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来世,我们还做一家人 (一)

(2013-11-20 13:14:59) 下一个

爸爸去世整一年了。一直以来总是想要写一些东西,却常常下不了笔。

人们常说时间是最好的医生。随着时间的流逝,逝去的人在活着的人的心中会一点点的淡漠。这句话至少短期内对我来说似乎不太管用。爸爸生活中留下的痕迹实在是太浓太重了。一段音乐,一个话题,一个画面,一个物品,几乎总能把他联系起来。有他的日子,心目中的北京永远是阳光灿烂的,天是蓝的,树是绿的,生活是充实而充满欢笑的,甚至于想起北京心里也充满了踏实感。那些日子似乎还是伸手可及。那语音,那动作,那情景。有时听到一首好听的中国音乐,猛然一下又会想起他。心里顿生感慨,禁不住潸然泪下。有时会觉得电脑那边他正在坐在那里渴望地等我上网。猛然一醒又明白了这不是真的,人已故去。怎么会?

每天晚上八点左右是我吃完晚饭来书房上网的时间。

通常是爸爸早早已经在MSN的另一端等着了。

我们是大概从2003年开始用MSN的。一开始是方便我们看在北京被他和妈照看的孩子。后来变成他和妈看返回美国的孙子孙女。再后来就变成我跟他日常联系的纽带。

我们通常是若忙就知会一声然后下网个自办各自的事。若没事就在网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体育文化,家庭琐事,想起什么聊什么。经常我们会互传一些刚拍的照片或搜集到的感兴趣的短文。彼此评论一番,再贬一下对方的摄影技术。时间长了,我也形成了一种习惯。无论遇到什么好玩的事情,总是把它拍下来晚上传过去。总是可以引起一段话题。有时想,能有人懂你, 愿意体会,欣赏你做的事情,也真是一难得的财富。当然孩子总是永远不倦的话题。孩子跳舞,游泳,踢球的录像他看了一遍又一遍。有时正在聊天,我听见对面熟系的音乐一响,知道他又在看孩子的录像了。如果隔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孩子了,爸爸总是问一声,“孩子们呢?”然后我就把孩子们叫过来嘻嘻哈哈几分钟。有时候赶上孩子在写作业,爸爸也不强求。

电脑上网是爸爸自修的。他书架上满满的几格都是他买的有关电脑的书籍, 从操作系统到各种软件的使用,比我这科班出身的还多。可以想象他下了多大的功夫。他自己在电脑上安软件,写文章,下载音乐。电子信箱好几个。都是同学,朋友之间的通信和转发,每天忙得他不亦乐乎。他甚至还自学了PhotoShopPS了好多照片。 比如把国内的外孙安插到国外的孙子孙女旁边,制造了很多悬浮人。

照相是他的又一大爱好。感谢他这个爱好。它使我很多童年的回忆不单单只是存在于记忆中,而且是在图片里。从120的黑白照,到135的彩色胶卷照,再到今天的数码,记录了我们过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2012年他来美帮我照顾女儿时,我给他买了一小佳能数码,带广角的。他一直随身带在身边无论走到那里。于是我的电脑里又多了他传来的北京西山的晚霞,初冬窗外的雪景,夏天的颐和园,香山, 和他抓拍的生活中的各种情形。

爸爸身体一向很好。这书要归功于他年轻时的各种体育锻炼。至今家里仍珍藏着一本他当年北师大附中的毕业纪念册。上面有一段同学给他的评语一直是他津津乐道的:“虎背熊腰身体壮,排球场上技术强;歌喉洪亮功课好,誊写蜡版尤擅长“。曾经的中国女排是他的最爱。有女排比赛的时候,对他来说跟过节一样,异常的兴奋。有时球赛到了关键处,他会不由自主地手脚并用去帮忙救球。一场球下来,他比谁都累。前几年又迷上了台球和网球。于是丁俊晖和李娜不时也成了我们的话题。零三年他来美使我曾经带他去看了一场纽约Mets棒球队的现场。他中学时曾经是学校垒球队的队员。令我惊讶的是几十年了他居然对场上规则记得还是那么清楚。什么位置有什么样的职责,比赛时讲究的战术策略。一场球说下来让我顿觉的他又高大了不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