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山不在高 – 德国小城魏玛点滴

(2014-02-16 08:58:50) 下一个

发源于德、捷边境的小河伊尔姆(Ilm),流过图灵根森林,在这里拐了个弯,静静地流向北方。在这个拐弯处,魏玛城(Weimar)依河而建,散漫地分布在河道两侧的山坡上。

仅有六万四千居民的魏玛,即使在德国,也算是小城了。但常言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与魏玛有着深深渊源的,是一长串人类文化史上闪光的名字:歌德,席勒,巴赫,李斯特,尼采等等。其中,歌德 1749 – 1832),在这里生活了56年,死后葬在了这里。

漫步在魏玛古朴的小街上,浓浓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宫殿,博物馆,纪念碑,随处可见; 咖啡馆,书店,鳞次栉比。区区小城,却有两所大学,街头上那一张张年轻、稚气的脸,让这个古老、厚重的城市,充满了勃勃生机。

魏玛所在的图灵根州(Thüringen),地理上在德国的东南,两德统一前隶属前东德。18世纪到20世纪初,这里属于萨克森-魏玛-艾森那赫 Sachsen-Weimar-Eisenach)公国。当时,这邦联性质的公国,和“独立王国”差不多,有自己的军事外交大权。

魏玛公国的历任公爵或公爵夫人,十分喜爱艺术,在全欧洲延揽人才,当时,诗人,剧作家,音乐家,哲学家,人才济济,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文化中心“。所以,德国的第一个民主政体, 在魏玛酝酿、制定宪法,就不足为怪了。这就是众所周知、1918年开始的”魏玛共和“。

下面,就是前不久,我们在魏玛两日游的一些浮光掠影,我菜鸟级的照片,算抛砖引玉吧。

 


1.       雅克布教堂。诗人歌德情人无数,但一生唯一的一次婚姻就在这里见证。



2.       小河Ilm

 


3.       市政厅上的钟楼

 

 


4.       海神Neptun 尽管小城只有一条不能通航的小河...

 

 


5.       建于1546年的城市之家(Stadthaus),今天的城市旅游服务中心。

 

 


6.       墙上是诗人海涅的话:“细想的话,我们每个人在衣服里都是光着的。是诗?还是性压抑太久?

 

 

 

7.        “侮辱”一下诗人的想象力,干脆什么也不穿了

 

 

 


8.       又一个孤独的诗人?

 

 

 

 


9.       从河岸一侧看过去的宫殿。

 

 

 

 


10.   狮子憨态可掬,只是少了点王宫的威严。

 

 

 


11.   约翰. 塞巴斯蒂安.巴赫1708 – 1717 在魏玛的住所

 

当时20多岁的巴赫,任魏玛宫廷管弦乐师。九年之间,在完成了他一生大部分管风琴作品的同时,还生了7个孩子!可以说是处在创造力的“双重“巅峰!后来,因不能成为宫廷乐长 (相当于乐队指挥兼作曲师),耿耿于怀,另寻他就,惹怒了当时的魏玛公爵威廉.恩斯特,将其监禁一个月。可见,当时跳槽可不那么“自由”。

 

 

 


12.   友善的魏玛人!图中狗的品种叫 Weimaraner,与“魏玛人”一词多义。

 

 


13.   钢琴家、匈牙利人弗朗茨.李斯特, 1843   - 1861年是魏玛宫廷乐长(比巴赫要幸运多了)。这是他在魏玛的住所,现在是其故居博物馆。魏玛音乐学院也是以他命名的。

 

人们常常八卦的,是李斯特和德国另一个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 Richard Wagner)的是是非非。瓦格纳比李斯特小两岁,两人曾经是事业上的伙伴和朋友。多年后,瓦格纳娶了比他小24岁的李斯特的女儿。李斯特“被岳父”后,两人的关系就不好了。

 

 

 


14.   歌德在魏玛的故居,为魏玛公爵 昂斯特.奥古斯特 Ernst August)所赠。相邻的歌德国家博物馆为后建。

 

 

 


15.   歌德的工作间。物品均是1832年他去世时原样摆放。在这里,他完成了大量作品,包括他的传世之作浮士德Faust

 

 


16.   席勒在魏玛的故居。1802年,在附近的耶纳大学当历史教授的席勒买下了这座房子,三年后的1805年,于四十六岁时患病去世,留下了妻子和四个孩子,按导游的说法,“房贷没有还完“。

 

对比前面歌德的情况,俩人的境遇有天壤之别,但这并未妨碍两个人的友谊(后面还会提到)

 

 


17.   歌德和席勒的安息之地。旁边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是特为公爵夫人,俄罗斯人 Maria Pawlowna 所建。

 

 


18.   魏玛国家剧院前面的歌德 席勒铜像,立于1857年。 著名的魏玛共和宪法,就是在后面的这个剧院通过的。

比歌德年轻十岁的席勒,出身平民,是当时文坛的后起之秀,生活经历坎坷。相比之下,歌德出身贵族,以少年维特之烦恼,已名闻遐迩。在魏玛期间,供职宫廷,据说,当时歌德的收入,是教书先生席勒的六倍!尽管如此,并未妨碍两个诗人成为朋友,两个人互相激励,合作发表了大量诗作。席勒的代表剧作威廉.退尔“,歌德的剧作浮士德,均是这个年代的作品。两人的友谊, 成了一段文坛佳话!

 

导游在与我们告别前,语调平静地讲了一段有关这个铜像的轶事。两德统一前的1989年,尽管柏林墙还没倒,边界已经不那末“密不透风了。距当时两德边界不远的魏玛,有好多人通过各种渠道跑到了对面的西德。有一天早晨,人们发现,铜像两个人握着的花环上多了个纸条,上面写着几个字:我们呆在这,哪儿也不去。

 

如果你到德国,不要错过小城魏玛,我想,你不会失望的。

 

 

-          多谢阅读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seedof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以后会去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