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生生不熄
(2004-09-02 23:16:09)
下一个
磨斋居士
汉族,顾名思义,得名于2000年前的汉朝。但是汉人的主体早在夏商就形成了。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汉族从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发展成为今天拥有13亿人的世界之最。汉族的生命力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然而,汉族的发展却是一部血泪史。
汉族文化虽然一直都十分发达,但是军事和政治实力只有在汉朝之前十分辉煌。如果假设上古的夏商周都是汉人的祖先成立的汉人王朝,那么这段时间应该是汉人政治和文化的黄金时期。中国的核心省份华北,华东,中原,渭河流域和江南地区都是在那时奠定的。这些省份虽然有各自的方言,但是文字完全相同,这也许可以归功于秦始皇了统一文字了。这些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从来没有任何主动分裂倾向。从周朝开始,汉族就开始抵御周边的其他民族的渗透。西周以烽火戏诸侯引来党项羌的入侵而结束,当时咸阳被毁,周厉王被杀。周平王将都城迁到洛阳,这是汉族在外族威胁下的第一次大退却。东周和北方民族的关系比较稳定,主要是以赵国为代表开始修筑长城,抵御北方的马背民族。同时,赵国胡服骑射向外族学习先进的战争技术。汉族的军事力量在汉朝达到顶峰。汉朝初期,汉武帝为了巩固疆域,开始向北方进行一系列的主动出击。以卫青霍去病为首的年轻将领战战告捷,匈奴从此一蹶不振。新疆蒙古和中国腹地的历史渊源就是在那时奠定的。以及后来的李广都成为汉族的不朽的民族英雄。
汉朝以后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汉族的军事和政治力量乏善可陈,血泪史就开始了。以后的主要朝代中,严格来说只有宋朝和明朝是完全以汉族为中心建立的。西晋短暂的平静被八王之乱的血雨腥风撕裂后,羌、羯、氐、匈奴和鲜卑被八王作为雇佣军引入中原,北方大部都留下了他们屠戮的血痕。成都王颖引匈奴为外援,使其长驱直入占据了邺;东瀛公司马腾引乌桓羯人袭击司马颖;幽州刺史王浚召辽西鲜卑攻邺,鲜卑则大掠妇女,被沉入易水者就有8000人。随后的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先后有“五胡十六国”若干政权生生灭灭,其中只有前凉、西凉、北燕3个很小的汉族政权,其余13个都是以鲜卑、匈奴、羯、羌、氏族为首的外族政权。“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北方汉族在这一时期遭到了空前屠杀,人口减少70%。北朝最后一个朝代北周是鲜卑族建立的。大分裂局面随后被汉族和鲜卑族的混血杨坚统一,而朝廷上下都充满了鲜卑人,皇后独孤氏是鲜卑贵族。37年后建立大唐帝国的李渊也是独孤氏鲜卑人和汉族的混血。但是到了隋唐时代,民族已经相当融合,民族间的仇杀已经很少了,汉族重新成为主体民族。五代十国后,北宋在契丹的军事威胁下建立,北宋的北方边界只到河北中部。以后的时间里,统治中国的有女真族的金,蒙古,女真后裔的满族,只有明朝是汉族政权。六十年前,日本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几乎占据了中国所有的精华之地,惨痛的汉族历史几乎再次重演。
尽管汉族在军事上不断受到打击,但是汉族以其强大的文化同化了几乎所有入侵的民族。今天中国的版图上,当年纵马驰骋的突厥人离开了,匈奴、契丹和鲜卑都消失在庞大的汉族中了,满族也几乎失去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只有蒙古和羌人后裔藏族由于远离中原,仍然保存了下来,但是却无法和汉族抗衡了。汉族在民族的战争和融合的过程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今天,汉人开始了征服世界的迁徙。以汉人为主体的华人在东南亚有庞大势力,在澳洲逐渐成为第二大族群,汉语在加拿大和美国也日益成为第三大语言。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汉人都留下了辛勤劳动的身影。汉族的文化极易吸收其他文明的元素,却极难被其他文化融合,其韧性几乎难以消灭。于是世界的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唐人街或中国城,顽强的抗拒着“胡人”的文化。汉人的繁衍和扩张即使在今天也还是血泪之路。最近英国报道,几十个华人在英国海滩采牡蛎时被涨潮淹死。历史证明汉族就是在不断自我牺牲的基础上实现了巩固和扩张。
22:17 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