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四声八病

(2013-12-18 13:39:20) 下一个

“四声八病”是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

四声即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个四声其实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相声里常有这样的段子,比如说:生,绳,省,胜; 妈, 麻, 马, 骂: (阴平“ˉ”) (阳平“ˊ”) (上声“ˇ”) (去声“ˋ”)

 

在普通话四声中,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四声其实很重要的,和那里面唱的那啥一样重要:

When you read you begin with

A-B-C;

When you sing you begin with

Do-Re-Mi;

Do-Re-Mi,

Do-Re-Mi,

Do-Re-Mi-Fa-So-La-Ti.

Doe-a deer a female deer,

Ray-a drop of golden sun,

Me-a name I call myself,

Far-a long long way to run,

Sew-a needle pulling thread,

La-a note to follow"sew",

Tea-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

That will bring us

Back to Do-oh-oh.
 

同样,声韵就得这么整:
 

学好声韵辩四声,阴阳上去要分明。

部位方法要找准,开齐合撮数口型。

双唇班报必百波,舌间当地豆点丁。

舌跟高狗工更固,舌面积结教坚精。

翘舌主争真制照,平舌资则早在增。

擦音发翻飞分复,送气查柴产彻称。

合口呼午枯胡古,开口河坡歌安争。

嘴撮虚学寻徐据,齐齿衣优摇曳英。

前鼻恩因烟弯稳,后鼻昂迎中拥生。

咬紧字头归字尾,不难达到纯和清。


四声整明白以后,就好办了。任何语言都有绕口令。也就是说,有些声韵的组合是不美妙的。

写诗词,讲究的就是声韵美。于是,相传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了八种不美的症状,避免了这八病的,那就是所谓的永明体了。历史上唯一一个挑战了永明体的,就是那伟大的张打油,还有我们文学城的老庄,7率的创始人。

八病是指作诗时避忌的八种毛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


平头

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六、七字(下句第一、二字)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平头的毛病。如: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芳时、提壶同是平音字,这就是平头。
   
上尾   
五言诗的第五字(出句最后一字)与第十字(对句最后一字)不能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上尾的毛病。如乐府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草、柳都是上声,犯了上尾的毛病。

  
蜂腰  
 
顾名思义是两头大,中间小。指五言诗一句内第二字与第四字的声调不能相同;或第二字与第五字不能同是浊音声母而第三字是清音声母,不然就犯了蜂腰的毛病。如: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从、方都是平声字,我、鲤又都是浊音字,中间的双则是清音,读起来两头重,中间轻,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

鹤膝   
对于这一条各文献说法不一,拣录两条:   
其一:五言诗的第五字与第十五字的声调不能相同。其二是与蜂腰第二点正好相反。这一点,《杜诗祥注》中有简略的说明,不详尽。  

大韵   
指五言诗两句之内不能有与韵脚同一韵部的字。如:汉乐府: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与垆同韵部,则是犯了大韵的毛病。   

小韵   
五言诗两句各句之间不能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如: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树与露,连与泉同韵部,则是犯了小韵的毛病。   

旁纽   
对于这一条不甚了解,只能将《诗话》中的大意写下来,用原例,且不知出处:指五言诗中两句各字不能同声母。比如:鱼游见风月,兽走畏伤蹄。鱼与月的声母同属古音疑纽,这就犯了旁纽的毛病(另外兽走同韵,犯小韵)。

正纽   
五言诗两句内不能杂用声母、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比如:梁简文帝诗: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锦与金声母韵母相同,只调不同,这就是正纽的毛病(流与秋小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