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平凡往事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娄岩一周诗词十五首

(2025-08-23 07:07:03) 下一个

娄岩一周诗词十五首

 

1.《客途无念》

风裹着未拆的信,漫过檐角

我不追它的去向——

云会驮着雨,雨会吻着草

命里的褶皱,都有柔软的巢

 

有人举着对错的灯,在巷口绕

我转身,踩碎自己的影

灯芯烧不尽他人的夜

何必把心,拴成纠正的绳

 

行囊是空的,装着满途星

捡过的花,谢了就谢了

路过的石,绊了就绊了

天地递来的每片叶

我都接住,不问归期

 

2.《风的刻度》

蝉鸣在枝叶间 洇开浅淡的痕

像被阳光晒旧的纱

正一寸寸 松开攥紧的热

 

日子是块被汗浸湿的布

晾在渐斜的光里

褶皱慢慢舒展 露出

藏在纹路里的 轻

 

风开始数石阶上的凉

一片叶 先于季节

把影子 叠成浅黄的信

寄给云的胸襟

 

那些熬红的眼 攥紧的拳

终将在桂香漫过来时

轻轻放下

像星系的光 落入秋的黎明

 

3.《缘影》

风碰落第一片芽时

我以为是我醒了

雨泡软最后一粒果时

你说那是他走了

 

春藤绕着旧墙数轮回

年轮在土里写重逢

而我们踩过落叶的响

像踩碎没写完的梦

 

云是昨天的雪

露是明天的霜

我举着半盏月光问你

哪滴是去年的浪

 

草木把根扎进轮回

人却在路口拾荒

捡一片不属于自己的风

当作故乡

 

 

4.《岁序》

晨雾漫过窗棂时

年轮已在茶盏里沉寂

不再追云的去向

只把月光叠进掌心

 

风掠过旧年枝桠

不辩哪片叶是遗憾

指尖捻碎浮名的尘

落进壶中,沸成回甘

 

独处是半开的窗

漏进三分自在的光

当所有喧嚣都退成愿景

心尖上,撑起一整个晴朗

 

5.《伏末的风》

风把最后一缕暑气,塞进云朵的折叠

蛙鸣也轻了,像怕碰碎

刚凉下来的月光

 

我把“福”字,裁成风的形状

吹过你窗台时,会轻些

再轻一点——

不惊动人间的烟火

 

只悄悄说:接下来的日子

要像秋阳漫过屋檐那样

暖,且长

像星月落进粥碗那样

安,且亮

 

所有爱着的,和被爱的

都能接住,时光递来的

日日晴朗

 

6.《所属》

思绪在风中散开时

没一片云肯停驻掌心

我追着萤火涉过浅溪

鞋尖却沾了满路星空的重量

 

借来春山的绿染衣

借来秋江的月照窗

握不住的沙从指缝漏成银河

才懂天地本是长租的客房

 

把欲望叠成纸船放荒

心就成了不系的舟

当潮声漫过所有求索的岸

空白里,就是整个宇宙

 

7.《温暖》

把困在壳里的影子

牵到晨光里走——

去菜市场拾把带露的青

让油盐裹着米香,漫过指尖的空

 

或捧一抔土,埋进花种

等嫩芽顶破硬壳时

心也跟着,抽了点绿

风掠过叶尖,就拂走了空漠

 

若烦忧像缠线的纱

便坐下来,让笔尖追着墨走

或闭眼听呼吸,像云漫过山头

慢下来,就能接住自己

 

累了,就大睡一场

或用佳肴滋养胃

精神明亮,焦虑就轻了

跟着日升月落动着

日子,就暖成了逍遥的模样

 

8.《雾航》

岸在雾里蜷成绳结

桨声沉下去时

指纹正洇湿半张旧笺

 

风把云揉成碎棉

某片贴在船舷

像没说出口的晚安

 

水纹漫过鞋尖的刹那

才发现所有航向

都长在未拆封的月光里

 

我们交换过船票

却在雾最浓处

各成了对方的远方

 

9.《破茧》

茧把光裹成细线时

虫正啃着最后半寸黑暗

——每道裂痕都藏着出口

像冻土下的根,早攥紧了

哪截是寒,哪截是暖

 

晨露滴第三声,翅尖戳破薄纱

我数着翅上的纹

把“破碎”绣进“新生”的脉络里

委屈如茧壳,蜕一次

就抖落半捧尘霜

 

于是不再怕绝路

任风托着翅掠过崖边

那些未说的“悟”

终会在某个晨光里

漫过所有预设的慌

 

当目光转个弯

每片落羽都成了帆

原来所有结痂的地方

都长着向上的力量

 

10.《劫》

云把雨叠成旧帕时

风正解开檐角的绳

——每滴坠落都有定数

像掌心的纹,早已被铭文篆刻

哪道是暖,哪道是冷

 

门轴转第三声,月光漫过门槛

我数着阶上的苔

把“留下”叠进“离开”的褶皱里

爱如檐铃,碰一次

就抖落半盏尘埃

 

于是不再问风向

任船漂成水面的字

那些未拆的“天意”

终会在某个潮起时

漫过所有预设的岸

 

注:本人这首小诗是顺着“接纳劫数—释怀得失—顺应天意”的逻辑铺展:先以雨的坠落、掌纹的篆刻暗合“一切有定数”的劫数本质;再借“留下”与“离开”的折叠、檐铃抖落尘埃,写对爱与别离的释怀;最后以不问风向、船随水漂的姿态,呼应“允许发生、顺其自然”的内核,让“天意”与“预设”的对照里,藏尽对命运的接纳与从容。

 

11.《路标》

昨日的褶皱在风里舒展

脚印陷进晨雾,便不再回头

铜镜碎了半面,月光漏进

恰好照亮掌纹里的浅滩

 

不必叩问石头为何不发芽

每片云都有自己的纹饰

他人的目光是檐角的风铃

风来,便让它轻轻响过

 

那些抓不住的沙,索性扬了

化作星子缀在更高的天幕

伤口结痂的地方

正长出带露的新叶

 

路尽头的雨停了

有人捧着半盏烛光

说这是天空

你信了,就再看不到明天

 

12.《麻香与教材间》

红亮的油星在瓷盘里打转
像上次没说尽的话
裹着花椒的麻 一味的漫过
当舌尖先认出老味道时
你笑里的褶皱 正俯视着木桌

宾馆台灯把影子铺在荧屏上
指尖划过的章节
正沿着"十五五"的纹路生长
观点像豆腐块般扎实
在字缝里跳跃,且带着温度

木桌被筷子敲出轻响
教材的框架从锅气里冒出来
混着豆瓣酱的醇厚
我们数着目录的脉络
也数着日子叠成的页码

后来的人带着新的口音
递过茶盏 或指着某行批注
名字在热气里渐渐舒展
像被汤汁浸得发亮的豆腐

脚步踩过宾馆的地毯
鞋底还沾着点麻辣的余温
每一步都踩着不同的和弦
有的是重逢的暖
有的是书页间新印的墨香
反正走下去 总有新的诗和远方
在风里 也在字里行间

 

13.《褶皱里的风》

脚印在路面叠成透明的茧

疼是钝重的光斑

在鞋跟磨出月亮的形状

 

思绪像没系紧的线

缠成晾衣绳 

在褪色的屋檐上

越收越紧

心就成了被揉皱的纸

藏着没写完的标点

 

当云飘过晾衣绳的弧度

像一句被拉长的叹息

将那些悬而未决的影子

在暮色中

垂成门轴上转动的轻

 

风穿过指缝时

所有褶皱都会舒展

在路的尽头 

忽然铺开

尚未被命名的黎明

 

14.《鹧鸪天·绊》

曾共窗前语未央,倏惊风色便添凉。

心疑柳丝牵愁绪,意执针尖论短长。

思辗转,意彷徨,爱如纸鸢易飞扬。

若教情浓深千尺,何让眉峰染秋霜。

 

15.《鹧鸪天·贺《人工智能投资教程》即将付梓》

智涌星河绘投资,新篇欲展墨香滋。

算筹巧契AI策,教程精解理财诗。

研数载,付丹墀,今朝待览众人期。

愿携此卷明航向,助得同侪握胜机。

 

清华社新作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出版,以通识教育适配AI潮流

在人工智能技术席卷各领域、重塑社会生态的当下,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由娄岩、何涛主编的《人工智能通识教程》,作为高等学校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实践系列教材,精准锚定通识教育与教学适配性,助力高校紧跟智能时代潮流。

一、通识为基,解码AI底层逻辑

本书以“通识”为核心,跳出技术细分壁垒,系统梳理人工智能基础概念、算法原理与发展脉络。从机器学习基本框架,到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典型应用,抽丝剥茧拆解AI底层逻辑,让读者理解:AI不只是工程师的专属工具,更是渗透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的“通用语言”。无论专业背景,都能通过本书搭建起贯通技术、应用与社会影响的认知体系,真正实现“人人懂AI、人人用AI”的通识教育目标。

二、适配教学,锚定智能时代人才需求

作为高校教材,本书深度考量教学场景与人才培养逻辑:

• 知识模块化:章节划分清晰,兼顾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教师可灵活设计教学环节,从理论讲解到案例研讨无缝衔接;

• 实践导向:融入应用案例与实践思考,引导学生将AI理论落地,适配“理论+实践”的现代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潮流呼应:紧扣人工智能技术迭代与行业融合趋势,解析生成式AI、多模态大模型等前沿动态,让教学内容始终与产业需求同频,助力高校输出适配智能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三、乘势而为,筑牢AI人才培养基石

当前,人工智能已从“技术突破”进入“全民应用”阶段,通识教育成为推开智能时代大门的钥匙。《人工智能通识教程》以“通识普及+教学适配”为双翼,帮助高校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AI认知体系,让无论理工科、人文社科的学生,都能理解AI、运用AI,在各自领域释放智能创新潜力。

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部教材,既是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及时雨”,更是响应时代需求、筑牢人才根基的重要实践——以通识为桥,让AI知识流动起来;以教学为锚,让人才培养扎实落地。在智能潮流奔涌向前的今天,《人工智能通识教程》为高校育人体系注入新动能,助力更多人拥抱智能未来!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