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娱乐至死的年代:萧红和看萧红的人们

(2014-10-09 18:07:51) 下一个
好几年前,我给国内的一家杂志写过一篇关于萧红的文章(现在这博客里也有)。那时,读了萧红的主要作品: 小说,散文,有关传记,有关争议,Howard Goldblatt 翻译的英文版和序言,顺带也读了一些丁玲的传记,细读了丁玲的一些代表作。

霍建起的《萧红》也看过了,感觉是基本照实叙述,因为萧红距离现在毕竟不远,很多当事人的后代都在,她的一生又短暂,也没有那么多可以虚构和演绎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我想有心去拍萧红的人,霍建起,许鞍华,对她应该是很同情,敬爱的。但是也不得不说,电影《画魂》用了很多篇幅描述画家潘玉良学画,作画,展览,霍建起的《萧红》里却没有一秒钟表现她在读书,写作,没有读一句她写下的内容。她似乎永远仅仅在生存和恋爱。

萧红曾受带美国进步作家辛克莱的影响,对人民的苦难和社会不平等十分敏感。她对民众麻木的批判,直逼鲁迅。她的小说结构并不严谨,确实更象散文。她的私生活基本上不幸,个人也脆弱和病态,但这些和她所处的新旧交替的时代毕竟是分不开的。

不过,把这样一个原本属于文学史的孤独人物骤然搬到银幕上,成为观众消费的对象和饭后的谈资,其后果几乎是灾难性的。在一个娱乐至死,全民八卦的年代里,终日用手机上网的观众是不屑去读作品的。他们可以嘲弄所有的历史人物,却必须膜拜一只咬过一口的苹果。在萧红的一生中唯一引起大众兴趣的就是私生活,而她的私生活竟然完美符合今天的娱乐周刊,网站娱乐频道,狗仔队对女明星的偷窥逻辑和大众的口味:

她总共有几个男人 ? 她的第一个男人是谁?跟谁在一起时间最久?后来为什么分开?再后来的又为什么分开?“大被同眠”?不要脸。有孩子吗?连孩子都不肯要?啧,好变态(有?孩子跟着这样的妈能学到什么?)而且,这个女人好象没有男人活不下去似的,真贱。还有,她跟鲁迅倒底什么关系?

“萧红”就在名字为世人熟知的同时,成了一个似乎除了私生活和绯闻以外别无它物的女人,充其量就是一个上个世纪的神神经经的“女文青”,她的故事成为八卦的绝妙饲料。她甚至比女明星还惨,因为女明星好歹还能有几首歌,几部电影电视被记住,而萧红只剩下私生活的种种元素,而私生活又不那么经得起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们的挑剔。至于作品,观众只能说,没读过,看不出好在哪儿,然后可能又追问,她和骆宾基...

于是,电影中的萧红不仅激发了大众的窥淫欲,还意外地引爆了部分正人君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纯洁无暇的道德感。当年落在阮玲玉身上的那一套,现在在早已死去多年的萧红身上重演,虽然后者从来不属于“娱乐圈”。可能萧红本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她会在死去70年后,被如此隆重地发掘出来,但又如此戏谑地被消费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