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断背山

(2006-01-30 21:22:54) 下一个

同事问我最近为什么没有写影评。我说我在等那种触动我的电影。同事又问那《断背山》怎么样。我说不错,很好看。但并没有让我一吐为快的感觉。

最早接触同志题材还是在网上读《北京故事》(《蓝宇》)。那时还在上学,整天泡在机房没完没了的调程序。做累了,就在网上乱看。看到标题,完全没有准备是讲什么的。想要读,只是因为看到北京的字样觉得有些想家。

作者的文笔有着我喜欢的利索和不拖泥带水。一读就停不下来了,一气呵成读完,有想大哭一场的感觉。在这篇小说之前和之后很久都没读到有这种感觉的作品。我承认它吸引我有我猎奇的心理在作怪。在这之前我对同性恋的世界一无所知。除了一次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外教不知道装傻还是真傻的对我们说,中国政府应该支持同性恋,因为中国有很严重的人口问题,而同性恋又不要孩子。

但我完完全全是被小说中那种强烈的感情感动了。我一直都认为所有真挚,美好的情感都是值得尊重的。小说中展现的和所谓社会规范挣扎的,和自身人性弱点挣扎的,那种很纯粹的感情放到哪儿都不逊色。只要是这样的感情,是同性之间,或是异性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断背山》讲的是两个牛仔Ennis(Heath Ledger) 和Jack (Jack Twist)在六十年代一次夏季短工中相遇。两个人产生了感情。接受现实,接受自己似乎是许多同性恋者最痛苦的挣扎。他们也不例外。在两个人第一次做爱后的清晨,Ennis说“I'm no queer.”Jack 很快的答道 "Me neither." 尽管在后来他们又有了无数个那样的夜晚。然后夏天结束了,两人各自回家,象“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几年后,他们忍不住又见面了,开始了长达20年的爱情。两人住在不同的州,他们每年见两三次面,以钓鱼为名,一起在山里住几天。在然后,他们各自的婚姻都出现问题。Ennis拒绝Jack要和他住在一起,同开一个牧场的请求。他害怕社会的摒弃。直到最后Jack被害离开人世。

李安有作为东方人独有的细腻和含蓄,指导不善辞令的牛仔电影正好合了拍。Ennis话不是一般的少,尤其是在他们刚刚认识的时候。我大概听懂他父母死于车祸,被哥姐抚养大,其他的台词,被Heath Ledger刻意连吞带咽以突出他孤僻的性格,我基本上没听懂什么。其实拉下几句根本没关系。因为牛仔本来也不是以言辞和思想著名。尽管我认为Jack Twist (Jack) 那句“I wish I could quit you”是煽情典范,难忘的却是Heath Ledger骨子里的忧郁和压抑。调理这些情感应该是李安的长项,就象《卧虎藏龙》里的李慕白对余秀莲。Heath Ledger完全甩掉他的澳大利亚口音,摇身一变成一个道地的中西部的牛仔,难怪会被金球奖提名。

很多时候感动我的一些电影都是些我对或者导演,或者故事知之甚少的影片。换句话说,在看电影前,我没有任何期望值。反倒容易有惊喜。去看诸如李安这样名导就不一样了。基本上坐在影院里,我的感觉就是,我知道你很棒,大家也都说你好,那么感动我吧,震撼我吧,千万别让我的两个小时和门票觉得不值。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为名所累吧。我很喜欢这个电影,但它带给我的震动远不如小说《北京故事》(顺便提一句,我觉得蓝宇拍的还好,但比不上小说)。好多朋友在影片最后,看到Ennis在Jack去世后,见到Jack一直珍藏的他们第一次相遇那个夏天时穿的衬衫,哭成一团。 我这个铁石心肠虽然在心里也叹了口气,但还是一滴泪都没掉。这也是让我看完电影有些怅然若失的地方。细节感人,但不新鲜。我想<断背山>之所以又获奖,又有争议,李安功不可没,但更因为它是第一部触及美国西部文化中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所以我总觉得它的“政治意义”更大,多少激起我叛逆的抵触。

我还是会把《断背山》推荐为应该到影院看的电影,因为里面的风景超级漂亮。不过据可靠人士透露,电影并不是在Wyoming的Brokeback Mountain拍的,而是在加拿大。等我知道到底在加拿大的哪儿,我再告诉你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