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飞的笨鸟

讲文明,讲礼貌,爱艺术,谈幽默
(个人版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复制)
个人资料
越吃越蒙山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臭味相投说起

(2024-02-08 19:37:23) 下一个

上网交流写字说话,看上去是一种在虚拟世界中的意识互动,实际上这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真实世界也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说,物与类聚人与群分这样真实社会中养成的癖好习性,在这城里就发育得特别成熟充分,尤其是在政论不一有观点争执的时候,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接触亲近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这样可以相互抱团以对付异己。这种本性应该是从远古时期发展演化而来的。那时候的古人类,为了生存,要对付比自身强大凶猛得多的野兽,必须联手自己的血亲同类协同作战。什么才算是血亲同类呢?就是自己所在部落的那些族人,其中以和自己有直系亲缘关系的最为可靠亲密,然后是四分之一,八分之一血缘关系的,再后是旁系支系的,以此类推,等等等等。(我几年前在《天生的善良与天生的邪恶》一文中,讲到过的汉密尔顿法则就是解析这个理论的)。笼统地讲,所谓的相似性,其实是说这些同类都是长相相似,语言相似,习俗相似,观点相似,还有体味相似。

有个叫麦卡迪蒙特(Rose McDemont)的社会政治学家,曾经带领一帮人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盲视实验。首先,他锁定二十一个实验标本人。这二十一个人都是在政治波谱中观点很极端的那类人。然后他用一个收集气味的装置在这二十一个人的腋下放二十四小时,接一些狐臭备用。接下来,他又召集到一百二十五名志愿人员,让这些人蒙住眼睛,去闻前边采集到的气味,让这一百多人根据自已的主观意识来判别这二十一种气味的诱人程度。最终得到的结论是:评判人觉得,异性以及与自己政治观点一致人的气味最令人喜爱,最有诱惑力。很难说这种测试是否真的具有科学严谨性和多高的可信度,但它起码让臭味相投这句流传于中国市井几百上千年的传统俗话更上了点档次。

按照有的人类行为研究专家的说法,人类的这种物以类聚的心理本性,在与异性配对择偶进程中,也是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情形下的自然择偶交配,青年人还是更容易倾心于和自身相似度高的同类异性,究其原因,当然主要就是相互看着顺眼,有信任感。这种物以类聚(Assortative mating)的择偶方式带来的好处是,能强化后代的基因特质,当然不管是好是坏,它都给强化了。这就是我们以前聊过的俄国沙皇继承人亚历克西身上血友病的由来。而与物以类聚相反的那种来者不拒择偶方式 (Disassortative mating),就能平衡和补偿一下基因多样性方面的不足,带有取长补短的功效。

但是,如果说相似性高最具有吸引力的话,那按照物以类聚的方式择偶,总归第一代的近亲应该相互看着最为顺眼了?可大家都知道的自然法则是,第一代近亲的后代生存率很低,残疾率高,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人类种族和民族都很忌讳乱伦的婚配。第二代,第三代有亲缘关系的,他们较之上一代来说,还保留着相似性高的吸引力,后代又有不断改善的成活率了。按照相关学者的说法,在足够大的人口数量群中,用物以类聚的方式求偶配对,那么这一对恋人如果是相互为第四代的表亲,他们的下一代最有可能可达到基因特质强化。在以前传统中国文化中,同姓大家族中也有相互结亲的,但宗族长辈们对此一般会有一个出五福的讲究。出五福,就是要求婚配的双方血脉在家谱中必须是五代以前才可归一。很显然,这样的婚配要求,一定是上古人类经历了数不清的伤心懊恼之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一条朴素实用的优生法则,然后代代相传沿用至今。从这点看,传统华夏文明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繁衍后代这件事情上,我们的祖先不犯浑,有很多先见之明。

其实,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的社会行为准则都是对自己出身地盘的同类友好,因为他们可能就是你的兄弟姐妹;然后跑出去和非出身地的他族同类结亲;这样可以带来基因的多样性,有利于生命的延续。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和欣赏对方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就变得尤为重要。这样一种自然生存的实用法则能带给我们的借鉴之处在于,人不应该总把和自己相异的东西看成是对立或有害的,从而仇视它们。恰恰相反,很多时候它们是有益的有补偿价值的,所以我们应该尝试着去了解甚至接受别人的这些不同。再有,除非是对丑陋和恶习的讨伐批评,别那么看不起或仇视自己出身地盘的同类,这是连动物都遵循的自然法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baladirk 回复 悄悄话 挺有意思。谢谢介绍。现在“臭味相投”也有“科学”依据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