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曲直

阅读别人的思想是学习,展示自己的观点是探讨
正文

【转】褚健——我的恩师

(2014-01-29 20:01:35) 下一个

褚健老师是我的恩师。最近,看到报道说他因为经济的问题被调查,我感到很吃惊,实在不敢相信。他为人正直和善良、学术研究态度严谨、胸怀振兴民族自动化工业的大志,为祖国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令我敬佩,是我学习的榜样。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认真调查,客观、公正,不要冤枉好人,还恩师清白。

1996年读研,有幸师从褚健老师,2001年博士毕业,已经13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读书期间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心里对老师充满了敬佩和感激。当年老师工作很忙,指导很多的学生,还要负责研究所的科研和公司的研发经营,但是在我读博的五年多时间和后来一年多的工作时间里,他对我一生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有很多事情可以叙述,现仅略写一二。

学术研究上,他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让我学到很多。我从1996年读研究生开始,就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研究多变量自整定控制。说实话,那时候很怕褚老师,他在学术上要求很严,订的目标又高。记得当时对科研没有一点概念,不知道从何入手,再加上本科读的是高分子材料,沟通方面的能力也不强,感到科研对我来说很困难。当我在非常困惑迷茫的时候,清楚地记得老师给我的指导。他要我先去查阅相关科研领域五年内发表在国际刊物上的所有文章,仔细研读,搞清楚里面的细节,重要的引用,并且要我重复里面的计算和仿真去验证论文的结论。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对当前研究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谈得上开始自己的研究。同时要熟悉研究所目前的研究成果(包括师兄的论文),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较为有效地开展研究。他同时鼓励我,要敢于拼搏攻克难关,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要求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去找他解决。他也尽可能地为我们学生创造很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记得在那个时候,计算机还比较贵,他为我们买很好的计算机;复印费也比较贵,我们去图书馆需要复印大量的研究资料,他从来不限制复印的费用,甚至花钱从国外订购期刊。当我们的研究出了一点成果的时候,他挑战我们把研究的成果开发成算法和产品。我当时觉得很难,但是后来经过努力竟然成为了现实。在读博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了老师在学术研究上眼光敏锐、敢于创新、态度严谨和作风踏实,还有给予我个人的及时指导和帮助,这对我当时的学习、今天的研发工作甚至一生的做事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褚健老师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无微不至,经常给予经济上补助和各样的帮助。我的父母是农民,当时经济条件很差,还有两个弟弟在读书,过着很苦的日子。在我从1996年读研究生的时候,从参加科研的开始,每个月他都会安排研究所发放科研补贴给我们学生。这对我以及我的家庭非常重要,是一笔不菲的资助。有一次,我在学校里面骑自行车被一辆轿车撞倒,幸无大碍,他非常关心,让我好好休养,不要担心自己的学业,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让我感受到父母一样的关爱。我的父母知道我有这样的一位好导师,心里很是感激。1998年冬天,我父亲突然发现身患肝癌,我非常伤心,也不知道怎么办(家里没有钱)。老师知道后,直接找到我,拿出5000元钱,说,赶快回去,看医院有没有好的办法赶快治疗,如果需要钱,尽快告诉我。后来也多次关心我父亲的情况。这让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1997 年开始,读博士期间,我有多次的机会到老师所创立的浙大中控公司里科研实习, 参与公司的集散控制系统和先进控制软件的研发。我亲眼见证了公司在他的领导下发展和壮大。集散控制系统是一种大规模分布式控制系统,当时在国内是一片空白,国际上售价昂贵,开发的难度非一般的科研攻关可比。褚老师志在报国,响应国家产学研相结合的号召,以振兴民族自动化工业为己任,不畏艰难,勇于创业,亲领团队开发国产集散控制系统,把浙大中控从零发展到一个和国际一流自动化企业竞争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科技企业,把科技成果真正转化成了产品,打破了国际上自动化企业在中国的垄断,迫使这些国外的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上大幅降价。在我的眼里,他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他在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与国际垄断企业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他的成功其实是中国民族自动化工业的成功。他经常勉励大家向国际自动化企业看齐,研发一流的产品,作中国的Honeywell,把振兴民族自动化工业作为企业和个人发展的目标。他的演讲常使我们热血沸腾,大受鼓励,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永不知倦的工作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记得有一次,褚老师正好和我们在公司里一起讨论项目,大家中午吃盒饭。我们看他吃的不多,以为他没有胃口。结果他说中午他习惯吃少一些,这样下午就不会瞌睡,保持工作效率。当年他不留恋国外的环境和条件,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自动化工业的负担,毕业后毅然回国,他志存高远,坚信当今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他确实成功了。这样的人才,如果抹煞了他对国家的贡献,被冤枉,失去了继续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贡献的机会,我为国家感到非常的惋惜和为他感到不公。

2002 年底,我因为家庭的原因离开了我依依不舍的浙大中控,离开了祖国。在我离开的时候,褚健老师对我说,如果可能,尽快回来,我们需要你,在这里你能为国家做出真正的贡献,并且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感受到他的一片爱国之心和对公司员工的重视。今天作为游子身在海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回去,但是我一直心系祖国,关心中控,为公司的发展和祖国民族自动化工业的发展感到骄傲和高兴,衷心地希望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

我感激恩师褚健,他在学术研究上给予的指导和教诲,在生活上给予的关怀和帮助,在为人上所作的榜样和在创业上的敬业进取精神,对我有深刻的影响并将受用终生。

王德康

斯伦贝谢高级工程师

2014 1 2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清江芙蓉 回复 悄悄话  
郭西村新作《浙江名人采访录》


http://www.zjrb.cn 诸暨网 2010-10-13

报国有门赤子情深
  
——记浙江大学“特聘教授”褚健

晴空万里,大雁南飞。
  
  在我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域里,有一个精诚团结的年轻群体,他们
  
  怀抱着振兴民族工业的远大抱负,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骄人的业绩。
  
  这就是高科技产业——浙江大学中控自动化有限公司的一群年轻人。
  
  本文介绍的正是这个年轻群体的一只“领头雁”,他就是走产业报国之路的浙江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浙大首批“特聘教授”之一的褚健教授(注)。
  
  褚健出生于浙江淳安山区。他的父亲是一位外科医生,母亲是一
  
  位小学教师。当年,褚健的父母亲在他出生之前,为了加强“小山村”的建设,就毅然决然地离开城市奔赴深山冷坞安家。所以,褚健的孩提时代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度过的。
  
  据褚健介绍,影响他一生走上科研道路的是他的父母。尤其是他
  
  的母亲,最早在他的心中点燃了科学之光。她是帮他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理想的“启蒙老师”。早在他5岁时,他母亲看到他资力聪颖,就让他提前入学。虽然,那时他还处于贪玩的年龄段,但她常常利用孩于爱听故事的特点,向他讲述许许多多科学家的故事。从而激发了他的读书心趣和求知欲,使他从小就对数学入了迷。于是,他从小学一直到初中,就在母亲和学校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对逻辑性强、推理严密的数理化产生偏爱。他仅有的几本参考书,也被他翻来复去的看了个遍。因此,每次数学考试,他总是全班第一。
  
  褚健13岁时,初中毕业。那年,刚巧遇上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作为一个热血少年,有感于那场声势浩大的运动,看着哥哥姐姐们纷纷走上支边支农的道路,他也心潮澎湃,准备着像他们一样,主动响应号召下乡当知青。褚健的行动,受到了他父母的劝阻。他父母说他年龄还小,就决定让他继续升学读书……
  
  褚健说他很幸运。正是这父母的劝说,使他读了三年的高中。也正是这三年的高中,为他今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契机。因为正当他高中毕业时,他又刚巧赶上“文革”后恢复高考的1978年。于是,他就报名应考,并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一、其中语文和数学两个单科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浙江大学化工系工业自动化专业。在这年秋天,褚健第一次离开父母,一个人搭上汽车,来到省城读大学。那时他刚好满15足岁……
  
  在大学里,褚健的同班同学中,有许多人是下过乡的“老三届”知青。他们年龄较大,经历坎坷,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其中最大的同学,要比他大一倍。所以对待学习,都很勤奋刻苦。晨曦初露就已起床念书,万籁俱寂还在灯下解题。大哥哥大姐姐们这种对学习如饥似渴的态度,深深感染着褚健。从此,他就在这个充满着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里,博击图强。同时,他也在这个温暖集体的呵护之下,慢慢地长大。
  
  一晃四年。1982年,褚健大学毕业。凑巧当时国家根据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决定开始招收我国第一批自己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勤奋好学的褚健,渴望得到深造。这“天赐良机”,他哪里肯放弃?于是,他就又报名应考,一考就又以优异成绩幸运地考上了。并师从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里的著名教授王骥程,开始新的学习征程。
  
  投身恩师王骥程教授的门下,是褚健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他说,王先生不但教会了他怎样做好学问的方法,而且也教会了他怎样做人。使他懂得了要做好一个科学家,首先就要学会做好一个人的道理。不用说,褚健在王骥程教授的精心指导下,更加发奋学习,并于1984年提前半年成为他的第一个博士生。
  
  1986年,学校为了缩短我国自动化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及时了解国外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前沿性学科动态,就在褚健恩师王骥程教授的鼎力推荐之下,派遣褚健去日本京都大学留学。从而又使他有机会获得日本政府奖学金,拜师国际知名的控制理论界权威高松武一郎教授门下,成为浙江大学第一个中日联合培养的博士生。
  
  在日本留学的几年时间里,褚健不负祖国人民的嘱托,“为祖国争光”——是他铭刻于心的求学动力。那段时间,他为了向祖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考卷,学习得异常刻苦努力。他为了寻求学科发展前沿的创新点和突破口,每天都要在研究室查阅资料和上机演算十五六个小时。他为了尽快开展我国工业自动化这门新兴学科,就以惊人的意志和毅力投入到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去。高松武一郎教授夸奖褚健,说他是他“教过的学生之中,最优秀的一个学生”。1988年,褚健的博士论文在中日双方导师的指导之下,顺利完成。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迅速回报给培养他的祖国人民,他决心立即回国。他在回国后写的一份材料中说道:“第一是因祖国培养了我,我应该回来尽一份力参加祖国建设,使她更加繁荣;第二是我作为浙江大学中日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按时回国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出去看一看。”他当时二话不说,就和夫人一起,告别了日本的导师和友人,赶忙踏上了归国之路。
  
  褚健从事的是自动化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他认为,搞科研不仅要在理论研究中确立新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方向,而且要善于将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成功地运用到实际工业系统中去。因此,他从日本学成归国后,就在孙优贤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培养、鼓励、帮助和带领下,努力致力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先后承担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等30多项国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
  
  接触过褚健的人都说,他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做什么事情,他都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作为出发点,来认真努力地干好。这次,我去采访他时,就强烈地感受到他身上存在的这种优秀品质。他当时动情地对我说:“祖国和人民培养了我,我就要竭尽全力来回
  
  报祖国和人民。”的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他的社会责任感,来自于他的爱国和报国情怀!
  
  褚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93年对他来说真是不寻常的一年。那一年,他不仅因为突出的成绩而晋升为浙大最年轻的教授,同时他还实现了自己的设想,创办了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公司。公司选定的第一个开发项目就是集散控制系统DCS,这是一项利用电子设备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先进技术。当时我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所采用的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均还处于60年代或70年代的水平。褚健回国以后,就一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出于改变这种落后面貌的急迫心情,就积极响应国家“产学研相结合”的号召,率领一批怀有振兴我国民族自动化工业大志的年轻人,克服各种困难,成功地开发研制了这个高科技产品。经专家鉴定认为,这个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其性能、价格比大大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褚健和他的年轻同事们,以其出色的成绩在我国民族工业之林中,站稳了脚跟。几年来,他们紧跟国际上自动化技术的前沿动向,陆续开发研制了一百多种新产品,其中先进过程控制(APC)技术,已涵盖我国化工、石化、电力、冶金、制药、轻工、环保等工业领域,解决了企业许多用常规控制无法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为用户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褚健用自己的出色成绩,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和省部委颁发的多项奖励,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被国家教委选为跨世纪优秀人才。最近,作为全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一部分,他已与浙大签订合同,成为首批获得十万元岗位津贴的“特聘教授”;前不久他又代表大陆青年组团访问台湾。面对荣誉和奖励,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说:成绩是靠大家取得的,离开了集体,我将一事无成……
  
  高科技报国是褚健的平生夙愿!他在用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的确,不管命运之神将他抛向何方,他心向系之的始终是生他养他的华夏大地。他喜欢唱的一首《把根留住》的歌曲,就表达了他的这种心声!
  
  褚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大家!他在歌声中带领大家前进!
  
  (注)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
清江芙蓉 回复 悄悄话 王石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