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中庸哲學的影響與展望
(2014-01-28 21:01:24)
下一个
自唐朝李翺在他的"復性書"中引用中庸之第卄二章與第卄三章兩章後,一直到北宋的周濂溪在他的通書中,將中庸的誠與易傳的繫辭傳結合,他在通書中,開宗明義就說:"誠者,聖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其實,周就是延伸中庸所謂的"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自此以後,中庸就為北宋諸理學家之必讀,也因此就大放光明。之後,張載(橫渠)又說:"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氣。"此兩句話也同於"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隨後,程顥(明道)與程頣(伊川)兩兄弟,周濂溪的學生,也是張橫渠的表侄,更將此理發揚光大,如明道說:"中庸言誠、便是神。"又說:"此理、天命也。順而循之、則道也。"他更將前人所謂的天、天道、天命、帝、上帝、太極、太虛、誠體、性體、心體、仁體、神體?等等,統統以"天理"二字為代表,故他說:"天理二字,即是自家體貼出來。"在南宋時、朱子(熹)更集北宋諸理學家的大成而形成他的理學系統,在他的系统中,他以太極是形上之理的代表,而且他又說:"誠是天理的實然,更無纖毫作為。"所以在他的理學中,他將中庸的誠與程明道的天理畫一個等號,而且以太極為代表的符號,以今日廿一世紀的術語來說,太極乃天理之Icon也。朱子並將太極一直下貫到萬事萬物,使人心可以上承太極,使人性可以向上提昇至天性的水平。顯而易見的,是朱子的理學則是完全與中庸的宗旨相同,簡而言之,朱子之形上天理就是中庸的誠者天之道,朱子的人人有一太極就是中庸的誠之者人之道。
由上所述,可見中庸對宋明兩朝影響甚大。而四書則被定為科舉考試之必讀課本。自朱子列中庸為四書之一後,此書一直為明清兩朝所重視。但不幸在民國成立後,又有五四運動的打倒孔家店,抗戰勝利後,蔣政權在台灣雖自稱是繼承中華文化,郤暗中杯葛中庸,同時毛政權在大陸更幾乎斷絕中國所有的古書,因此在此種惡劣的政治背景下,中華子孫已有一百年不重視中庸,實在可悲。但是,中庸所提倡的是不以人為的宗教為基礎的天理,故絕不會因此而衰退。在此卄一世紀中,以上古時代的宗教為主的道德觀念不再為新一代所重視,故以誠為骨幹的中庸思想一定會捲土重來,正如程子在序中所說的:放之則彌六合。[注:彌、充滿。六合:宇宙。]中庸之所以能充滿宇宙的原因,是因為如上所說,中庸實在是道德形上思想,是一個以道德價值為準的哲學,其目的是領導我們的有限生命具足深遠意義。因為我們的內心有此高道德為準繩,我們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也可以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安心地工作。而且我們以道德價值來貞定科學與政治,來設定它們的發展方向,又以中庸的誠消融西方過分追求物質與知識的文明,由此可以展示中庸的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