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缘督以为经-莊子养生主篇密诀

(2015-02-09 07:40:56) 下一个
“缘督以为经”是庒学的名言,但是后来的道教人士卻曲解这个“督”字,將督字解释为督脉,故后来的道家的气功人士都引申为“打通任督两脉”为練气功的目的,但是並非庄子的原意。莊学中的“督”字应该是“自然”的意思,笔者將莊子养生主篇各章全部的大意略述于下,以证明庄子在养生主篇的意义就是顺自然。

在莊学的逍遥遊篇与齐物论篇之后,就是养生主篇。由此可见人类自古就注意养生,难怪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不惜派人四处尋找长生不老的药,不仅是秦始皇,連后来的汉武帝与东汉时期的许多皇帝都在求长生不老的仙丹,故練丹的风气在东汉尤甚,練仙丹的參同契就是作于东汉时期的魏伯阳。这些求长生不老的药和練丹的大师们其实並未读懂老子与庄子的哲学,只为骗取皇帝的信任和取得一时的榮华富贵,就假借老莊之名义取得皇帝的支持,因为在莊子的书中明显的指出:养生之道的密诀就是随着自然,不可强求。若比较庄子的养生主篇与老子的养心工夫,细读两者之后,我们可以看出莊学确实是继承老子的思想,莊子仅是发揚光大之,幸虧莊子继承老子哲学,老莊哲学才流传到今日,故中国的国学才可以傲立于廾一世纪的今天。


(一)莊子养生主篇的主旨:缘督以为经


在养生主篇开宗明义就告诉我们“缘督以为经”,这句话就代表整篇的主要目的。此章虽短,但有多种解释,見仁見智。反正是二千三百年前的哲学,今日看来,各有其背景,故都正确,笔者在此仅列出其中的较符合时代与较吻合庄学的其他篇节的思想,此解释列于下:

〖原文〗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2、为善无近名,为惡无近刑。3、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盡年。

〖白话文〗1、人的生命是有极限的,然而我们的思想与欲望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随无限的思想和欲望是很疲困的。假如固执地去追求无限的思想和欲望,就会使我们的身心更疲困了,这不是养生之道。2、我们应摆脱人间善与惡的传统观念,從这种价值观跳出来,就是养生之道。所以我们作善事就不必为名,随世俗作许多破坏自然的惡事时,譬如以车代步而使空气汚染,内心也不必太自责,就不受自己良心的谴责。3、沿自然之道为养生的经典,才可以保养身体,可以护全本性,可以滋养親身,可以享盡寿命。


(二)莊子养生主篇各章的大意-顺自然而养生


大概是因为在二千多年前,社会工作的分工也不周全,故一切事務都需要自己的体力去完成,所以老子与庄子都不谈远动与健身而强调培养心性或者精神。老子强调的虚静、守柔、无为与简朴都是养心的基本条件,而莊子以巧妙有趣的文笔与寓言故事论述他的特殊工夫:缘督以为经。也就是顺着自然之理,去维护肉身和培养心性,以下就是依照各章的顺序一一讨论:

1、第一章:此章乃是养生主篇的主旨,总结的一句话就是“缘督以为经”。不追求无谓的欲望与心思,不为人定的善惡价值而喜怒,一切随自然之道而行事,是最好的养生方法。前文已经將第一章的意义解释过了,不再重複。

2、第二章:以庖丁解牛为例,大意是:庖丁在屠殺全牛时,操刀的切割声与骨肉分开时发出的声音,其节奏有如古时聖乐一般和谐。他顺着牛骨间的空隙轻松地將整隻牛分解,他的一把刀用了十九年都不更換。故文恵君说:“看到你的解牛方法,我可以悟出养生之道了”。此章可以说是“为惡无近刑”之例,虽然庖丁的杀牛聀业骯髒,而且为人不恥,而庖丁並没有如佛教所教诲的放下屠刀的罪惡感,卻进一步使切割声有节奏,增加生活的艺术性。並且在十九年内,他的屠刀仍如新刀,也显出他的聀业技术的高超。

3、第三章:莊子以一位独腳之人为例,虽仅有一隻腳,卻能安然生活。可見善养生者与善处世者,不怨天尤人,一切顺自然之道则可,仅求内心平静。

4、第四章:野鸡自由自在地在草泽中尋食,但是不幸被捕而餵养于笼中,虽然吃喝不愁,但是精神不爽。养生之道也是如此,顺自然则其心灵可以欣然自得。

5、第五章:以老聃之死为虛構之故事,秦失告诉他的弟子,老聃的为人是“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順,哀乐不能入也”。在此章中,莊子劝吿我们应该对生与死都要採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如此则悲哀或快乐都不能扰乱我们的心灵。

6、第六章:莊子以“脂盡火传”说明我们的生命都有穷盡的时候,养生之道在顺自然而不为活多久去烦恼。在此章中,莊子只用“火传也,不知其盡也。”告诉我们人生都如燒燭脂一样,都有燒完的时候,而燭脂並不知道自己快烧完了,只是他人將火种留下再接着燃燒而且。莊子就是告诉我们:善于养生的人、不注重形体,而宝贵精神。


(三)总结


由此养生主篇,我们可以看見各章都有此共同特点,就是莊子建议我们要顺自然之道而修养心性、並借此心性或精神而立足于此纷乱的世界中。

在庖丁解牛之章中,庄子教我们虽聀业是卑下血腥,但庖丁將此工作节奏化,亦可以有艺术人生。
在独脚者之章中,他虽受刑而独腳,但不责他人,只認为这是天的行为,勇敢地活下去,此赖内心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野鸡奔走田泽寓言中,庄子推崇不受人界欲望与心思的约束,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虽然每日勤勞,但心性愉快。
在弔老聃的寓言中,莊子借秦失之语告诉我们要不愁生死,则我们的心身自然健康矣。心中不悬掛著生死之谜,就自然解决我们心中的大疑问了。
在燭脂烧盡一章中,莊子教我们应该像燭脂一样,即使將要烧完,自己也不知、也不憂愁。要我们忘卻死亡,心情健康度此一生。

由以上寓言中,庄子的确继承老子的思维,在老聃与脂盡的寓言中、都劝我们忘卻死亡,和老子的理论相同。老子在第十三章中告诉我们要忘卻自己的身体(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在第五十章中也告诉我们要不怕死(以其无死地)。在第五十五章劝说不要太过强壯自己的身体(益生曰不祥)。所以老子说的是理论,莊子读懂后、用他的神笔以寓言故事方式寫出,读起来则更令人沉迷其中。

但是在修养心性的方法上,莊子卻落后于老子,因为在老子书中、他不断地强调如何养心。而庄子的修养工夫卻分散于他的寓言故事之中,使读者不易提纲挚頂,不易了解。笔者認为老子的养心工夫的确可以補足庄子书中的不足,所以大力推荐,老子在第7、8、13章中推荐大公无私,在第10、13、43、76、78章教我们虚静和守柔,又在第9、12、19、44、46、52章中强调无为与简朴。而遵循大公无私、虚静、守柔、无为与简朴的原则,也的确可以使我们不去追求虚荣与欲望,也就是莊子在第一章所说的“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两者相比,则老子是非常强调这些修养工夫,所以老子不愧是“太上老君”了。


[參攷资料]对老子哲学有兴趣者可以参阅我的博文【老学今用】中的老子的养心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