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性早熟食物黑名单”?别扯了

(2016-01-20 00:09:28) 下一个

最近有媒体采访了几个医生,根据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列出了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食物黑名单”。加上几年前北京儿童医院医生开的单子,这下黑名单的队伍可谓空前壮大。

这是微信上流传的一个版本。要是“自己的临床诊疗经验”就能当一般规律四处推广的话,还要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和JAMA干啥?

等等,“根据自己的临床诊疗经验,发现这些食物比较可疑”?

如果让全国所有和儿童性早熟有关的医生每人开一个单子,我真怀疑还有没有孩子能吃的东西。看来,这些所谓经过系统化训练的医生,动辄教授、主任医师,脑子里似乎完全没有“对照组、相关性、混杂因素”等科学概念,凭自己的个案“诊疗经验”就敢开单子,颇有点黑色幽默的意思。

1 鹌鹑蛋、鸽子?

每天两个鹌鹑蛋就算成病因,要是她每天还半碗米饭呢?就算承认你这个鹌鹑蛋案例的有效性,鸽子又怎么惹你了?

鹌鹑蛋、鸽子蛋或其他鸟蛋在相同重量的情况下,总体营养价值和鸡蛋差异并不大,只有个别维生素、矿物质有少许差异,但这与性早熟并没有关系。至于“兴阳”、“大补”等中医概念,很遗憾,既无可靠研究证据,也无法用科学解释。

2 虾皮、羊肉?

虾皮什么时候有这么强力的功能了,赶紧拿去做治疗啊,当吃的真屈才了……

实在无法理解羊肉怎么入选的,仅仅因为有几个性早熟的孩子喜欢吃羊肉串吗?“性燥”这样的解释同样无法被科学体系验证。至于虾皮的案例就更离奇了,吃一次虾皮就导致复发,这功效堪比打一针激素。

3 动物内脏、禽类?

这些病例都是什么状态,到现在已经很明显了吧……

内脏的说法也是来自一个病例,一个孩子吃了一个牛腰子就有性早熟特征了,无法理解这样的诊断是怎么做出来的。

鸡和激素的关系真是万年洗不清了吧……

禽类当然就是指“速生鸡”了。速生的原因并非“快速生长剂”、“促熟剂”,而是良种选育、优化饲料、良好养殖条件等因素,用所谓的激素或者促熟剂反 而会产生不良后果。目前发达国家最好的养殖技术可以实现32-35天出笼,我们的“42天鸡”已大大落后。详情请参见果壳网文章《鸡儿长得快,全靠激素带?》

当然养殖动物可能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不是激素,并不会导致性早熟,抗生素残留本身也并不是此处问题核心。

4 蜂蜜、蜂王浆

“万物皆有毒只要剂量足”,并不是有激素就有效果的,总得看看类别和数量吧?

医生说蜂蜜、蜂王浆里面有激素,但既没有说是什么激素,也没有说激素的量。其实但凡动物产品都会有痕量激素,要不然动物怎么生存——但是,激素是用来调节身体运行的分子,需要精准投放,哪有大量分泌到体外再重新吃回来的道理呢。蜂蜜中激素极微,蜂王浆激素同样极微,含量比鸡蛋里的激素都低得多。为啥吃鸡蛋不担心,喝蜂蜜就担心呢?

5 牛初乳、燕窝、虫草、桂圆、人参

所以……啥是“大补”?补的是啥?人的所有基本营养素我们都知道了,能开个补的清单不?

首先,“大补”的概念无法被现代科学证明。其次,牛初乳里的激素水平比一般牛奶高,但和人初乳的水平相当。如果人初乳不导致人的早熟,那么牛初乳也不会。国家规定婴幼儿奶粉中不得加入牛初乳,主要原因不是性早熟,而是初乳的品质不稳定,产量低,不利于规范化生产。

6 炸鸡、薯条

终于有一个稍微靠谱点儿的原因了,可这解释……

医生说反复煎炸的油会氧化变性,所以会导致性早熟。我要笑哭了好吗?氧化变性和性早熟怎么拉上关系的?化学老师和生物老师一起哭晕把。

但这条本身至少是沾了边——罪魁祸首不是油脂本身,而是肥胖肥胖是性早熟的高危因素,因为人体内积累的脂肪会促进雌激素形成。

7 DHA、蛋白粉、豆制品

添加激素当然可以了……

大豆雌激素也是堪比鸡的存在啊

医生说蛋白粉主要是大豆蛋白,其中含有大豆异黄酮是类雌激素,会导致性早熟。那豆腐、豆浆咋办?其实大豆异黄酮含量相当低,更何况它只是类激素,和 真正的人雌激素比起来作用差1000倍,正常食用不会性早熟的。其实更简单的办法是看豆腐坊老板的孩子喝豆浆吃豆腐有没有性早熟的。关于大豆雌激素的更深 入讨论,参见果壳网文章《男人不能喝豆浆吗?别逗了》

说DHA和蛋白粉里面如果添加了激素就可能导致性早熟,这句话倒是没错,但这一枪也够歪的。试问什么食物里添加了性激素不会导致性早熟?

8 碳酸饮料、功能饮料

这个建议本身倒是合理的,但解释又变得奇怪了。

碳酸饮料本身并不导致性早熟,有几个孩子小时候没喝过汽水的?问题是如果用饮料代替水,里面的糖会导致肥胖,进而诱发性早熟。这是糖的问题,就算不是碳酸饮料,用果汁或者果汁饮料代替水,一样会有问题。

至于说功能饮料多含有激素,这可真是赤裸裸的造谣了,一些号称提神的饮料只是加了咖啡因而已。

9 奶油蛋糕、汉堡

这条算是最接近正确的了,但主要原因还是吃太多导致肥胖。如果避开了奶油蛋糕却只是换成了别的高热量食品狂吃,还是不行的。

10 其他

还有许多东西因为医生发现某几个患者都用过、吃过,于是就上了黑名单,比如儿童医院“黑名单”,这里不再一一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否认“某个孩子喜欢吃XX,然后性早熟了”,但得出“XX导致性早熟”至少需要回答:吃XX和不吃XX的孩子发生性早熟的概率是否有显著差异?医生成天接触的都是病人,用统计术语描述就叫做“偏态分布”,由此直观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失真的。解决这一问题,医生的个人经验不能作为依据,需要严格设计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

而如果用“宁可信其有”来辩护,那你啥也别吃了,因为我很可能会能找到“好几个性早熟的孩子都喜欢吃”的证据。转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