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鸣

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纪实性作品,也有社会评论。
个人资料
潘文鸣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大串联”经历(3)

(2018-12-08 04:56:12) 下一个

4、在大妹风华家

      第二天是星期天,我决定去大妹风华家看看。

       大妹风华家住在北汽职工家属宿舍区。北汽全名叫北京汽车制造厂,建于五十年代,专门生产北京牌吉普车。北汽位于北京朝阳门外老虎洞和大北窑那一带。当时那一带很空旷,厂子占地面积很大,职工宿舍就在工厂南门外,一律是5层红砖楼,每户面积也都差不多,大约是50平米上下。对北京普通老百姓来说,毛泽东时代能住上这种职工宿舍楼,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因为楼里每套房间面积虽然不宽敞,但楼里每家每户都有天然气供应,做饭不再用煤火,冬天有暖气,室内温暖如春,这在当时来说,是一般老百姓都非常难得的居住条件。

      大妹风华比我小一岁,由于我们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她也是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帮助家里干活。

      南苑有一个军用机场,为了方便飞机起降,南苑镇的居民一律都住低矮的土屋,只有在南苑街里,个别商场是两层楼房。另外,和北郊西郊比较起来,南苑住的多是城市贫民,所谓城市的低端人口。南苑镇附近,除了机场以外,都是农田和菜地。风华辍学以后,就是到农田和菜地里去拾柴火,挖野菜,秋天到地里捡花生、番薯、包谷等等,帮助解决家里吃上顿没下顿的问题。

       我放学回家,经常看见她满脸是汗水,背着一筐在地里捡来的柴火,当时心里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直到我走向社会,才慢慢意识到,没有大妹二妹的辍学打工,我和文博弟就没有条件读书。当时只讲感谢毛主席和共产党,但实际上,我最应该感谢的是自己的亲人,因为没有他(她)们的支持和奉献,我们哪里会有上学读书的机会?

        在风华妹的少女时代,虽然日子艰苦,常常吃上顿没有下顿,但每到冬闲时,由于她个子长相在南苑地区女孩子中还算出众,所以南苑文化馆每年几乎都喊她去参加排练文艺节目。她当时除了唱歌跳舞,还演过黄梅戏。化好妆,穿上演出服或戏装,登台演出,又唱又跳,对一个十多岁的女孩来说,肯定是最开心难忘的事情。

      大概是在我考入中戏以后,风华经人介绍,嫁给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工人周潮榆。周潮榆是南方人,他13岁参军,在部队入了党,长期给部队首长开车。他中等身材,长得十分儒雅,不像工人,倒像个知识分子,或者干部。他虽然上学读书时间不长,但他参军以后,给首长开车,没事就喜欢看上级发给首长的《参考消息》,慢慢养成习惯,《参考消息》成了他离不开的精神食粮。长期读《参考消息》,他满脑子装的都是国际政治,见到什么人,他最喜欢和别人谈的也是国际国内发生了什么大事,说话慢条斯理,像个学究。

      我乘公交车到了大北窑,下车步行一段路,便找到风华家住的五楼宿舍。周日他们还没有出去,风华和周潮榆见了我也感到意外。我大致把来北京串联的事介绍一下,并告诉她我在周六已经去佩华家一趟。

       风华说,家里发生的事,佩华可能都给你讲了。说起来真怕人,亏了咱家住在南苑郊区,要是住在城里,咱爸妈可能连命都没了!

      风华说,去年八月份,她和潮榆回南苑,亲眼见南苑大队的红卫兵到咱家去抄家,也是个个板着面孔,大家在一个生产大队,过去干活时都认识,那时大家都说说笑笑,也没什么矛盾,可是一搞文化大革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仇人,你说怪不怪?他们学城里的红卫兵,带着红袖章,就是没穿军装,进屋就喊爸妈交出变天账,你说这不是冤枉人吗?我们家怎么会有什么变天账?潮榆当时问他们,是谁叫你们来抄家?你们这是犯法,知道不知道?可能潮榆看《参考消息》受些影响,知道外国不准这样乱来。可是他不知道,外国是外国,咱们中国谁给你讲那些道理,北京的红卫兵那就更是无法无天。

      大队的杨树林把眼睛一横,问他,你是谁?我赶忙说,他是我爱人,他是个老党员。那些大队红卫兵都是农家子女,不像高干子女那样天不怕地不怕,他们一看潮榆像个领导人,就草草在我们家翻了一下,走人了。

      没想到,没几天,就把爸妈和文博他们遣返回老家了。我心想,只要保住命,不像城里那些出身成分不好的那样被活活打死,也算是万幸……

       风华说着,叹了一口气,又谈文博的遭遇。她说,咱们家兄弟姐妹8个,好容易你和文博读书熬出头,我和佩华通过结婚也走出苦海,可做梦也没想到文博会出这种事情,年纪轻轻就戴上一个“坏分子”帽子,你说他以后的日子怎么熬?谁家姑娘会嫁给他?说着眼泪就流出来……

      潮榆虽然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是在我和他的接触中,从来没有感到他对家庭出身成分问题看得那么重,他对我们家人也从来没有流露出歧视;另外,他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好,是共产党员,而表现出一种优越感。现在想来,在当时社会环境中,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我们在他面前讲话,也从来不避讳他,他往往是默默倾听,很少发言。

      我说,从文博的信来看,他说他是被冤枉的。如果真是冤假错案,也许将来可以平反。

     风华说,哥哥你太天真,你申诉有用吗?谁给你平反?这么多年,你听说过给那个地富反坏右平过反?

     在风华她眼里,我是个书呆子,只会读书,对社会不了解,所以,她经常是用大姐姐的口气跟我讲话。

     心想,风华的话可能也有道理,我就没再讲什么。

     这时,周潮榆开口说,哥哥,你看过中央文件《十六条》吗?文化大革命究竟怎么搞?搞到什么地步?上面倒也说得比较清楚。至于具体怎么搞,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当年,在我上学读书期间,风华就嘱咐我努力争取入团入党,她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深感一个人只有入团入党,才能有出头之日。显然,她比二妹佩华受世俗社会影响也更深一些。

    风华和潮榆还问我们贵阳的运动情况,我说,我们那里偏远落后,不像北京这样搞得厉害。如果没有北京的红卫兵南下串联队到贵阳去带头抄家打人,教唆如何戴高帽子,剃阴阳头……我们那里就要文明多了。

     风华又问我的个人情况,说哥哥你也快30岁的人了,也该成家了。又说,要是没有合适的女朋友,她可以给我介绍一个厂里的女工。

     我说,贵州那地方贫穷落后,路途遥远,哪个北京姑娘会愿意跑到哪里去成家?即使谈成了,结婚后也是两地分居。

     她说,那么你就不要把条件定得太高,非要找一个自己非常满意的,咱们家庭出身不好,差不多能在一起过日子就行了……

     她又嘱咐我,在单位要多干事,少说话,既然咱们出身不好,又不是党团员,就要比别人矮一头。

     潮榆一直默默听我们兄妹交谈,这时他也插了一句,说:“哥哥你记住:凡人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少说话,多听别人讲,他想抓你辫子,也难抓。”

     潮榆虽然比我大6岁,但他遵照世俗习惯,一直光我叫“哥哥”,这使我感到他对人谦和有礼,没有一点党员的优越感,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难忘。另外,我当时被学校洗脑洗得很愚蠢,心里还隐隐觉得他讲话不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后来,在我阅历逐渐稍微丰富些以后,我发现,在共产党员中,不是每个党员都只讲党性原则,也有不少党员讲人性,有的甚至很有正义感和人情味。

     饭后,大妹风华和潮榆一直把我送到公交车站,看我登上公交车以后,才挥手离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toyota1 回复 悄悄话 兄弟姐妹8个, 挺不容易。特别是几个妹妹辍学, 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