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中国陶瓷特性基本知识概述

(2016-02-26 07:25:29) 下一个

 

中国陶瓷特性基本知识概述

  范土作坯、人窑烧造而成的器皿,叫作窑器。窑器有陶器,有瓷器。在我国文献中,陶器或称土器(初见《史记 晋世家》),又名瓦器。《说文解字》说 陶,瓦器也; 又说 瓦,土器己烧之总名。 陶器有有釉的,有无釉的,今通称陶器、瓦器。

  缸器,俗又称缸瓦,介乎陶瓷之间,实在也是陶器;今人名为炻器。在发明了瓷器以后,一般还是称瓷器为陶器。如明、清两朝景德镇瓷器工业,通称为 陶政,清朝监造御窑瓷器大员唐英的诗文集就以《陶人心语》为名;朱琰、兰浦论陶器的著作也叫作《陶说》、《景德镇陶录》。瓷器的瓷字,古人或写作甆。长沙 马王堆西汉軚侯家属墓出土器物册有资字,有人以为是计量单位,也有人以为是瓷字的别写。宋元符三年年)扈虞、雷顺、杨贵所立《当阳峪德应侯庙碑文》又写瓷 为砦字。宋朝磁州瓷器因为传说以磁石作胎,所以叫做磁器,景德镇一般也写瓷器为磁器。

  瓷器的本身,具有胎骨和釉子。古籍以釉作油,《天工开物 陶埏(shan)篇》以釉作锈,又有作泑者。瓷器是用高岭土羼[ch n]和石英或长石等粉末作坯,外部涂上硅酸盐的釉料,在窑中经过大约1200℃以上的温度烧制而成。烧结的瓷器,胎骨纯洁致密,表面光泽灿烂,通莹透沏, 声音清脆响亮,此外,还具有不吸水、不渗水、抗压、耐高温等性质。

  明朝末年宋应星作《天工开物》,其《陶埏篇》说 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 .意思是:烧造而成的精良瓷器,有胎骨如玉、肌表洁白等现象;也就是说胎质色白而致密,不吸水而半透明。这就是对瓷器所作简明而确切的定义,正确地反映了 我国瓷器的性能。1844年,法国赛夫尔((Se vres)瓷厂经理布隆尼雅〔A Brongniart, (1770一1847年)〕著《瓷器美术论》〔Traite des Art Ce一ramigue〕也具体地叙述了瓷器的定义或性能,但已经比宋应星迟了二百年。

  瓷器若以所用熔剂或其它特殊原料来进行分类,主要有长石质瓷和绢云母质瓷两大系统。此外还有磷酸盐质瓷(即骨灰瓷);滑石瓷、宝石瓷等品种。长 石质瓷又称三元配方瓷,它是以长石作为熔剂的 高岭土一石英一长石 三组分系统瓷,其典型配方为高岭土50%,长石25%,石英25%.绢云母质瓷是我国传统瓷的主要类型,它是以瓷石中的绢云母类矿物作为熔剂的 云母一石英一高岭土 系统瓷,其习惯配方是瓷石30~70%和高岭土70~30%.我国北方及欧美所生产的瓷多属前者;我国的传统瓷多属后者。我国景德镇瓷器在唐宋时期可能就 只用一种瓷石或羼和极少量高岭土为胎,以后感觉到可塑性不能满足成形要求,同时Al2O3含量不足,烧成时容易变形,所以逐渐增加高岭土的用量,提高了瓷 器的质量。

  高岭土是制瓷的主要原料,最早发现于景德镇东郊高岭村。清初法国传教士殷弘绪(d ' Entrecolles)于1712年、年两次写长信绮法国教士会,介绍景德镇造瓷情况,高岭石(Kao linite)一词遂通行于世。现在我国已查明的高岭土矿床,以江苏苏州所产的品质最为纯净,且为迄今我国唯一结晶良好的高岭石产地。古籍上有云: 苏州产白石脂又名白墡 即是指高岭土。《天工开物 陶埏篇》说: 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粳米土,其性粢(zi)软。两土相合,瓷器即成。 所谓粳米土即指瓷石,糯米土即指高岭土。高岭土的化学式为Al2O3 2SiO2 2H20,吸收水分后,有可塑性,干燥后则体积均匀地收缩,烧成后又变为坚硬而致密的物质。坯料中加入长石、滑石、石灰石、白云石、氧化锌等熔剂,有助于 烧结作用。上等高岭土精纯洁白者,可制高档瓷器。含杂质多时,则烧后呈色不纯。

  陶瓷器的坯胎,因为土质和制作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品种。近人许之衡先生《饮流斋说瓷》中说: 胎有数种:有瓷胎,有浆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铁胎。此外还有瓦胎、砂胎、脱胎等品种。 据他的解释: 瓷胎者辗石为粉,研之使细,以成坯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属之。浆胎者,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浆,以成坯胎,凡极轻而薄之器属之。缸胎亦名石 胎,谓胎质粗如瓦器也,凡凝重粗厚之器属之。石胎非真石也,质凝重而坚,略似大理石琢成之器物焉。康熙有石胎三彩是已,铁胎非真铁也,磁质近黑,有如铁 色,其胎之厚薄轻重亦不一般也 .至于瓦胎,指砖瓦之类,实属上器。砂胎主要指宜兴紫砂器,实际是炻器的一种。浆胎,俗称 滑石 胎器,是未烧熟的含高岭土量很高的瓷胎。康熙、雍正两朝都有这类作品。清初浆胎经现代科学工作者的分析,其成分和高岭土极相近。因触手细腻形如石子,所以 俗称 滑石子 ;其实它含MgO极少,与滑石3MgO 4SiO2 H20并无关系。现在生产的浆胎是用高岭土掺以20~25%瓷石配成。脱胎瓷器,是指薄胎瓷,成品极薄,几乎是只存釉层,似不见胎,如永乐窑半脱胎器和后 来的玲珑瓷都是如此。

  按照现代工艺学的观点,可以由粗到精,把陶器分为:土器一陶器一精陶器一炻器一半瓷器一细瓷器等类。

  陶器的釉料是酸性的二氧化硅(SiO2)或硼酸酐(B2O3),与能生成玻璃的碱性氧化物K2O、Na2O、CaO、MgO、BaO、、ZnO 等的混合物,在高温中变成液态,而在冷却过程中逐渐凝固,最后硬化为玻璃态的硅酸盐或硼酸盐。釉料中的二氧化硅是生成玻璃质的主要组成,碱性氧化物是助熔 剂,还要掺用的少量粘土,则是起悬浮作用。

  我国陶瓷釉料的发明,始于商朝。其初用草木灰的沉淀物和石灰混合为釉料,这是石灰型的釉子。草木灰含有硅酸和磷酸钙(Ca3 (PO4) 2),后者能使釉子乳浊而失去光泽。以后进一步发展以铅为助熔剂的釉子,如汉代的釉陶和唐三彩即是。宋代以后,由高钙石灰釉,逐渐改用石灰和碱金属氧化物 的混合釉,龙泉瓷即是此类。它的特点是高温粘度较高,釉面光泽柔和。到了清初景德镇釉料中氧化钙的含量减至7~4%,当时惯用的配釉方法,是以盆数计算, 即以同等稠度的釉果浆与釉灰浆,用有柄的浅尹t量出釉果若干盆 配以十二盆釉灰的为上等瓷釉;配以八盆釉灰的为中等瓷釉;配以四盆釉灰的为粗瓷釉。

  釉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Fe2O3,经高温还原焰烧成则成青釉。青釉的烧成,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成就。其后釉中铁量减少,而烧成白 色以及白里微泛青色、唐宋以后,有了彩绘瓷器,明朝又发明了五彩缤纷的颜色釉。如釉料中加铁质,在氧化焰中烧出黄色、红色,还原焰中烧出青色。釉料中加铜 质,在氧化焰中烧成绿色,还原焰中烧成红色。含有钴时,烧成钻蓝釉,含有锰的,烧成红紫。清康熙初创珐琅彩瓷器,形成我国空前未有的高度成就。

  瓷器系由高岭土和长石、石英组成。烧成温度愈高,则出现的玻璃相愈多,愈能使其烧结,使胎骨致密。且可使胎釉之间紧密结合而不致脱釉,击之发出铿锵的金石声响。所谓瓷器,必需具备胎骨致密、机械强度高、色白、透明度好等条件。

  瓷器和陶器的不同,还在于吸水率的大小,一般瓷器的吸水率小于1%,细瓷应小于0.5%,炻器小于5%陶器则允许达4~12%,甚至更大。

  各地的制瓷原料、过程、工具、手法、技巧各有不同,因此出品在胎骨、形态、釉彩、图样、风格等方面,就各有特点。如坯料的配合不当,在干燥时容 易产生 开裂 现象。若 溜火 (窑内小火期间蒸发坯中的水分,叫做 溜火 ),时间过短过急,则坯胎易于胀裂而发生 坯裂 现象。用陶车(即辘轳)制作坯胎时,若坯体被拉向一方,则夺烧窑过程中,会产生还原力量,易于发生 过岗 (即釉下坯裂)现象。又如釉层的膨胀系数若大于坯胎的膨胀系数,釉比坯体要多收缩一些,遇到收缩较慢的坯体的阻力时,釉层受到张应力而易于龟裂,发生 开片 现象。开片愈小,说明发展的应力愈大,反之则开片大。封窑如不紧密,或在300℃以后冷却过急时,也有釉裂现大。封窑如不紧密,或在300℃以后冷却过急 时,也有釉裂现象,此时称为 风惊 .又如瓷器中的气泡和宋代瓷器上的鱼文纹、蟹爪纹,蚯蚓纹。兔丝子纹、桔皮纹、冷纹、绺纹、棕眼、砂眼等现象,也是由于技术上的缺陷而造成的。

   冰裂纹 是开片比较大的一种现象,原是一种缺陷,然而却有人爱其自然和别致,人们就研究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进一步掌握其规律,从而创造条件,极力模仿它,如明代成化、清代乾隆都有仿哥窑开片的,即是此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