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花梨紫檀的前世今生

(2017-05-07 01:13:08) 下一个

一黄二紫三红,在国内目前黄花梨、紫檀稳坐了名贵木材的前两把交椅。这些珍稀树种、珍贵木材究竟有何种价值,有必要回顾一下它们的前世今生。

名贵木材与古人生活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所收单字为9300多个,而其中木字偏旁的字汇达到445个!真可谓蔚为大观,包括今人视为名贵树种的木材,尽收其中。于此不难窥见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生态保护的思想。

我国很早就有使用名贵木材的传统。以当前业界推崇的珍贵树种———紫檀木为例,我国古代认识和使用紫檀木始于东汉末期,晋代崔豹所著《古今注》中有记载,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到了明代,此木为皇家所重视,开始大规模采伐。由于紫檀木数量稀少,很快将国内檀木采光,随后即派官向外采办。

一黄二紫:花梨紫檀的前世今生

紫檀主要产于印度安得拉邦。明朝学者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说“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紫檀木主要用作制造高级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明清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称,紫檀可以算是木中之王。

另外,紫檀也有着很好的药用价值。明末出版的《本草经疏》中记载:“紫真檀,主恶毒风毒。宜与番降真香同为极细末,敷金疮良。”明代出版的《博物要览》和《诸番志》把紫檀划归檀香类,认为紫檀是檀香的一种。《博物要览》载:“檀香有数种,有黄、白、紫色之奇,今人盛用之,江淮河朔所生檀木即其类,但不香耳。”又说:“檀香出广东、云南及占城、真腊、爪哇、渤泥、暹罗、三佛齐、回回诸国”。其中,郑和奉使西洋,贸易其中之一就是收购紫檀木。

在明代,紫檀为皇家所重视。当时各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交往中,也时常有一定数量的名贵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远远满足不了封建王朝的需要,于是明政府又派官赴南洋采办。随后,私商贩运也应运而生。到明末,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也基本采伐殆尽。尤其是紫檀木,几乎全被捆载而去。到明末清初,当时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多数尽汇集于中国。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采,有史料记载,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这是因为紫檀木生长缓慢,来源枯竭。紫檀非千年不能成材,并且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紫”寓意祥瑞,在明清两朝,紫檀木便倍受皇家所珍视。两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各种紫檀家具、饰物,实属极品。

同样,另一种名贵木材黄花梨也在史书中早有记载。黄花梨木做成的器物,早在唐代已经成藏器并收入《本草拾遗》。在唐代学者陈藏器《本草拾遗》中称:“花榈(花梨)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在明代《博物要览》中记载说“:花梨产交广溪峒,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花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具。”

用名贵材质做成的家具,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鉴赏价值,还成为我国古代一种兼具实用性、投资性和收藏性的工艺品。由于黄花梨材质坚硬,耐腐蚀,常常数百年不腐。这也对世人起到了“发思古之幽情”的作用。一张黄花梨太师椅,可以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遥想历史的深邃。

花梨、紫檀的流变一瞥

中国黄花梨主要产自海南岛,其木材的名贵程度仅次于紫檀木。黄花梨备受明清时代匠人宠爱,特别是明清盛世的文人、仕大夫之族对家具的审美情趣更使得这一时期的黄花梨家具卓尔不群。由于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适合作三弯腿等各种异形家具,惟黄花梨木才能制作,其他木材较难胜任。

一黄二紫:花梨紫檀的前世今生

由于海南黄花梨稀少,在上世纪前半叶国家禁止采伐,只有小根的木材可作为药材经营。经过王世襄先生编写《明式家具研究》一书的考证和实地考察,王世襄先生认为中国好的明式家具都是使用海南黄花梨制作,因此海南黄花梨的身价立刻水涨船高。近十年,中国仿古家具的兴起,大量的仿古家具商也如雨后春笋般增长,他们去海南买旧料和小料,于是显得原料更加紧张和增值。

尽管黄花梨材质的名贵程度仅次于紫檀木,但因产地范围比紫檀小得多,加之市场运作等因素,黄花梨价格已远远将紫檀甩在之后,高其十倍。

同为珍贵木材的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明末清初,我国同西方的文化交流也使紫檀获得了西方人的青睐。相比中国人,欧美等西方人士较中国更重视紫檀木,因为他们从未见过紫檀大料,认为只可作小巧器物。据传拿破仑墓前有五寸长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以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见到许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尽在中国。于是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欧美流传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运去的。

清朝中期,由于紫檀木紧缺,皇家还不时从私商手中高价收购紫檀木。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购紫檀木的记载。这时期逐渐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不论哪一级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决不放过,悉数买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织造机构。清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囤积的木料也全部被收买净尽,这些木料中,为装饰圆明园和宫内太上皇宫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绪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寿过后已所剩无几;至袁世凯时,遂将仅存紫檀木全数用光。转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