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汉语:“你吃了吗? ”

(2015-08-05 15:28:20) 下一个

今天打开邮箱,看到LinkedIn的一个邀请,是个老美小伙,搞金融分析的。他说他看了我关于学中文的评论,觉得要向我发出邀请,如果我不接受也可以。我当然接受。这没什么。LinkedIn 我上得也不多,但LinkedIn里的人不灌心灵鸡汤,不谈补肾的十种办法,衰老的二十个标志,我觉得还不错。

我想起来了,他提到是可能我关于你吃了吗?” 的评论。我在LinkedIn里参加了一些群组,除了历任母校, 还有一个是“网络孔子学院。”真是二十一世纪了,连孔子都想上网。支持,是必须的,虽然我不教中文。

有一次有个关于儿化音的讨论就很有意思。一个老师写道:请等一会儿(等会儿)!我们不会说:请等一会!~听起来比较别扭!:) 当然,如果你不习惯用儿化音的话,你也可以说:请等一下!

那一次,是一个欧洲的女老外,教中文的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你吃了吗 Ni  Chi Le Ma, Have you eaten?”的这个招呼的意义是什么? 她自己说,这表明中国人很重视饮食,还提到了“民以食为天”。

一时间手痒,答复了几句。我说,我是中国人,native speaker of Chinese,可我觉得,Ni  Chi Le Ma 在现在的中国似乎是显得有点过时,所以如果教学生学习这个短语应该慎重,因为我不觉得中国人仍然在广泛使用。她说,她有中国朋友还是用的。我说,反正我自己从来没有用过,而且我身边的人,同学,朋友,一个也没有用过,至少我从来没有听他们说过。我自己当然听过,但都是老一代人在说。

这让我想到中国人的问候语。我们中国人自己其实也研究,“你吃了吗”确实表明了农业社会的特征,以及中华民族重视饮食的特点。还有,就是历史上频繁的饥荒,天灾,人祸,战争,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留下了对“吃”的极度重视。别的民族见面问候健康,胡扯天气,中国人觉得都不够实在。最实在的就是问你“吃过饭了吗”?如果你说,吃过了,邻居就好象放下一颗心,欣慰地点点头。如果你说,还没有,邻居“大妈”(知道这个词招人恨)会友情提醒,赶快回去吃。或者,答案不重要,就是一种沟通方式,但我觉得这里还是有一种对吃饱肚子的关心的。至少,这是我小时候真切的经历。

我觉得,这反映了我和文学城一位博主讨论过的那种藏在中国文化深处的“穷人心态。”这样说没有歧视,因为大家其实都差不多。历史学家何炳棣的回忆录曾提到他少年时代,家里老人总要把一块肉藏在饭碗底,让你最后才吃到,以学会珍惜和从中体会人生。富庶的江南尚且如此。

但改革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文化还是有了潜移默化的变化,确实是越来越少用“你吃了吗”去招呼别人,因为时代进步了,“吃了吗”好象已经不成为问题,问起来还显得有点老土。假如我们同代人之间互相这样招呼,对方可能会笑说,怎么,你要请我吃饭吗?全然没有了老一代人的,只问候但并不会真请你吃饭的纯招呼意义。

我觉得汉语教学大概也应该与时俱进,如果总把“Ni  Chi Le Ma”郑重地印在教材上,会显得跟不上时代。外国学生学到的就只是课本上的,而不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语言。如果真的用这句话去和中国人打招呼,我觉得今天的多数中国人可能会先愣住吧。不过,网络孔子学院传授的类似 “Green hat""Two hundred and fifty”这些俗语和“晒”这样的新词,其实倒真很实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