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收藏新宠——结婚证书

(2015-03-12 14:59:04) 下一个

一个还未被收藏视角所关注的物品——结婚证书,眼下正被一些慧眼独具的藏家捷足先登,成为又一收藏新宠。结婚证书,作为男女双方婚姻关系的法律凭证,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从某种角度来审视,可以说是我国婚姻制度演变最为直观的缩影。

  旧时的婚书又称“鸾书”、“八字贴”等,一般用描金鸾凤朱纸,依照男左女右次序,分书男女姓名、生辰八字、籍 贯、祖宗三代名号;封面有“天作地合,文定厥祥”、“鸾凤和鸣,珠联璧合”等古语,一式两份,择吉日请媒人传送,以为婚据。据某些藏家披露,清朝乾隆年间 的一张“鸾书”,现在藏市上可以卖到1万元以上。宣统年间的一张“八字贴”,其价值也达5000元左右。民国初期的一张结婚状,有人愿出价2000元。尽 管出价惊人,但持存者仍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40年代的婚书已经采用统一的格式。上海大东书店印制的婚书,上有长短婚联:“红烛催妆,青庐交拜”、 “盟订齐眉、欢歌偕老”、“同心同德、合歌昧旦之篇;宜室宜家,预卜周南之端”等等。这些婚书,现在有人出价500元以上,但成交者也鲜少,据说保存者大 多是当时的少爷闺秀,不大愿意将这“终身符”卖给他人,而是作为压箱之宝,传世之珍,留给后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结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自然也赋予结婚证书以崭新的形 式和内容。50年代至60年代的结婚证,如“奖状式”:正上方是五星和国旗,正下方为一个大红双“喜”字,四周由牡丹、石榴、白鸽、稻穗等组成美丽的装饰 图案,象征幸福美满、吉祥喜庆。中间书写男女姓名、性别、年龄;“自愿结婚”4个字,看似平淡,却是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只有在新中国才变成了事实。 这些结婚证书,藏市上的成交价每张150元左右,成交量也非常的少。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给结婚证换上了“革命化”的面容。当时的结婚证书为 “折叠式”:封面是毛泽东穿军装的头像,以及红旗、《老三篇》;背面是关于阶段斗争的理论;内页是毛主Xi语录和结婚登记内容。这种特殊政治历史背景下产 生的证书,逐渐已显露出较高的文物价值,成为众多藏家求觅的对象,每张价值80至100元上下,也是时下在藏界“流通量”比较多的“品种”。

  至于那些带有少数民族文字的结婚证书,比较稀罕。已故名人的结婚证书,则更显得宝贵。这些“品种”皆属凤毛麟角,如要觅到,相当不容易。

  一张结婚证书,窥视时代演变。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结婚证书,又给收藏领域增添了新的景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