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67)
我们都知道“当仁不让”这句成语,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句话是孔子鼓励学生努力实践仁道而说的。论语卫灵公 篇有记载,子曰:“当仁不让于师”。由此可见,当时的孔子是要学生笃行仁道,在行仁道的同时,学生们会发现此行仁道的动机是由心中发生的,再进一步,他们更发现此仁善之心,是天生就俱有的,在战国时期的孟子,就称为“良知”。而且此良知是由上天稟賦,子思在孟子之前,就悟到了良知,只是没有称之为良知。因此子思在《中庸》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天命之谓性。” 这句话很巧妙的将人的本性与天相对应,所以此书的宗旨是要人效法天的“诚”意。四书包括了《中庸》后,的确是一本可以“治国平天下”的书,所以是古代科举考试必考的科目,笔者也认为今日之高考也应该将四书列为必考科目。
《中庸》是儒家论述人的心性再将我们的心志投射到宇宙的无限处的一种学问,使我们有限的生命价值借着与天性吻合而俱有无限的价值,这个观念正好就是现代西方哲学家所谓的“形上学”。而且此形上学是以实践孔子所鼓吹的仁道为方法,所以就是一门“道德形上学”。这个道德形上学正是此廾一世纪人们所需求的。〖中庸〗书中最重要的一章就是CH1,此章所包含的哲学意义非常广,所以朱子在他的注解中就把CH1分为三节,在他的注中,他说:第一节是说明仁道的源头是来自上天,而且此仁心是我们本来就具有的而且不可以分离。第二节告诉我们存养省察工夫的重要。第三节说明圣人化育功效的最高境界。
简言之,《中庸》的CH1充满了哲学思想,告诉我们 1、笃行仁道而悟到的人生意义,2、基本修养的功夫在“慎独”,3、将仁道扩大后,可使万物正常地发育。 总之,在努力地笃行仁道,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心境扩到可以与宇宙一样的无穷境界,这就是《中庸》留给我们的形上思想,《中庸》的伟大处就是在此。
朱子的将此章分解为三小节去研读,实在有过人之处,对后代学子研读中庸,很有幇助和啓发。所以笔者也分开为三小节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