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法抗癌

作为一名在努力攻克癌症的医者,作为一名愿意帮助您的人,我愿意奉献我的知识,奉献我的爱心。
正文

关爱生命

(2014-02-16 16:48:37) 下一个
于保法教授的新书《黑洞与阳光》出版了,下面是陆莉娜所长写的序:


序·关爱生命——回归医学的本质


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所长
陆莉娜




看完于保法这本自传,才明白他和其他的医生确实有些不同,现在,大部分的医生是为了生计,为了生存而从事了肿瘤治疗这个行业。于保法不同,他对肿瘤治疗的狂热源于他对肿瘤刻骨铭心的恨,更源于他对千千万万和母亲有一样遭遇肿瘤患者的爱,所以治疗肿瘤,他考虑的不单是肿瘤本身,而且还考虑到患者的感受,患者的反应。这已经超出了医学的范畴,可以从生命文化的角度来进行理解了。


书中,作者更是说人所不敢说,提出了癌症治疗黑洞的问题,其实他所说的问题很多医生都知道,都明白,但出于不同的目的,都不敢将黑洞的问题暴露。于院长将黑洞暴露,这很好,黑暗的东西只有暴露在阳光下,才能逐渐消除。


  于保法院长嘱我为本书说几句话,我当然乐于从命。我和于院长也是多重关系:他是我们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我是他的病人,还是他在协和医科大学上学时的老师。


  10年前,我被确诊为肝肿瘤。根据我的认知,我没有选择常规的手术、化疗、放疗。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多次和许多专家一起,到济南保法肿瘤医院、泰美宝法肿瘤医院考察。从各地前来就医的病人身上,从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和言谈举止上,我对“缓释库疗法”充满信心,对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尤其钦佩。决定尝试一下于保法教授的“缓释库疗法”。我做了三次治疗,肝部8.9cmx5.4cm的实性占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种新的抗癌疗法,具有许多优点,毒副作用小,消灭癌細胞快,患者花钱少,治疗的肿瘤类型多,而且对早、中、晚期肿瘤都有疗效,这是非常难得的。经过治疗,我得以安全地“带瘤生存”。作为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年轻时又受过严重的战伤,能够维持现在这个状态,正常生活, 正常工作, 应该感谢于院长的创新技术和精心治疗。


  我作为一个从事生命文化研究的学人,很为于院长的医疗理念、医疗实践以及泰美宝法肿瘤医院的病人们战胜疾病的毅力所感动。而最使我感动的,是他们对生命的关怀和热爱。生命文化的第一要义,是关爱生命。医疗是生命文化最重要的实践领域之一。于保法教授的自传,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自始至终落在关爱生命这个根本点上。


  “缓释库疗法”的发明,源自于对“完整意义上的人”的关爱。传统的手术治疗,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创造,救治了无数病人。可是“发现一处肿瘤就割掉一个局部或一个器官,这个人还是完整意义上的人吗?这些病人已经变成生理和心理受到极大伤害的‘残疾人’。”正是怀着这样的忧思,于保法教授才孜孜以求,最终发明了“缓释库疗法”这个无需动刀子的新技术。


  治疗过程中,医生们为病人考虑得十分周到,手法是那样轻柔,宁可自己劳神费力,也要尽可能减少病人痛苦,这同样源自于对病人生命的关爱。而病人尤其是那些危重病人,之所以能够顽强地挺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奋力地从死亡线上逃回来,同样是源于对生命的热爱。


  我相信,于保法教授的自传,不仅可以帮助肿瘤患者找到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而且可以在弘扬生命文化方面,发挥重要的教化作用。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于北京


陆莉娜教授:


1936年12月出生,苏州人。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入朝作战并负伤。1954年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1958年毕业留校任教,后在该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61年毕业后一直在高校当老师。2003年11月离休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教授。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所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