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顶尖名校发榜日

(2014-01-03 20:23:17) 下一个
顶尖名校发榜日 bbs.wenxuecity.com/znjy/1952670.html
来源: 牛爸 于 2013-03-13 13:11:26 

每年三月是美国高校陆续发榜的日子, 也让考生和家长们期待和紧张. 作为过来之人,和大家分享去年的经历, 可能会给你更多耐心和信心去等待.

二零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三月的最后周四),是决定许多考生人生命运的一天。这是美国,基本上也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前三名校发榜的日子。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所大学都选择在这同一天发出大学录取通知。在焦虑中等待,考生和家长们都会觉得这天特别长。我和女儿有幸也在这期待的行列中。她同时申请了美国最好的前五名校,已经有了斯坦福(EARLY ACTION) 和麻省理工学院(PI 日:3.14) 的结果,但仍然在渴望着更多的惊喜或失望。

下午两点,是发榜时刻。离发榜时刻越近,时针却走得越来越慢。女儿提前五分钟来到了我的书房,问我要不要和她一起分享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假装不知,故意问她又要有什么好消息让她这么兴奋。其实,夫人昨天晚上已悄悄告诉我今天发榜的事。美国名校的录取向来很神秘,只有很多人知道肯定不被录取,没几个能断定自己肯定能拿到通知书的。为了不给女儿添压力,我故意把这事看得很无所谓,万一她拿到不录取通知时,也就不会太失望。

来到女儿书桌前,准备先看普林斯顿的结果。还有五妙到两点,她开始倒计时, 五,四,三,二,一。然后,便是快速的击键声,简短的沉默。我正准备把头凑近些,也想先睹为快。她突然举起双臂站起,高呼“YAHOOOOOOOOOO,我又进啦!”。我还没反应过来,脸上已挨了一拳,眼镜被打落。随后,赶紧和女儿击掌祝贺。这时,女儿才想起我的眼镜有没有打坏。我开玩笑地说没关系,我还有两付备用眼镜,最多也就再挨揍两次, 够用啦。

接下来,开始登陆耶鲁网站。我拿出手机,准备把女儿那最高兴或者最失望的那一刻照下来。 但是, 那惊喜呼叫的一幕没再出现, 我有点失望地来到女儿跟前,安慰她,我们有三所名校作选择,够了,应该留些机会给其他考生。她却淡淡地笑着说,结果还不知道呢!无法登陆,总说用户名和密码不对,已试过三次了。她担心她的帐户在失败三次后会被锁上了,决定等十分钟左右, 把用户名和密码核对好后再来试。 她快速地流览了一下其他有关网站,发现其他考生也无法登陆,网站好像已瘫痪. 耶鲁有近三万考生, 就像有.组织的黑客一样, 同时向耶鲁网站发起了攻击, 结果, 大家都登陆不进去. 我便和女儿开玩笑,她应该选择去耶鲁, 让她帮耶鲁把网站做好一点,至少不能被他们这些从未受过黑客训练的考生攻破. 大概一小时后,女儿来到了我的书房,告诉我她有耶鲁结果了,让我猜猜结果如何。我说你已经把结果写在了你脸上,还让我猜什么。我赶紧站起,给女儿一个拥抱,祝贺她。

哈佛是通过电子邮件发出通知, 还没收到邮件。 我估计进哈佛是没希望了。 她从网上已了解到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领奖时认识的两批学生中,有人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进哈佛的希望也越来越小。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从波士顿到西雅图,电邮速度应该是以妙计算,再慢也最多几分钟。而现在已经是发榜后一个多小时了。

晚上,我提议全家到女儿 最喜欢的老四川饭店去庆祝一下,但她 却要等到周末, 等到哈佛有确定的结果。她坚信在没有拿到不录取通知前,还有被录取的希望。她分析如果哈佛把录取的和不录取的分两批发,邮件早该到了。现在看来,哈佛这所最有名的学校,和她招收的最聪明的学生们,开了个让人最意想不到的玩笑: 用了最笨的方法把录取通知电邮一份一份地发出。如果按每妙钟发一份的速度,每小时只能发出三千六百份,哈佛今年有三万四千多人申请,需要近十个小时。我想哈佛可能当天只发录取的或者先发录取的。当在网上看到其他考生已收到录取或不录取的帖子时,我想她还有希望,但希望不是很大,因为哈佛的今年正常申请录取率是历史最低,只有3。9%。也就是说,在一百个等待哈佛结果的考生中,九十六个人等到的会是一盆冷水,迎面泼来,在一阵寒冷过后,让人清醒地认识到顶尖名校竞争的残酷。

晚上十点半,也就是在哈佛发榜八个半小时后,我和夫人在客厅看电视。突然从书房里传来了“我进哈佛了”的惊叫声。我们赶紧奔向书房,我边跑边问,“谁进哈佛啦?”。我是明知故问,答案当然是“牛爸的女儿”。我们击掌,拥抱,庆祝女儿的全胜。

当看到子女们能有机会进入到世界顶尖名校时,我和所有幸运的父母一样,为他们的美好前途而高兴。也衷心祝愿在等待今年发榜的考生和家长们如愿以偿.
----
谢谢各位光临和指教,初来乍到,如有入乡未随俗之处,多包涵。如果此文让你有玄耀之印象,抱歉,那不是本人本意。大藤每年招收上万新生,仅为这万分之一的幸运父母,没有什么值得玄耀的。至于申请这么多名校,多种原因。名校是校,是校就应该有所选择。选择名气,选择专业,选择助学金。美国健在的五位总统,四位来自哈佛和耶鲁。名校效应是有吸引力的。考取名校不是目地,高高兴兴从名校出来,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是我们所希望的。当子女是“全材”,对很多专业感兴趣,但还未决定时,应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选择。这五校的助学金相差高达两万多,对于工薪家庭,是很现实的选择。名校不但要考取,还要能上得起。关于子女教育方法,我们都在用子女作为试验品,探索有效教育方法,成功时,皆大喜欢,不尽人意时,已经太晚。作为过来之人,我们应该分享我们的经历与体会。我的方法是“自我管理教育法”。美国教育的特色是自我,着重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而中国教育的精华是管理,重视知识积累。当把这两种优势结合到一起时,可以让子女享受到学习快乐的同时,又具有名校竞争力。我会在以后和大家慢慢分享。所以就不在此给各位作一一回复,望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