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小议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1)

(2014-07-05 18:31:12) 下一个
小议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得失(一)
 
 

老几

近代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系统研究,算起来大概要从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开始。之前的有梁启超的《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其中对诸家学说的本身却没有详细阐述。有人说,胡适著《大纲》的初衷,就是想替梁启超补作这几章缺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我看未必。胡适兴之所致,有论必出,无梁也会有胡。

胡适为人历来多有褒贬,有说堪称师表,有说卑鄙无耻。这里以学论人,别不多说。胡有一口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于是大胆疑古,大胆贬华;古籍多伪作,司马迁多胡说。于是随着考古发现,一遍遍小心地自抽嘴巴。胡另一高论救国:“全盘西化”。而今中国西化早已全盘,带来的是权力加资本的双重腐败,不知大师有知,做何感想?可见胡适作为宗师,其为学之法,略显浅薄。大师学贯中西,非老几这等工匠可比。原本不敢评说,然而事实如此,不敢不说。

或许正因为如此,胡不仅难与同时代的鲁迅等相比,即便是为人如冯友兰者,后来写的《中国哲学史》,也较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略胜一筹。胡适被人称之为“善作半卷书”者,其《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都只有上卷。有人说是为盛名所累,多少有些道理,现时就有位“易大师”也是如此。可见为人为学,既有关系,有无关系。老子说:“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时不时地臭硬一下,未必不是个好主意。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经过整理,蔡元培作序,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在1919年出版。轰动一时。该书是中国人第一次采用西方的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哲学史进行研究,在当时确实堪称是具有开创意义。以至于胡适本人说:“我自信,治中国哲学史,我是开山的人,这一件事要算是中国一件大幸事。这一部书的功用能使中国哲学史变色。以后无论国内国外研究这一门学科的人都躲不了这一部书的影响。凡不能用这种方法和态度的,我可以断言,休想站得住。”

蔡元培评价此书有四种特长:第一,证明的方法。第二,扼要的手段。第三,平等的眼光。第四,系统的方法。

梁启超评此书:“这书处处表现出著作人的个性,他那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冯友兰也因此说: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

然而,事物往往都是多方面的。一个学说,要能够经受长时间的考验,才能够看得出优劣。《中国哲学史大纲》,今日看来,其偏颇与谬误也是很多的。老几对研究“史”本身没有多大兴趣,仅就胡适在此书中的研究方法,以及有此得出的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得失,进行一番探讨。这里抛砖引玉,也是因为多个网友的评论。希望通过这些讨论,能够对认识一些关键问题,有所助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