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三字經的前156字應該為小學生必讀的課本

(2015-10-13 21:47:51) 下一个

 

 

 

 

 

 

 

 

三字經一書簡短,僅僅一千多字而已,而它的內容涵蓋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歷史、天文、地理、道德與許多民間故事,這些民間故事都含有忠誠、孝順等等的人倫義理。而且它的結構是每三個字一句,背誦起來的時候好像唱兒歌一樣,用來教育子女非常方便,琅琅上口、非常有力。它的內容又充滿著啓發心靈的作用,所以流傳的很快,是中國在南宋以後最受歡迎的兒童教材。因為它的三個字一句的結構,和有歌詞的韻味,所以在中國,三字經也取代了幼兒的童歌。筆者在此鄭重建議:為複興中華文化,為建立中國為卄一世紀的大國,中國小學應該將三字經的前156字列為小學生必讀課本。
 
 
一、三字經簡介
 
傳說三字經是南宋時期王應麟(伯厚)所作。王伯厚(1223-1296)是宋理宗淳祐元年的進士,曾任禮部尚書,為人正直,最後辭官回鄉,後來又作了朱熹的弟子,受了朱熹的影響,所以三字經的思惟和理學非常接近。
 
三字經的前一百五十六字實在是此書的精華,它將國學的精華溶入了這156字中,既簡單又得要領,兒童背誦後,了解它的意義,可以終身受益,因此中國雖然沒有宗教信仰,沒有每七天上教堂的慣例,但是仍然以誠待人,以孝養親,實在是拜三字經所賜。在此復興傳統中華文化之時,若將三字經的前156字列為小學生必讀的教材的話,中國已經是世界的大國,一來可以復古,可以成為世界各國的模範,又可以展示以誠與孝治國是世界各國的榜樣。因為這156字的重要性,筆者特別將這156字分為五節解釋和討論於下:
 
 
二、三字經的前156字含有濃厚的國學意義
 
在此156字的一小段,一般學者都會每24字作為一小節。但是筆者以為首12字作為此段的序言,然後每36字作為一小節來分析,則更能讀出三字經的精華:
 
第一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解釋〗-此節是強調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真誠的、像白紙一張。本性都是相近的、而由於習慣和學習的不同,使各人的性格相去更遠了。人的本性是天生善良乃東方哲學的思惟,但西方宗教家卻強調各人有原罪、所以本性是有罪的而偏惡的,爭執多年仍然得不到結論。但是性本善或者性本惡一點不重要,而後來的生長環境所培養出來的習慣和學習環境才是最重要的,而“善”字包括了真誠的心。真誠的心是最根本的,誠心向善則可以說是人性本善。所以中庸說:“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誠心向天學習,就是做人的準則。
 
 
 
第二節: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隣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解釋〗:借孟母三遷和竇燕山的例子以說明“苟不教、性乃遷(假如不給予幼兒適當的教育,他們的本善的天性就會遷移)的道理” 。適當的教育就是教他們以天理正道,這裏的天理正道就是“誠”,尤其重要的是要專心一致。戰國時期孟子的母親和五代時期的竇燕山都是這樣教育子女的。
 
 
 
第三節: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解釋〗此節強調父母與老師對幼兒教育的責任。在西方教育的製度下卻不太重視這個觀念。後麵的“子不學、幼不學、人不學”都是強調教育的重要。王應麟的本意可能是借著幼童的背誦,順便可以使家長自動地注意下一代的教育,和強調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不要貪懶。“養不教父之過”也可以讓我們看出古代是著重家庭教育,不隻是送到學校而已,一切孝道和生活中的打掃應對進退等的習慣,都是要從小就訓練的。現在在兩岸三地偶爾也有老師體罰學童的事件,體罰應該是“教不嚴師之隋”的傳統表現。在小學裏,老師是否有權輕度體罰學生,此問題仍為各教育專家所討論的議題。
 
 
 
第四節: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解釋〗此節解釋家庭教育的“親師友與習禮儀”的功效,可以讓幼童很容易就養成孝悌的觀念。如漢朝的黃香的為父親冬天溫席與夏天扇枕,是孝的表現。又如漢朝的孔融在四歲的時候,就曉得將大梨讓給他的哥哥吃,是悌的表現。可見從小時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這也是在此忙碌的廾一世紀中所缺乏的。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最特殊的字就是“孝”字,孝字在英文字典中也找不到適當的翻譯,也許“性本善”的功效就自動地引導幼兒使他們有孝的覌念。
 
 
 
 
第五節: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釋〗先有孝弟的教育後,才教導日用的常識和見聞。譬如由一數到一萬,這就是算術的開始。下一步就要了解我與天地的關係,和我與他人的關係,這個天地人的關係,統稱為三才。另外對人有重要的關係還有太陽、月亮、與星星。與天、地、人保持良好的關係,還要了解太陽、月亮、和星星對人的功效,都是重要的課題。當然,對幼童而言,天地人和月月星隻是“生字”而已。
 
 
 
三、討論
 
1、在這短短的156字中包含國學中最重要的兩個思惟“誠和孝”。這正是在這廿一世紀中,中國和世界各國所共同缺乏的,假如兒童開始都背誦三字經的話,任何大街小巷都可以聼到,好像流行歌曲一樣,自動的就可以洗滌人心,在成人之後,仍會以誠與孝為做人的大原則。
 
 
2、此三字經先舉出家知戶曉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父母教育子女的苦心。所以至今兩岸三地與東方的國家都以居住在優良學區的習慣,而導至學區優良區的房價超高的現象。但是住在學區好的地方隻是第一步而且,其他的家庭教育,譬如應對進退的禮節,吃飯時應有的禮貌等都需要加強,筆者建議各地的孔子學院可以統一研究並且設定一個現代化的標準。
 
 
3、因為三字經前156字含有國學的基本原素,誠和孝,而且壓韻、容易讓學童背誦,所以筆者建議為了復興中華文化,兒童的讀書課本,一定要加上三字經的前156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mzl9876 回复 悄悄话 我举双手赞成。
绿兰 回复 悄悄话 赞同!支持!
慕容筱小 回复 悄悄话 赞同!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依稀可见的梦' 的评论 : 謝謝来访与留言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高灵均' 的评论 : 謝謝來訪與留言
依稀可见的梦 回复 悄悄话 很好的文章!学习了
高灵均 回复 悄悄话 写的很好,非常值得推荐!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Quarx' 的评论 : 多谢来访与畄言。仅以手边的資料,将此两句解释如下:1、子不学、非所宜:接前句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嚴师之情”,但是当父母和老师都盡力教育幼兒,而小子不肯努力学习,那就太不应该了。所以下一句就是:幼不学老何为。2、弟于长、宜先知:像孔融这样尊敬兄长的品行,也是我们從小就应该知道的。所以下一句就是“首孝悌次見闻”。可見中国古代是非常推崇孝悌。
希望这些解释对你有所幫助。
Quarx 回复 悄悄话 These two don't understand 1. 子不學、非所宜。2 弟於長、宜先知. What do they mean???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