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是老子的,第二段是翻译,你一说话是第三段(这里的“你”究竟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好玩儿,嘿嘿):
“《道德经》明显是对着统治者讲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话都是只对官家才适用的哪?绝对不是!试想一下,如果你对着当官的不停地讲,你要这样这样不能那样那样如何如何,最后结果如何?必然会被赶出去。所以理智的交流过程,必然是先讲普遍适用的道理,然后才会是具体到应用。人类社会也是大自然的产物,也必然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因而老子要讲大自然的形成变化之理,讲自己是如何体悟的,并“一以贯之”,由自然之道推广到社会之道。这样下来,才讲到真正的主题,怎么样治理国家,这才是一个人说话的自然逻辑,老子写《道德经》当然也不能例外。”
为什么《道德经》明显是对着统治者讲的?
呵呵,我知道,我也说过很多遍了,那是只有贵族才识字,所以,《道德经》是给贵族写的,可是你用的是“讲”啊!
可惜的是你这里的“讲”字用的不好,这才有了你的“试想一下,如果你对着当官的不停地讲”,结果作者写书成了对着读者当面讲啦,而且不停地讲还“必然会被赶出去”哪,说不定当官的还愿意不停的听呢,很好玩吧?
你这个设想,如果是说孔子的话,和有那么一点可能性,因为孔子周游列国推销他自己的思想了。
但是,老子可没有推销他的思想啊,而且写书也不是“讲”,至少不是“对着当官的不停地讲”,不仅因为老子是“无为”才不会对着当官的不停地讲,还因为当官的是读者也只是读书,并没有谁当着他们“不停地讲”,对吧?
还有,你的“理智的交流过程”和“这才是一个人说话的自然逻辑”,你可以到处套任何人,你当真觉得你也可以套老子吗?
为什么老子写《道德经》当然也不能例外呢?
老子可没有像孔子那样推销自己的思想啊,不仅老子没有推销自己的思想,而且他写了《道德经》以后就消失了,用你的话说也可以理解为老子自己被自己赶出去了。
当然啦,你也有拿你的“理智的交流过程”套老子的自由,你也有拿你的“这才是一个人说话的自然逻辑”套老子的自由,可是,我已经告诉你了,写书和读书的关系,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并不是你试想一下的,作者对着读者不停地讲,对吧?
特别是传说老子本来也不想写书,是在朋友的不断要求下,他才应朋友要求写了《道德经》的,我们可以想象老子的心态可不是要跟那个当官的进行什么“理智的交流”,再说啦,老子是“出世”嘛,他也不会在意被赶出去,他写了《道德经》以后就消失了,老子自己被自己赶出去了,赶出去对老子来说实在就不是个事儿。
所以,虽然,你也有拿你的“理智的交流过程”套老子的自由,你也有拿你的“这才是一个人说话的自然逻辑”套老子的自由,可惜老子显然没当着某个当官的不停地讲,也就谈不上被赶出去的问题,因为老子的“无为”和“出世”,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老子对着某个当官的“理智的交流过程”,所以,也就没必要考虑你的那些“理智的交流过程”和“这才是一个人说话的自然逻辑”。
可能有老子对着某个当官的“理智的交流过程”吗?
都别说没有老子对着某个当官的“理智的交流过程”了,作者跟读者的关系也不是作者对着读者,而是读者对着书,有木有?
既然没有你的试想一下,作者对着读者不停地讲,也没有作者必然被读者赶出去,也就是说作者和读者的交流方式不是谁当着谁不停的讲,对吧?
那么,你的“理智的交流过程”和“这才是一个人说话的自然逻辑”在这里还有意思吗?
告诉你吧,唉,我已经告诉你了,写书和读书的关系,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并不是你试想一下的作者对着读者不停地讲,因此也不会有你说的那个“必然”会被赶出去,对吧?
可是呢,话又说话回来了,如果用“讲”字来描述写书的话,那这还真是对着读者不停地讲,除非读者不读了,只要读者不停的读,就是作者对着读者不停地讲,对吧?
那么,你说的对着谁不停地讲的那个“必然”会被赶出去的结果对应到读者读书是什么呢?
是不读了吗?
可是呢,读者决定不读某个作者的书,这对这个作者来说还没到“被赶出去”的地步吧?
特别是你的“试想一下,如果你对着当官的不停地讲,你要这样这样不能那样那样如何如何,最后结果如何?必然会被赶出去。”
你的“试想一下”那可是当面被赶出去,对吧?
那你说的那个“必然”会被当面赶出去对应到读书就是把书扔了,把书烧了,至于吗?
你一说话,就很好玩儿!
真好玩儿!
真好玩儿!
真好玩儿!
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