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0)
熟悉二战史的人应该都见过上面这张照片吧?它展现了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时,硫磺岛争夺战的一个景象。那是美日之间一场非常残酷的硬碰硬接触战。双方伤亡都在两万以上,不过是攻岛美军伤多亡少,守岛日军则是伤少亡多,只有几百日军士兵活着被俘,其他全部阵亡。我记得有史料说,日军死亡惨烈的原因是美军大量使用了充满凝固汽油的火焰喷射器,躲在地堡里的日军要么被活活烧死,要么窒息而死。估计那时候交战的双方都杀红了眼,尤其是美国人,在东亚打仗没什么好顾忌的,什么招狠就上什么招。但过了几十年,到了美日成为盟友后,双方在硫磺岛上凭吊战争亡魂时,好像都互称对方死士为英烈,是各自民族的精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仇恨和友好的浪花迭代,总是翻来覆去不停地涌现不停地变化,令人无所适从目不暇接。
针对这种并不遥远的历史事件,这种各有特色的国家民族之间的冤怨情合,我们现在回顾审视,不过是想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借鉴。可这中间毕竟还是隔了一层。我们说不清楚,如果中美之间直接发生如此激烈的冲突,以后能不能和解,和解之后还会不会彼此尊重。记仇亦或是宽厚,大度亦或是戒心,这些都和民族的基因本质和文化演变有很大关系。中国人看美国人,可能觉得他们本性简单,社会历史不长,似乎是容易读懂一些。以人们对美国现实社会的了解,按常理推论,十有八九他们会认赢不认输。赢了,啥事都好说,面子上总还会让对手过的去;输了,这事没完,回头还得跟你死磕!美国人看中国人,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他们看到的中国历史绵长久远文化深厚繁杂,于此造就现代中国人的气质不那么简单归一。正直与狡诘,狭隘与仁厚,很多正反对立的品质都会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琢磨。
硫磺岛战役发生七十年后,这张照片中一个英雄的儿子写了一本书,梳理了一下百多年来美国朝野对东亚, 特别是对中国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民和衍生出来的文化的感触和认知,并由此反思了美国政府在此期间制定的亚太政策方略的优劣得失。他觉得,如果没有美国朝野对中国认识的失真和错觉,没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中国精英阶层对大洋彼岸天真基督徒们的误导,今日世界的格局肯定会是另一番模样,甚至美日之间那种惨烈震撼的战争可能都不会发生。
一般来说,面对历史树立假设,是很难让人信服的事。可他在书中罗列出来的史实引用的文本和理性的分析,的确让人能以不同的角度去重新聚焦一下过去,假想一下未来。不少从未被历史学家端上过台面的,有些甚至是被正统视为不应被端上台面的轶闻往事,被作者如数家珍般地一一道来,让我不时地掩书俯首,感叹不已。这其实正是我闲来读史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找一个我们不熟悉的,我们文化圈之外的,甚至与我们思维模式反向的作者,看看他对外界的描绘是什么颜色,对事物的解构能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做到了这些,即便我们仍然不能对客观世界以往的真实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也会让我们的思想摆脱呆板单调,进入一维更为广阔的空间。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对中国的幻觉,一部美国在亚洲的灾难秘史》(The China Mirage-The hidden history of American disaster in Asia)
历史就是各种误判,各种阴错阳差。
川普在任时,还用余茂春做军事。一个既不懂现代中国,又缺乏人文情怀的政治小丑只能把美国智库引向虚幻之境。
这个看法很有道理。 比如川普和拜当, 都有死磕的心态, 输了就和你没完没了,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