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 美国的一家非营利机构组织的大会。每年, 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大会上演讲,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
我个人很喜欢这个这些演讲,常常能听到一个让人深思的话题,或者一个创新的想法,让我的视野更开阔,看事情也更能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从而有不同的见解。
今天讲的是一个泰国农民发布的 “生活原本简单,为何我们过得这么难”的主题演讲,挺有感触,贴到这里,与喜欢简单生活的同学分享。
(以下文字来自网络)
Jon Jindai出生在泰国北部一个非常贫穷但环境优美的村庄,人们一年中只有两个月比较忙:一个月播种水稻、一个月收割水稻。其他时候就钓钓鱼、串串门、聊聊天,日子过得很简单。
Jon Jindai 长大后,村里的年轻人都前往大城市追求“成功”,他也跟风前往曼谷当了一名“曼漂”。
他进入一家法律学院读书,但他太穷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学校外面打零工,打零工时跟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大屋子里,一顿饭只能吃一碗泰国汤面或炒饭。他在餐厅端过盘子,在旅馆看过大门,在街上发过传单,就差没做人妖了。每天累得像条狗,Jon越来越迷茫。
七年之后,郁郁寡欢的Jon回到了故乡。Jon开垦了一片荒蛮之地,修了一个半英亩的菜园子,一年四季蔬果不断;还挖了两口鱼塘,一家五口一年随时可以捞鱼吃,吃不完就分给邻居,分不完就卖掉。最让他开心的,是又回到了一年只忙活两个月的童年时光:一个月种水稻,一个月收水稻。他一年收获四吨水稻,全家人一年吃不了半吨,剩余的都卖掉。
此时的Jon有足够的土地,足够的时间,只是依旧没有钱。他决定自己动手建房子,他自学了土砖建房技术,每天早晨从5点工作到7点两个小时,不到三个月,一栋房子就建好了。此后,Jon每年至少建一栋房子,如今在自己的农场里,已经建了十几栋房子,每一间都是庄园别墅,他每天晚上只需要思考去哪间过夜。
渐渐地,Jon的土砖建房本领名震十里八乡,农场规模也越来越大,他干脆成立了自己的农场品牌:Pun Pun Organic Farm。很多人前来取经,曾经最讨厌上学的Jon当起了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告诉人们如何开荒、种地。来听课的不只是附近村民,还有来自荷兰、美国的好学青年,他们对Jon的有机生活理念和土砖建房术崇拜得不行。他又开了两家有机餐厅,成立了自己的泰国农家乐。在一群来自欧美的狐朋狗友中,Jon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Peggy Reents。两人结为连理,随后有了爱情的结晶,这个曾经的学渣、屌丝,如今有了外国媳妇和混血儿子。
如今,在Jon的农场基础上,一个拥有30多名成员的“乌托邦”已然形成,里面一半是泰国人,以Jon的亲戚为主;另一半则是西方人,除了追随Jon过田园生活、吃有机蔬菜,还要给Jon的有机餐厅打工。
在大城市混得一塌糊涂的Jon,却在另一个地方成为社区领袖、人生赢家。
下面是他在TED上的演讲:
谢谢你的分享!
真不好意思,实在太忙,没能及时回复。谢谢你们来访,这就去你们那儿串门去
回复秦兰燕,请多指教,乡村妇女,lznl, 牛郎织女,谢谢新朋友来访和留言。各人生活态度不同,简单也好,复杂也好,农村也好,城市也好,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祝你们生活愉快
继续关注着你。
保重
见过世面的Jon在自己的家乡成了社区领袖,他还管理有机农场,有那么多人追随着他,他的生活从此才不会简单容易呢,但是他的自我感觉不错!
这个经典问题其实大家心里都在犯嘀咕,答案是有的,可惜无法实现简单,因为总有些野心勃勃的人在搅扰你过简单安宁的生活。老子对孔子,道家对儒家,很早就这么说过。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庸人太多了,明白人也就不得不自扰、他扰、苦海无边了。
过这种乌托邦的生活的前提是你能赚钱养你的农场,而农场的收益是不可能让你那么悠闲自在的。谁都知道农民一年到头很辛苦。
握手问好1
雪花周末快乐!
去欧洲找个小村过静静的日子,如这次瑞士之行走过的几个没多少游客的小村,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