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儿童剧《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的创编说明

(2018-09-02 02:40:14) 下一个

儿童剧是戏剧的一个分支,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通过表演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融合了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灯光、造型、服饰等艺术因素,在指定的空间、时间内表演故事,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儿童剧《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发生在海边,通过开端、中段和结尾等三场戏剧围绕着老太婆对金鱼提出的要求越来越贪婪来呈现,其结构简单,线索明晰。在情节上借助金鱼姑娘让老太婆提出的要求一一成真,使得老太婆的胃口越来越大,贪婪成性,最后金鱼让老太婆一无所有,故事性强。儿童剧的人物性格个性化,语言简洁口语化,本剧中的老太婆在和渔夫对话时全部是表现其性格的口语,比如:“滚回去!”“去把渔夫给我找来!” 渔夫边手挥额头边说“哎呦呦”,诙谐又逗趣。本剧也具有鲜明的动作性,如:两个大臣跑过来,抓住渔夫的衣领往外拉扯到门口,两个士兵拿着利斧砍渔夫,渔夫赶紧逃跑。”儿童看了会忍不住地哈哈大笑。

    笔者在创编时做了几处小小修改:第一处是把“世袭的贵妇人”和“奴仆”,改成了“住在公寓里的贵妇人”和“女佣”,把“女皇”改成了“女王”等,易于本地儿童对儿童剧的理解。第二处是把渔夫被派“去马棚干活”改成了“洗厕所”,这样改的目的也是为了贴近儿童的生活,易于儿童理解。第三处创作了儿童易听能懂的歌谣,让渔夫吟唱,如“哎呦呦!老太婆有了新木盆,老太婆有了木房子,老太婆成了贵妇人,老太婆要做女皇啊,老太婆你太贪心啊!太贪心!”因为歌谣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形式,可以让儿童融入到儿童剧的剧情中,加深对剧情的理解,对渔夫胆小、懦弱性格的表现也有帮助。第四处是加入了一些笔者改编过的俚语,如“见过的鱼比吃过的盐还要多”,“掂掂你几斤几两”,“这个该死的老太婆吃错药了啊”,使用俚语既可朗朗上口,又能起到搞笑活跃气氛的作用。

    原作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在1933年创作的,虽距今年代久远,其教育意义在现今仍然令人深省。观看此剧可以让儿童了解贪婪的人性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做人不能像渔夫那样懦弱,要像金鱼那样有恩必报、对贪婪的人不会一味忍让等等。故而笔者在戏剧中保留甚至加强了原作的内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