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 彩又称逗彩,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 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 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鬥彩是指瓷器彩繪的一種工藝而言。它是在坯體上,先用青花描繪圖案輪廓,施透明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以各種彩料填繪,經低溫彩爐烘烤,最後成型。由於彩繪方式分釉上、釉下彩兩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稱為「鬥彩」或「逗彩」。
鬥彩始燒於明代成化時期,成化鬥彩開創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種色彩相結合的工藝,尤其是那釉下緊貼胎體幽豔濃麗的青花,透過潔白的釉面所閃耀的迷人光彩,與釉上絢麗燦爛的彩繪遙相輝映、爭奇鬥妍,令歷代鑒賞家讚歎不已。
成 化鬥彩由於其彩繪精細,是陶瓷史上最為名貴的品種之一。然而若從鬥彩的發展和成熟技藝來看,還應首推雍正鬥彩。清代雍正時期,由於粉彩盛行,出現了釉下青 花與釉上粉彩相結合的工藝,豐富了鬥彩的表現力。雍正鬥彩在明代成化鬥彩的原有基礎上,加入了粉彩的技法和金彩裝飾,形成了鬥彩加金、鬥彩加粉的新品種, 這是重大突破。
雍正鬥彩不僅釉彩更豔麗,而且諸色皆有濃淡深淺之別。釉上所施彩料更是嚴格地填在輪廓線內,幾乎沒有一筆超出框線,具有與工筆畫相似的藝術效果。此外,雍正鬥彩還在原有紅、黃、綠、紫、赭色之外,又增添了粉紅、胭脂紅、藕荷、玫瑰等各種顏色,可以說是集歷代鬥彩之大成。
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一同装饰于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互争奇斗艳的艺术表现力。
彩色丰富除红、黄、绿、紫、赫之外,还有粉红、藕荷、玫瑰、胭脂红;不仅有同样的色彩还有浓淡的区别。
彩绘精细,斗彩可以形成类似于工笔画的艺术描写效果,且设色精当,素雅与鲜丽兼而有之,明丽悦目,清新可人。
成化斗彩器形特殊,目前认为“成化斗彩无大器”。最大器形为碗直径25厘米以下,瓶高、盘口直径在20厘米以下,其它如杯只有8.5厘米高。
主要器形包括
(1)罐,亦称“盖罐”配有直边平面、顶心微隆的盖子,有高罐和矮罐二种不同的体制;
(2)缸杯,因其体小却形似大口、大底、硕腹的浅缸而名,形为微微广口,口下至底轮廓线缓收,内圈足;
(3)莲子杯,因其形似莲子而得名,形为小圆口直连腹壁,下腹部线缓收,小圈足;
(4)铃铛杯,因其形似倒置的小铃铛故而得名,形为广口,沿边微撇,以内收后外展的曲线勾成形体轮廓;高足杯,以杯身和高脚(亦称高足)相连而成,有多种不同的变化。变化的之处在于杯腹的大小与高足的高矮与比例。
成化斗彩发展的巅峰为清雍正斗彩,雍正斗彩溶入了当时比较成熟的粉彩技法。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