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重磅新闻,想必大家都有耳闻,那就是十年创造万亿帝国的安邦集团,如果媒体所传属实,我相信,这种“传奇”就不只是中国的传奇,绝对算得上世界级传奇,几乎很难找到与此相似的“成功”。
作为一般民众,你没有必要去探究背景和历程,因为这不是一般人想得到就能掏得到的肥料,大家只能由“传奇”开始推及一些设想性的路径问题:
安邦到底干了多少实事?一个万亿帝国的形成,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实绩支撑,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但是,从目前透露的资料看,安邦的实际营运完全不足以构筑万亿资产平台,更多的是依靠“手法”和“擦边球”,而能够这样做的人不能只算作是人,应该定义为神人。
安邦帝国模式算不算中国改革的新常态?现 在,官方和资本力量都在谈金融改革,都爱议新常态,我在琢磨,这个“新常态” 是不是把国有金融业逐步“类安邦化”? 其它产业的改革是不是也参照“安邦模 式”? 如果是,那后面的戏就非常好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不是,那么是否可以由官方来解读一下民众心中疑惑的“安邦”?
我还很想问:令人看不懂的帝国模式一旦被鼓励,中国有多少财富够得上资本家的“周转腾挪”? 国民再多的财富,国家再多的资产,必定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转手易人。道理非常简单:财富的创造速度是有限的,且呈整体性减速趋势,不停地产生万亿帝国,必定有相关各方为其承担义务,最后不还是老百姓买单吗?
中国到底还有多少个“安邦”?马云的 富有至少还炒作了那么些年,虽然其中也看到了高官权贵的影子,但所做的事大家总算还都是可以承认的。安邦呢?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应该可以说对它很陌生,陌 生到几乎可以认为其不存在。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在国民心中“不存在”的事物却在转瞬之间树立了“万亿帝国”的伟大形象,这里的逻辑与结果是极难让人理解 的。现在的问题是:中国还隐藏着多少个陌生的“万亿帝国”? 它们是如何构筑的?
依法治国到底该如何定位?我一直非常 疑惑,中国的宪法很明确的规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强调公有制为主,逐步减少私有制成分。然而,这部根本大法好象与现实的“依法治国”并不完全接轨,正在 制定或将要制定的诸多法律法规好象全是反向而为? “安邦帝国”是属于“法不禁即可为”的产物还是“有违现法”的产物? 顶级有关部门能给予回答吗? 私人致富 不可怕,怕就怕私人踩着法律致富。
我不关心红二红三的个人行为,也不关注帝国形成的细节,我只想问问:现有的国有资产能否躲过各类“帝国”的侵蚀?央企、省企还能坚持多少年不被混合殆尽?工农阶级能从中“帝国”的盛宴中分得几粒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