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飞的笨鸟

讲文明,讲礼貌,爱艺术,谈幽默
(个人版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复制)
个人资料
越吃越蒙山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那片月亮,我们不看她就不在那里吗?(上)

(2018-04-04 07:35:21) 下一个

(对外在世界的认知 之十四)

 

有史料记载,拿破仑在远征埃及的时候,带了不少专业英才随军前行。据说在艰苦的行军途中,拿破仑曾发过这样一条指令:让学者和骡子走在中间。后来有的历史学家就把这当作拿破仑体桖爱护有用的牲口和知识分子的证据。当时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好像也是有幸走在骡子的后边众多学者中的一员。这个拉普拉斯即很理性又很敢想敢说,他曾声称,如果我们知道了宇宙中所有粒子的速度和位置,那么我们就能计算出它们的行为状态,无论是在现在还是未来。这番言论引起了拿破仑极大的兴趣,他问拉普拉斯,如果是这样的情形,上帝的位置何在呢。拉普拉斯回答说,尊贵的阁下,这种假设是没有必要的。拉普拉斯是一个科学确定论者,虽然他说这话的原意倒不一定就是否认上帝的存在,但他却是表明了上帝不会干涉不会扰乱科学的法则,否则这里就没有能被称之为科学法则的东西了。不过,在二十世纪初期横空出世的量子力学理论,却让我们觉得,那些跟着骡子后边走的学者,他们突发奇想得来的观点并不全都靠谱。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1900年的时候根据热辐射实验,提出了衡量光能的量子小砖块概念,并给出了含有普朗克常数的计算热辐射能量的公式。后来的学术界以此认定了量子理论的创立。其实普朗克本人是一个以经典物理头脑想事情的人,他通过量子模块推出热辐射能量计算等式后,虽然得到的数字和试验结果相符,但他仍然很惶恐,不认为这种极其微小的不连续能量块能在现实中存在,直到爱因斯坦发表了那篇论证光电效应的文章后,人们对量子概念才逐渐明确。所以,说起来爱因斯坦也是量子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但是,对粒子在量子力学框架下解释得最贴近观察到的实际征状,最被学术界认可的,则是哥本哈根研究室的波尔和他的弟子海森伯格推出的理论了。

 

按照波尔解释粒子能量变化时的说法,量子跳跃,是从一个高能量轨道跳到一个低能量轨道的变化,而不是连续地在空间的划过,在跳跃期间,电子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这样看来,粒子的世界就有很多不确定性,好像是有不符合我们逻辑连贯的过程空间;不过这种不确定性,只是在小于原子的环境下才起作用。就像海森伯格说的,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可以毫无征兆地跳走,但山坡上吃草的羊却不会毫无征兆地消失换地。这就让我们想起了以前黎曼纠结过的问题,对于对象是趋于无限小的思维和对象是无限大的思维,可能真的完全不一样。一开始,海森伯格也没想清楚量子的不确定性是怎么来的,他把这种现象归因于误差。海森伯格说,要想找到粒子的位置,你必须把光照到粒子上;根据普朗克的量子能量块的理论,你不可能用小于一个量子单位(quanta)的光去干这件事,而一个量子的光已经是有多余的了,已经会对粒子有干扰了,这就造成了粒子的速度起了无法预估的变化。为了准确测量粒子的位置,你不得不用像紫外线,X线或伽马射线这样波长短的光波,而这些波的能量都高,这对测试现场参与者的速度,位置,时间和能量 都有干扰,这是一个无法摆平的局面,你越想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你就越无法知道它原本的速度。

 

这就是哥本哈根量子学派的主要观点,你无法把一个粒子的位置、能量和它的速度同时准确地测定出来,即著名的测不准原理。后来,人们发现,即便是排除了测量手段上的误差,粒子本身就好像是不让你测准,这好像是它的本身属性。这种不可推测性还不仅仅是在说粒子的位置,更让人捉摸不定的是粒子的状态。当你说不准粒子的位置时,你可以给出一个可能的分布概率;但粒子的状态却是根据测量的意识行为变化的。对于一个光子,你不能说它到底是光还是波。这个好理解,我们已经知道爱因斯坦论证过光有二象性了。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当你要测量的时候,光子只呈现出它是粒子的属性。当你不观测的时候,它就表现出波的属性了,它就会产生波的干涉现象了。波尔管这种对应观测行为而致使干涉结果变化的现象叫量子的补偿原理。

 

一个测不准,一个来回变。这两个随机性很强的说法,使得坚信科学确定性原则的爱因斯坦感到难以接受。他认为这世间的物质都应该含有其固定的属性,如果我们说不清,这就说明我们依据的理论尚不完整,还有隐藏着的内在区域变量有待发现;。1927年在布鲁塞尔,29名当时顶尖的物理学家相聚一堂举行了第五次索尔维会议,主题是电子和光子。这里面除了爱因斯坦和波尔,还有另外十五名得过或即将得到诺贝尔奖的人。自那次会议始,爱因斯坦和波尔就这两项基本的量子力学概念,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波尔认为,波函数的等式说的是电子可能的形态而不是实际的存在,直到有人看到它们;观察的动作导致了波的存在与否。换句话说,在一般的物理场景里没有独立的现实。爱因斯坦当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电子就是电子,你去看它还是不看它,它都在那旋转着。爱因斯坦认为,作为科学家,对宇宙的运行演变规律绝对不应该心存任何侥幸和含混。所以,很早以前的时候,爱因斯坦在写给另一位量子力学大师的信中就谈到过,上帝不会在宇宙中掷骰子。波尔听闻此言后,半开玩笑地回敬了一句,别告诉上帝应该做什么。

 

为了提供对测不准不确定原理的反例,爱因斯坦不断地抛出论点设计试验,波耳那边也不含糊,一丝不苟地见招拆招,一一回复。这真是一场高手之间的博弈,特别有意思的是,波尔非常擅长以己之矛克己之盾的策略,在反驳爱因斯坦的观点时,他不时地用到光速是常量和重力红移这样的相对论概念。写出爱因斯坦传记《细节是主人》的派斯(Abraham Pais)说,爱因斯坦在1915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这时如果他突然身亡,我们的物理学也不会遭受什么损失,因为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十年,爱因斯坦一直执迷于对哥本哈根学派的反驳论战中,他后来想把量子力学排除在外,另搞出一套大一统理论涵盖宇宙所有的演变运行规律,当然,最终他没能成功。

 

派斯回忆说,有一次晚间散步的时候,爱因斯坦突然停住脚步,指着天空那轮明月转身问派斯,你真的相信,你不看它时,它就不在那里吗?

 

 

下图 爱因斯坦和波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7)
评论
越吃越蒙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ilverbug' 的评论 : 我仔细想了一下,你说的有道理,海森堡当时手段有局限。所以我在文中加了一些话,解释了后来人们发现测不准是量子本身的属性了。
海森堡的想法我是根据霍金的说法知道的。他写过一篇文章描述过当时的的情况。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或许是在“等待”下一场大规模战争,或大规模灾害,,越想越灰……

大家周末愉快,不灰,:))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越吃越蒙山人' 的评论 : 我也是乱说一气。老兄听说过丙午丁末红羊劫吗?每隔60年来一次,时准时不准,上次是1966年,那是准的,这次在2026年,不知准不准。看目前的形势,像是加温的样子,疯狂的世界。
越吃越蒙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很有意思的一段文字。
反正从现在起,人类文明往哪里走,的确是挺让人迷茫的。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茨威格的回忆录,好像叫失去的世界,有个情节,1914年的夏天是个多年未遇的好夏天,王子被刺消息传来的时候,茨威格正在度假,广场上有乐队在演奏,他在一边看书,忽然,乐队停了,有人急急走动,过了些时候,乐队就散了。茨威格收起书往回走,路过一个葡萄园,那葡萄长的可真好,一老农见他关注自己的葡萄园,就脱帽向他致敬,二人聊了会,老农说,很久没有这么风调雨顺的夏天了,“先生,我敢向你保证,你会记住这个夏天的”。茨威格到死都记着这句谶语。罗马世界崩溃后最好的三百年到此为止。二战后的50年发展只是回光返照,人类再也达不到它曾经达到过的高度。反正我们总是screw up, 人到底有没有理性,这是个问题。你贴的那个电影,是很灰暗的思考,人,不是操人就是被操,每个人的角色都是固定的,被安排的,是某种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自我牺牲的时候,你才是自由的。而mandy的这种牺牲它的意义何在?也许对mandy有救赎的意义,对他人,那只是个over dose的bitch,死就死了,没必要再去想她,再想的话,下一个消失的就是你。在古代,人们至少可以秘密聚会纪念耶稣,明白他牺牲的意义,现代,人都是单个的,天天要为自己的各种欲望买单,偶尔出来个牺牲的,比如刘晓波,死了也就死了。life goes on,untill it stops.
这个就是今天的世界。
越吃越蒙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ilverbug' 的评论 : 谢谢银虫的不断支持。非常有帮助。就连费曼都说过,量子力学太有违常理了,可能没有人真正明白。等我下篇写完,请过来指正一下。
我去看了这个解释,基本上是对行为干扰的解释和排除。另外,你上次发的解释2slits 实验的文章里面说得很好,还可参看Bell Theorem 的wiki条目解释以及Stand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中有一段对逆因果的探讨文章,里面有一段是涉及量子力学的bell 定理及1999年双缝实验带来的哲学思考。我觉得也有启发。
越吃越蒙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主要是现在的科学越来越深奥,难以理解,好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学习了就能明白眼前的道理的实用价值。但实际上明白不明白,有素养和没素养还是有极大的差别的。比如,有人好像很高明说的头头是道,可一看那思路,就知道没有逻辑没有见识的可笑了。
silverbug 回复 悄悄话 想和山人说一下我的看法。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是量子的一种固有属性。 实验的局限性是可能有的,但这只是固有属性之外的系统不完备造成的误差。 我再想了想,不确定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量子的波粒二象性,你说的观测效应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觉得下面这个链接里第三段的解释挺清晰- en.wikipedia.org/wiki/Uncertainty_principle
如果我看到更好的解释,再给你转过来。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17,18,19,至20世纪中,人类全体有一种向往“科学”的内心需求。现在是商业/金融的世纪,只有各种“美照”才能让人觉得自己还活着,“美照”也成了大家活着的形式追求。
越吃越蒙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lywanda' 的评论 : 你要是看了我前边写的光的特性是怎么被认知的,可能会对理解这篇有所帮助。爱因斯坦是通过光电效应的理论说明光的粒子性的。不是在双缝实验后加仪器看光子的路径,这是有了量子理论的补偿说法之后的事情。所以逻辑是,认为光是粒子的话,可以用双缝证实它是波动,但在双缝板后加仪器测量光子路径,又看出光子没有波动性。所谓意识干扰观测结果,只是有了量子理论之后才发现的,经典物理学派一直在反驳,可是到了约翰贝尔做出实验给出定理之后,反驳的依据就塌陷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主流学派认为在量子纠缠问题上,爱因斯坦是错了。我的下一盘会探讨这个事情。
lilywanda 回复 悄悄话 意识不借助于物质手段来干涉物质是不存在的
lilywanda 回复 悄悄话 文中讨论的问题和最后爱因斯坦的诘问, 其实是说:我不看月亮的时候, 不是它存不存在, 而是它以什么形式存在。如果能找到不产生物质干涉的仪器观察微观世界, 就可以了解真相。所以严格来讲, 是不存在意识干涉物质的。(意识不借助于物质手段来干涉物质)
lilywanda 回复 悄悄话 所以同样可以理解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 光是会弯曲的。光有质/重量吗? 逻辑上推理肯定是有的。
lilywand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越吃越蒙山人' 的评论 : 对不起, 因为手机反应慢, 联按了三次"发表评论"才更换页面, 所以就出来三次同样内容。那可不可以这样认为: 在没有人为行动的干预下, 光是仅有波性的? 是观测仪器传达了某种物质干涉了光子? 因为光粒子实在是微小, 任何细微的环境变化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观测仪器有发射光照射吗?
越吃越蒙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lywanda' 的评论 :不知道这个同样内容的留言为什么发了三次。
看粒子的波粒属性,现在的做法是用仪器将单色激光中的光子一个一个地放出,射向有两个缝的面板,缝的另一边放观测设备,观察一个光子走的是哪条缝。这时候,光子只会走一个缝,所以不会有干涉条纹。如果把观测设备停掉,发射一个光子,屏幕上就会出现干涉条纹。
如果一串光子发射过来,每个都被捕捉到走的是哪条缝,这在屏幕上就是实实在在两条亮影,没有干涉。
lilywanda 回复 悄悄话 那逻辑推理: 如果理论上可以对一束光的每个粒子进行观测, 那么不是从本质上改变了这束光的特性, 它只有粒子性而没有波。反之如果我们不观测, 那么自然界的光就是一种特性即波?
lilywanda 回复 悄悄话 那逻辑推理: 如果理论上可以对一束光的每个粒子进行观测, 那么不是从本质上改变了这束光的特性, 它只有粒子性而没有波。反之如果我们不观测, 那么自然界的光就是一种特性即波?
lilywanda 回复 悄悄话 那逻辑推理: 如果理论上可以对一束光的每个粒子进行观测, 那么不是从本质上改变了这束光的特性, 它只有粒子性而没有波。反之如果我们不观测, 那么自然界的光就是一种特性即波?
越吃越蒙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我也不是很明白,比如我基本不相信阴谋论。但我也相信符合逻辑的推理。比较像是一个矛盾体。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认识论的二个分枝,世界是先验的,还是经验的,前者是理念论,后者是怀疑论。你应该是怀疑论多一点。我也是比较喜欢怀疑论。
越吃越蒙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哈哈,谢谢豆腐干的安慰。这种文章就是小众题材,的确是有些枯燥乏味。只为了把对外在世界认识的脉路和感知梳理出来,与感兴趣的朋友分享一下,互相探讨有所收获就好,所以也就不大在乎是否迎合大众了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文章写的辛苦,看的人却不多。如今世道也不是求知的时代,中外皆然。
越吃越蒙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lywanda' 的评论 : 肉眼是无法观测粒子的。只能是用仪器。我会在下一篇详细解释,当仪器要捕捉一个光子到底是通过双缝中的那条缝走过时,光子就只显示粒子性,没有光的干涉条纹,你不观察不测试时,就又产生干涉条纹了。
lilywanda 回复 悄悄话 还是眼睛本身的构造让我们产生错觉:”定睛“注视的时候可以看到光的粒子,没有定睛的时候因为粒子的跳动就连城波了。就像电子显示器,其实是点组成,但是不细看,就是线条而不是点
lilywanda 回复 悄悄话 量子的补偿原理是因为观察的仪器等干扰了光的波性而使光只呈现粒子状态吗?不应该是意识行为干扰吧?难道仅凭肉眼的”眼光“也是物质并且可对光产生干扰吗?
越吃越蒙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g' 的评论 : 嗯,波尔和爱因斯坦mindset 不太一样。不过,可能也正是老爱不断地challenge,才让波尔他们不断思考进一步的东西。
cng 回复 悄悄话 那次物林大会之后,波尔哀叹:我们失去了领头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