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庄子:屠夫也可以有艺术人生

(2015-08-27 06:31:58) 下一个

庄子:屠夫也可以有艺术人生

 

 

庄子哲学教大家要离开人造的价值覌的思惟,而去追求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观念,如此我们就会有开阔的心境随遇而安地度过人生,也会以艺术的心态悠哉遊哉生活,也等于此生就活在天堂。这个生命哲学也可以说是庄子哲学的宗旨。在庄学中的养生主篇有一段屠夫的寓言故事,解释庄子对艺术人生的观点。



庄子並不赞成我们在此世上要立功、立德、立言,他在逍遥遊篇中就说:“聖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的名言,即使是聖人与神人都要抛弃自己的名声与功勞才可以拥有有意义的人生。他所赞美的人生是悠然自得地生活在现实的生命中,去寻找自己的艺术人生。庖丁解牛的故事正是庄子所鼓吹的艺术人生的故事。在养生主篇的第二章中,庄子描述一位以屠牛为生的庖丁,虽然工作辛苦,並会有污秽的血腥味,但他在工作时,卻能悠然自得,庄子用很美的文字描述这位庖丁屠牛时的手、肩、足、膝的一起舞蹈〖原文:“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庖丁在屠殺全牛时,操刀的切割声与骨肉分开时发出的声音,其节奏有如古时聖乐一般和谐〖原文:合于桑竹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他顺着牛骨间的空隙轻松地將整隻牛分解,他的一把刀用了十九年都不更換。虽然庖丁的杀牛聀业骯髒,而且为人不恥,而庖丁並没有如佛教所教诲的放下屠刀的罪惡感,卻进一步使切割声有节奏,增加生活的艺术性。並且在十九年内,他的屠刀仍如新刀,也显出他的聀业技术的高超。庄子教我们虽聀业是卑下血腥,但庖丁將此工作节奏化,亦可以有艺术人生。因为人以食为天,所以屠牛的聀业是一定必需的,没有屠牛师就没有肉可以吃了。假如作这份聀业的人有如此艺术性的心态,他的生命的价值也可以因此而提高了,这才是真的平等。



因为这章庖丁解牛的寓言有它的重要性,所以笔者先将原文登录于下,並將此段用白话文解释: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木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見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犮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难为,怵然为戒,視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顧,为之踌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白话文〗:丁廚司为文惠君殺牛。当他殺牛时,手指觸动牛身,肩膀頂住牛身,腳部踏上牛身,膝盖抵压牛身,和刀割时之骨肉分离声,与操刀的切割声,沒有不合乎音节,並且和古代的桑林、经首的聖乐节奏相吻合。文惠君说:“太好了,你的手艺达到如此的地步啊?” 庖丁放下刀说:“臣所喜好的是道,自动进步到杀牛的技巧罢了。当初我开始杀牛时候,眼中所見的不过是一隻完整的牛。三年以后,並未看見整隻牛了。而今天,我杀牛时,完全用心灵去体会而不用眼睛去覌察,也就是说停止官能的作用,祗用心神順着牛的自然结構而行动。……现在我的刀已用了十九年,所杀的牛已有几千头了。可是刀口还是像刚才磨过。因为牛身上骨节连接的地方有空隙,而我的刀卻是很薄很薄,以这样薄的刀切进骨头当中的空隙,真是宽阔无比,因此刀仍有许多空餘的地方。所以这刀虽然已经用了十九年,还是和新磨的一般。可是杀牛时,每遇到筋骨相连、繁杂的地方,我也知道不容易辦,所以小心翼翼,眼光专注,行为迟缓。用刀轻细,牛的骨肉已随刀分解,就像泥土落地一般。此时,我提刀站着,四面一看,心滿意足。再把刀子拭擦乾淨而收起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