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18)
2015 (85)
2016 (96)
2017 (119)
2018 (119)
2019 (114)
2020 (113)
2021 (148)
2022 (71)
2024 (56)
2025 (3)
【五绝-悼秦无衣】
云海山峦遥相望,春桃秋菊各芬芳。
子期身后无知己,笔下谁人话短长?
噩耗:汉纳作协会长秦无衣先生于8月4日周五因肝脏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2岁。
看到朋友转来的这则消息,我惊悸之余,便是从头到脚袭来的凄凉感。
回国前,我在“文学城”和“倍可亲”勤于笔耕时,就曾隐约风闻,有秦这号人物。也许是出于文人相轻的潜意识,抑或是缺乏相识的契机,我和秦先生虽在同城(文学城)码字,也知道彼此的存在,却并无交集。稍后我凭借《教授女儿的婚事》一书,在海外文学界异军突起,大红大紫,引起广泛共鸣,拥有数以千万计的海外华人读者。从此,我整个人变得膨胀、狭隘和飘飘然。于是乎那些内心深处潜在的“威胁”,便遁形于一片赞誉和崇拜声中了。
去年六月,一位海外好友为我转来一篇秦先生撰写的关于我的评论(见附录),言辞中仿佛一个知己老友,对我这个“陌生人”进行了入木三分、由表及里的剖析,并赞誉有加。由此让我对秦先生这个人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由衷地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怀。于是便心无芥蒂,开始远距离地对他有了“惊鸿一瞥”。但由于彼此相隔天涯海角,又忙于各自的工作,因此对他的了解非常肤浅,也只是知道他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与我年纪相仿,祖籍福建。即便如此,这些貌似短暂的心血来潮,在接踵而来的诱惑和忙碌中,在只争朝夕的鞭策下,秦先生的名字就像朝花夕拾的岁月很快被“淡忘”了。
也许有些读者认为此文的题目用词不当,或对逝者不恭,悼念朋友竟然引用了这么一句写满尘世间世态炎凉的成语。但这的确是句大实话,除此之外,我真的找不出更恰当的词句来描述我此刻的心情。
不错,秦先生是个文化人,一个非常老实、德才兼备、循规蹈矩、成就丰富的文化人。但在普天下多如牛毛的文人中,鲜有几人能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被后世铭记不忘。不错,我曾天真地以为,所谓人过留名就是将文字留存于世,便可在未来雁过留声。现在看来,我真是大错特错了,面对被诱惑和欲望左右的世俗,能让人们长久记住一个“于己无关”的名字,真是太矫情,更是天方夜谭。虽然我写下像《婚事》那样所谓脍炙人口,让读者们爱不释手的小说,也曾粉丝满天下,但才过去几年的时间,不也是“西出阳关无故人”了吗?!
回国后,我只争朝夕,标新立异,出书立传,虽然四年出版了20多本专著和大学教材,一本专著还成为“世界范围2016年大数据领域十大必读书籍”,几本成名作在省档案馆和延安革命旧址陈列馆里也有了一席之地。但这又能怎样?最终还不是成为往事,被后来者遗忘,被“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世俗吞没。
去年,那个生命不息,笔耕不止,成绩斐然,与我有“不打不成交”情谊的笔友陈晚(水影儿),月前还在微信里给我留言,让我给她做重返母校的向导,月后便天人永别。记得当时海内外悼文如潮,奔流不息。可时至今日不知还有几人能像我一样,一如既往地想念她呢?在梦里带她走在属于她的过去,我的今天之美丽校园中呢?
入世就别再奢望身后会有故事,出世就是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活着,就是上天的恩赐,过好每一天,且行且珍惜!
千万别再做什么青史留名的美梦,更不要相信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鬼话,你可以指望别人记住你一时,可千万别指望人家记住你一世。你,就是自己,和任何人都不可能藕断丝连,即便是亲人之间。忘记,是自然法则;记住,是你痴心妄想的荒唐!繁华过去,才知寂寞。一切都是浮云,做好自己,能独善其身,便善莫大焉。
下面这首五绝送给故人,陈晚和秦无衣:
【五绝-赠故人】
风采文章见,音容逐梦还。阴阳虽相隔,清誉满人间。
另附秦先生生前原玉:
我认识平凡往事先生,是在海外的网站上,更确切地说,是在读了他的文字之后。他在海外网站上是个风光人物,他的创作成就有目共睹。
作为一个跟平凡同在美国呆过的中年文人,我们之间在创作意识上,可能有着某种默契,那就是对在美国的日子,辛酸苦辣,大可以淡然一笑。其中深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故事多了,就很难成就为文学了。但是平凡君还是能在多如牛毛的素材中,筚路蓝缕,剪裁出诸多的东西,这是很值得钦佩的!
我觉得,平凡的文章,无论是散文,小品,还是小说,其创作力度,都具有着一股让人欲罢不能的阅读魅力。那是蕴含着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无奈,又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寂寞!这种力度,是一般的作家不可能达到的。
真正能够体切生活的作家,一般都是孤独的。我相信海归后的平凡君也是如此。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平凡的粉丝,却在海内外的各个网络上引人注目。这一点,让人体会到了真实人生的意义!因为平凡的文章,本来就是在呼唤人生的。我觉得,平凡的很多文章,其实并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有意造成一种艺术错觉:那就是在对平淡的人生的叙述与解构中,给予生命轻描淡写的内容,而在最后,却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真实意义——平凡才是真!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端的创作意识!
我觉得,平凡的文学根底,是深深地扎根于其所经历过的浓厚的生活背景的。像他的长篇小说《教授女儿的婚事》中,那种跨越时间的实实在在的精彩描述,却似乎又将我们带进了某种梦境:主人公可以为了某种理想流泪,并为之喝彩,也可以再淡然于时光。尽管我们无法去解释小说中各个人物的人生意向,但是,作者在摹写现实的难题的时候,却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反转生活的意义,那就是在人物的奋斗与挣扎中,都有着对自由的渴求,甚至可以说是欲望。这是最起码的人性自觉!
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所谓的评论家,其实都是纠结于某些艺术错觉的。他们有意以某种自我理论去解释广泛的创作现象,试图以自我的思想去解析作家与作品,但是他们的意图,却与作家与作品的意图呈现为不平行线。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功利意识。
因为,作为话语的表达者,甚至是作家本身都很难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完整的评价。这是我在读完平凡的小说《教授女儿的婚事》后的感念。
两年多前,平凡因为其它原因,海归回了东北老家,在大学里做了可能是他更喜欢的教学工作。但是他并没有抛弃对美国的关注。同时他在美国文坛的影响力,也没有断续过,这一点,十分让人钦佩。
最后,让我引用平凡作的一首诗,来作为他的创作意趣:
云海山峦应相伴,
春秋桃菊各芬芳。
仕途起伏无知己,
笔墨枯荣恨断肠。
6/15/16
珍惜生命,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