反对独立。所以、虽然几乎有一半的公民拥护独立,但未成功。而在有电子网络发达的2017年时代的西班牙国加特隆尼亚竟然有92%压倒性的贊成独立,但是、其他欧美国家都不承认“加国”的独立,白费一?工夫。但是、假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举行公投的话,其结果可能大不相同,由此可見,互联网是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下此结论:“互为主体性”的运用几乎是组成一个新国家的必要条件。
〖结论〗
由以上的例子、不管是鼓吹自由主义、推销国外旅游、择好学区賺買房屋、还是唱国歌或升旗典礼仪式,都是“静悄悄地”培养爱国情操。表面上看起来、作的是各有不同的事情,但是底下的目标卻是一致的。这也是《论语·泰伯篇》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当在中学时、读到这一句,不懂得这句话真真的含义,但是、以上的例子卻是将孔老夫子这一句解释得非常透彻与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