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广播,听到就俄国与克里米亚的历史采访一个英国的历史学家,他提到俄国人几百年来经历的外来侵略,从成吉思汗,拿破仑,到希特勒。。。。他们的心态其实跟中国人自晚清以降的心态颇为相似,反侵略,保家卫国,总觉得外国势力亡我之心不死。 回过头来看子女坛,突然觉得这里一些父母的心态也是一样的,这种生存的焦虑仿佛一种社会基因深植在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体现在我们对”工利其器“的孜孜以求。 龙应台在谈到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基本配备”时,提到罗家伦在漫天炮火,颠沛流离的四十年代对大学生谈的仍然是“道德的勇气”和“知识的责任“,还有”侠,出于伟大的同情“。 这些软的配置不是可以量化和简单训练出来的,真的需要做父母的有一种”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