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你“异郁”了吗?

(2013-11-10 16:42:27) 下一个

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总爱去看火车。一列客车进站,家乡小站的月台上,会即刻热闹起来,迎来送往的短暂喧嚣之后,又很快归于平静。看着黄昏中渐渐远去的列车,儿时的心里,竟然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好像魂儿也跟着那火车走了一样。

渐渐长大,愚钝的我,偶尔也会对只言片语的诗词产生点儿共鸣: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恕我亵渎诗人深远的意境,恢弘的气魄,但按我的歪解,这里的惆怅,和我上面的说不清,道不明,竟有点相似。


直到有一天,我学到了一个德文词,我才明白了,这说不清,道不明,实际上是有名有姓的,德文里叫 Fernweh,是一个组合词,Fern - 远方,Weh - 疼痛,痛苦,合在一起的意思即是,对远方的向往,去远方的欲望。德语里,它与Heimweh - 思乡症,乡愁,互为反义词。

从对Fernweh的解释可以看到,母语为汉语的我,竟然找不到一个对应的词。求助于万能的互联网,还真挖出来了一个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古词:慕远,按互动百科的解释,其含义是向往远方,最早使用它的,是发明地动仪的大科学家张衡。

我们不妨把下面这个德语的日常小对话翻译、比较一下:

„Hast du Heimweh?“   „Nein, im Gegenteil, ich habe Fernweh!“

凡人版:“想家了?“,“哪儿啊,正相反,正想满世界瞎逛呢!”
古人版:乡愁乎?此言差矣,吾慕远!
诗人版:正受着乡愁的煎熬吗?“,“不,正相反,我憧憬着远方!”

凡人版,通俗易懂,但稍嫌罗嗦;古人版,言简意赅,却略带暮气。诗人敏感,对细腻的感情表达得比较传神。只是这诗人版,若年轻气盛时说给老家的乡亲,他们必定笑掉大牙,若我父亲在场,倒霉赶上他老人家心情不好,他赏我一巴掌,也是没准儿的事儿。

看来,博大精深的汉语,在这里少了点什么。平时写点什么,常常漏洞百出,的、地不分,更是随处可见,我却想斗胆造一个词,有个名人不是说过吗,大狗叫,小狗也得叫,这里顺口汪汪两声:远方是什么,是异域;想往但又觉得遥不可及,那酸酸的感觉又是什么,是忧郁,严重了,叫抑郁。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异郁不正是一个挺传神的双关吗? 下面,隆重推出上面对话的goolie版:

想家了?没有,正相反,我异郁着呢!“


外一篇
:
胡思乱想

我是一个时不时犯点“异郁”症的人,过一段时间,就会心痒难忍,想离开这“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看看。LD常批评我”不安分“,我就找理由说,古人都说了,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吗。

圣人孔老夫子,一生颠沛,周游列国,我有时大不敬地想,莫非他老人家也有点”异郁“?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些游遍名山大川,斗酒百篇的大诗人,不但异郁,而且肯定是病入膏肓了。

候鸟年复一年,南来北往;笨拙如海龟,每年漂泊、迁徙几千公里,我甚至有时怀疑,人这不时袭来、渴望远方的焦躁,会不会有远古祖先的本能在起作用那?! 有人会说,胡说八道,动物的迁徙可是有规律的。但这不足以驳倒我的悖论,你看动物那传宗接代的行为,中规中矩,守时节制。到了人类这里,不也给发挥得七荤八素吗。

据说,生命最早是从海洋到陆地,如果我的悖论成立,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那末喜欢去海边,那大海啊,故乡的诗情画意,竟然是一句遗传基因在作怪的大实话!

无论如何,这不时冒出来的“异郁“,给平淡注入活力,让想象力飞翔 ,使生活常新!

今天,你异郁了吗?

 

-        -  梦话胡话,博君一笑,多谢阅读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