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画
(2004-10-08 18:38:44)
下一个
佛教禅宗初祖达摩东来传禅法于震旦,一直到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禅宗不断在中国生根发芽。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文学家、诗人、艺术家等,他们在继承六朝以来的文风外,又不断在探索着未知领域,佛教在这时期的盛起,使其思想和精神也影响到书坛画苑。“从东汉至六朝这五百年间里,是刘虬、生公、傅翕、智者诸师以其超绝的智慧与德行,阐发大乘奥义的时期,也正是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宗少文等人在画坛上擅扬的时期。顾君大名卓著,掩尽前人,或谓其画‘虽写迹翰墨,其神气飘然在烟霄之上,不可与画图间求’。张生则创没骨笔法,一新世人耳目,影响后世极钜。陆公则变古体而开新法,号称‘包前孕后,古今独步’。而宗少文则博学多才,遍通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诸法,为后世开拓出一片广大的画学领域,并首先把画理出之于笔,以饗后人。此四人在画坛的成就,一如生公智者在佛学上的成就,性质相同,意义相同。”又说:“他们四人,都对佛法有相当虔诚的信仰与瞭解,他们皆喜欢与高僧交往,并经常为佛寺绘画以作功德,由此不难想象出佛法对其思想影想的程度与性质,只不过未足与后世画家比拟。称之为‘墨戏’、‘画禅’之先河,当无不可。” 《禅宗对我国绘画之影响》,《佛教与中国文化》第221—222页。
1、何谓禅?
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禅,其实就是提倡心灵的完全自由,不为形束,不受物拘。禅的证悟,完全是一种超时空的心灵感受。禅是绝诸对待的,没有你意识停留的地方,是现量的,而非比量的。禅就是超越,既超越伟大,又超越渺小,所以禅是一种无分别的境界。禅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智慧。
至今为止,禅没有一种明确的定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梵语(dhyana)禅那的简称,意译为静虑。“以思想生起变化,发动意念起作用;也就是运用思想、发挥智慧的一种外静内动的行为。”其思想渊源于古代印度,以瑜伽(yaoga)精神集中的方法,来体悟宇宙的智慧。所以它没有一定的定义,是“不可说,不可说,说了就是错。”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禅只可“以心传心。”因为一旦定义了它,说它“是什么,”其实就已经说它“不是什么”了!禅没有是与不是,高与低,好与坏。禅的体验,非知识、非理论,是超越知识思维、超越历史事实,而注重实证的。
2、何谓禅画?
禅画,原来是用作修道的搭桥,以求创作者与欣赏者之供需均衡。有人讲:“禅画是无象而有象衬托‘道象’来。”禅画概括的说,有几点特征:一、从佛教禅的思想,作实践印证的手法,通过禅画表现自己悟证的境界。二、以简略笔法,随心应手写出胸中丘壑,寥寥几笔,一点一划,无不体现作者的心灵印证。三、机锋转语,不拘泥常规,写出悟道者的境界。四、画中有禅,禅中有画,诗与画大结合。
禅画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修禅者用笔墨来表达禅道,开创出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新纪元。禅者对万里长空、万籁寂静的虚空,思索如何引人入圣,促使有限的人生活活泼泼地步入生生不息的永恒大道,提升到无限的时空世界,体验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禅者借用笔墨,写出心灵的声息,在有限的人生水月中,一口吸尽西江水,拓开思想领域,创造广大的世界。
禅画是表达禅理的方便法门,其本质是:“看入自己生命本性的艺术。其表现手法往往是脱俗、空寂、古拙、无味、呆板、无理、无心、兀傲……极尽非知识、非理论、无意识、无逻辑的绝路;但又经常用洒脱、风流、疯癫、活泼……很平常的方法……自然的流露。” 吴永猛:《禅画欣赏》第39页,台湾:慧炬出版社。
禅画不拘任何体裁,不拘任何方式,只求把握住生生不息的禅心。简而言之,就是修禅者用笔墨表达禅理的绘画,后来影响到文人、水墨画的创作,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禅的经验与画的经验相同,甚至可以说,禅即是画。禅与画相同,是因为两者出于同一本源之心,禅家称之为“自牲”,画家称之为“意”或“志”。同时禅与画都是性情的流露,盖禅家指出“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其悲天、愍人之情,溢于言表;而画是性情自心的流露,乃属公论;所以禅家画人,都是至情中人。
3、禅与画的共性
禅,讲究的是顿悟本心,彻见自性;其终极关怀是彻见“本来面目”。而画是作者情感主运笔墨,一切基于心性的驱使,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蕴是融情入画的结果。禅的目的最后就是见性成佛,直了真道,使人人所具有的灵光自性得以显现,也就是揭示明心见性、回归本心的禅悟体验与精神境界;摒弃感觉思维的分别,泯除心念意识的动乱,开启般若智慧的升华,“不思善,不思恶”,于当下大悟,重现自性真如的觉悟。画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象征“意蕴”的特征。对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反映,又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化身,以情感人,把深刻的生活感受和人生经验的积累,通过笔墨表现出作画者的心灵境界,朴素率真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和艺术修养。表征了现象界的乾坤万象都是真如的显现,山河大地即是真如的禅悟境界,以一幅幅清丽、古朴、活泼、洒脱的图景,印证了入禅者悟道的契机:秋风、玉露、碧水、青山、吟蛰、鸣蝉、翠峰、金柳、竹荀、十牛、布袋……,既是启人心智的菩提大道,又是作者的性情流露,借用笔墨而反映出心灵的印迹。
禅宗所谓“以心传心”“教外别传”者,就是要打破镜象,超越一切意识,不分迷之与悟,不管念之有无,不即、不离善恶二边,要学人做功夫并求证得这句子,就是“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
如若想了解这句子,它既是不可思议句义,亦不可背离句义;既不可推详审察,亦不可完全推详审察,只可随问随答而不加着意,犹如钟之随叩而应,亦譬如人之被唤而答。设使不寻不究,不思不虑,不想设法了知句意,便无答案可得,也就无悟无言了。
所以禅宗所讲的是自性的问题。而一个艺术家也是如此,他心中的丘壑是通过笔墨而展现出来。历代的名画家,其作品都达到了“平和简静,遒丽天成”的境地。只有悟解了这其中的义谛,才可直达艺术的巅峰。
4、禅、画相即
禅即是画,画即是禅;禅里藏画,画中融禅。亦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诗家也讲“禅即是诗,诗即是禅”。禅与诗与画有着密切的联系。
禅是思想上最高的境界,正如画是艺术上最高的境界一样。禅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瑰宝,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发明。从道生以及慧能以还,中国的禅学已经摆脱了印度新旧佛教思辩的哲学,而成为直探人的自心自性本源的学术,成为行住坐卧,来去自如,应用随作,应语随答,自在神通,游戏三昧的活泼泼、净裸裸的自然与人生的艺术。
禅的自性需悟,画的意境也需悟。禅与画所需的“悟”,通常称之为“直觉”。不过,悟与直觉不尽相同,悟是内心深处所证觉出的“般若的直觉”,而直觉是六识感官所见之创造性境界,两者不完全相同,但都需要有悟。然而禅与画所需的悟与直觉,是最彻底的悟,最高度的直觉,也就是禅宗所言的“般若智慧”,禅是动静双运,定慧合一所臻的境界。
悟,是对禅的证入;悟,是对画的启发。没有悟,则不能登堂入室、直见如来本性;没有悟,则没有高深意境、竟达艺术巅峰。所以悟是对禅的体验,对自性地照见;是对画的升华,对艺术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