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这些其貌不扬却能惊堂的“木头”

(2015-09-15 10:00:23) 下一个

这些其貌不扬的“木头”

你命韩琪行霸道,来在我的公堂你敢不招!包公一声喝道,拿起惊堂木,“啪”的一声巨响,震荡公堂,惶得陈世美心中一惊。没错,这是《铡美案》中的场景。这种用来震慑犯人的木块就是俗称的惊堂木。

这些其貌不扬的“木头”

惊 堂木又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它的正式名字叫“气拍”,是一块长方形的硬木,边缘棱角分明,蕴含“规矩”的意思。一响之下,满堂皆惊,具有震慑作用。 所以虽小也不可小瞧,它可是带有官老爷的威严。据说惊堂木是上古四圣之一、中国的司法鼻祖——皋陶所制,距今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不过最早有记载的使 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国语·越语》中记载:“惊堂木,长六寸,阔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 如果按照当时的换算标准,约是长16-17厘米,宽13-14厘米,高7-8厘米。后来随着历朝历代的换算标准变化,尺寸也就发生了变化。

这些其貌不扬的“木头”

天 下的惊堂木共分为八种:皇帝使用的,叫做“龙胆”,又称“震山河”。意思是皇帝一拍惊堂木,山河震动,显示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后使用的,叫做 “凤翥(zhù)”,又称“凤霞”,显示高贵。丞相使用的,叫做“运筹”,又称“佐朝纲”,显示其宰辅重任的身份。将帅使用的,叫做“虎威”,又称“惊虎 胆”,用以壮军威。文官(御史、知府、县令等)使用的,才叫“惊堂木”,严肃气氛。和尚、道士使用的,叫做“振坛”,又称“驱邪”、“戒规”、“醒木”、 “令牌”,用来醒神。中药铺、大夫使用的,叫做“慎沉”,又称“审慎”。说书人使用的,叫做“醒目”,又称“过板石”、“拎儿”、“止语”等,开场前一 拍,是在告诉听众保持安静,说书马上就开始了。

这些其貌不扬的“木头”

惊 堂木的选材极为讲究,以结实耐用为主。试想那样的响亮威严,自然是上等的木头才能达到的效果。所以它的选材多为质地坚硬、纹理细腻的高档红木,如紫檀、黄 花梨、酸枝、鸡翅木、黄杨木等,但也有用桑、枣等制作的。至于样子方面,在唐代以前,惊堂木上面是空空如也的,只把顶面做成弧形纹。到了唐太宗时期,有人 为了美观悦目,开始在惊堂木上雕刻图案,有龙,有虎,有狮,多是动物图案。武则天时期,朝廷把惊堂木图案规定为了龙,后来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又将惊堂木上 的龙形加以统一修改,相比以前嘴缩身瘦,就像一条小蛇。不过一般文官所用的,较为常见的还是不刻图,或者少量雕刻文字、花草的。

这些其貌不扬的“木头”

回 想当年,惊堂木在包公手里,上铡驸马陈世美,下探阴山审鬼;无论皇亲国戚,还是刁民恶霸,一声惊堂木嚇,总要吓破魂胆三分。与其说它代表的是官家的威严, 不如说它显露的是正义的青天。而到了某些人手中,惊堂木便只是成为了一个掩饰心虚、吓唬百姓的工具。清末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历经知县、知府、巡抚、钦差 大臣等层层审理,然而再多的惊堂木也抵挡不了他们心中的那份私欲。惊堂在他们手里,大概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如今岁月更替,昔日威严的惊堂木再也没有当初的价值。但这并不妨碍,收藏它的人对它的喜爱。毕竟这厚重的木头背后,除了岁月的沧桑,也许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