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有朋友邀約去某新餐廳,隨口問問「是吃什麼菜的?」朋友笑答『是吃感覺的』,聽者大笑。不只台北,各地都不乏「吃感覺的」(或昔日說法「主題」) 餐廳,但個人對此路數一向興趣不大。
將近十年前就聽過《福 1039》、《福 1088》兩姐妹店,原以為最大賣點就是懷舊風、所以遲遲未訪。但在上海賣高檔本幫菜、生意興隆了十年,應該不只是「賣感覺」,雖已在《老吉士》過了癮,就多嚐一家吧!
福 1039 在愚園路 1039 號,福 1088 名字與地址似乎無關,但軍閥張作霖手下財政部長的這幢 1920 年代老洋房曾開過一家福園餐廳。新主人把它跟隔壁原李鴻章小兒子的宅第打通,成了今日這精緻本幫菜館。
門面低調,店內也極力維持老宅舊貌,可是整潔而毫無殘破感。由已略嘎吱作響的樓梯拾級而上,小房間陳設簡單,但古件梳妝台、舊式窗櫺都十分自然,不像某些靠著擺滿舊東西、裝扮出來的懷舊環境般彆扭。
以如此場地價位,茶粗了些,就改來瓶淡淡的啤酒吧。
一向喜歡「火靠」菜(據說原字是「焅」、常被「烤」字代替),最愛的一種是將厚厚的芥菜幫子以醬油糖燜燒到入口即融。這裡的香菇烤菜是小棵青江菜、沒厚度感,但味道也足。吃不慣者可能難欣賞這又甜又鹹的涼菜,其實佐酒下飯皆宜。
江浙常見以黃酒糟(糟鹵)浸泡滷製的「糟菜」,在浙江酒鄉紹興、江蘇蘇州等地更是日常吃食。糟菜(與閩式不同)在台少見,見到菜單上的糟香四寶、立刻來一份。
毛豆、豬肚令人想起家常「糟缽頭」¹,而鮑片、蝦仁可就是公館、餐廳風了。四樣都好,但便宜又不起眼的毛豆竟是四寶之最,含吮一個飽含酒香的豆莢就滋味無窮,「中式 Happy Hour」有這麼一碟、配一壺黃酒就好了。
無關煙燻的燻魚從小吃到大,從瓦片狀、斬成大塊的粗獷版到切段的餐廳版都常見,但這裡的上海燻魚正好一口一小塊、一根刺都沒有,外酥焦、內肥嫩魚肉仍微熱。可能從小吃多了有骨帶刺的涼菜版,這超細緻版竟有些「不真實」,但著實不錯。
「蟹粉」不是粉,而是從個頭小、賣相差的大閘蟹拆出來的蟹肉蟹黃,買一罐、往白飯陽春麵上加一匙馬上大升級。清炒蟹粉量很驚人,溫度正好、蟹香四溢,以烤土司麵包條沾著吃太濃郁直接,又點了一碗白飯來配。
在老吉士時就想點紅燒肉,但朋友推薦、就留到這一餐再吃。肥肉入口即化、瘦肉入味但稍老,滿是醬味的配角扁尖筍更令人印象深刻。高水準,不過若是配著扒白飯,個人較喜歡罈子裝、加幾個光(滷)蛋的吉士系列粗菜版。
也甚期待杭式魚圓(丸),跟在杭州吃到的全魚丸不同,這裡有豬肉餡;頗碩大的魚丸同樣綿軟好吃,但總覺得肉餡有些多餘。
清炒蝦仁特別講究材料,河蝦在台已不多、陸貨近年也不來,久違了的手剝河蝦仁令人期待。意外的是隻隻有如一個模子出來,油亮半透明帶脆、漂亮但少了些蝦味;是否養殖不說,像是經過「處理」²。大家嚐了嚐都停箸,可說是失望的一道。
朋友最愛的拆燴魚頭也就是香港《雪園》昔日招牌大菜拆骨魚頭,因耗時費工,以前得預訂;可能因為人手充足,在福 1088 卻當天隨點隨有。
鰱魚頭去骨處理得乾淨,魚肉、膠質與粉皮唏哩呼嚕大口吃相當痛快,與已港化的雪園細緻版比較,這裡的豪邁重味。
火丁雲南小豌豆是這餐唯一的素熱菜,豌豆新鮮口感佳,但沒什麼火腿味、也別說是否著名的宣威雲腿了,陪襯的筍丁則可口。
糯米藕太普通,費工夫的金絲桂花糯米藕較能襯這氛圍與價錢,金絲便是觀賞的糖絲網,塞了桂花糯米的蓮藕沒切片、直切成斜柱狀,糖甜不奪藕味,有水準,平常不吃甜食也吃了兩段。
飯後上下逛逛,樓下左一間右一進廳室、比樓上深廣得多,西式 Dining room 令人幻想起十里洋場衣香鬢影的晚宴、當年的氣派,不過如今多半只是陳設或移做他用。
昔日官府、富商巨賈宅第多有幹練的家廚,飲宴各方後往往經由文人墨客宣揚了出去,民初上海更少不了這些都會傳頌。在洋樓老宅裡吃著現代精緻本幫菜,彷彿嚐到了那麼一丁點某家府、某公館的廚藝,居然真的吃出了些「感覺」。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