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赏

新手入门,多多关照。老学生遇到新问题,你问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啊!“欲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穿越一下青春梦,自我陶醉一下,聊胜几杯老酒。
正文

中科大6221(6) “人才出在62级”

(2013-05-13 15:49:06) 下一个

中科大6221(6) “人才出在62级”

 

     “人才出在62级”,这句口号的始作俑者是严济慈副校长。他老人家在为我们讲普通物理课时,在课堂上多次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我们就是要培养出几个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人才”。此话一出,极大地鼓舞了62级中的佼佼者,他们立志成名成家,攀蹬高峰,很快在校刊上喊出了“人才出在62级”的口号。我和6221大部分同学一样,虽受鼓舞,但只是观望,自觉离“人才”相差甚远。记得只有陈应天同学比较积极,跃跃欲试。

         ,郭校和大师们当年创立中科大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才,尤其是几个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师级人才。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师们的愿望终未实现,以至死不瞑目。钱学森先生在他九十九岁高龄时仍在呼喊,“我们为甚麽培养不出师级人才”?

        这个题目太大了,本不应该涉及。但是,“人才出在62级”的口号从提出到泡沫化,也是6221历经的风雨,笔者还是不揣浅陋,还原一二。

       首先,我们看看中科大的办学大纲,从而领悟郭校和大师们当年如何探索,能办一所“中国式大学”,在这里可以培养出几个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师级人才。

中国当时与世隔绝,最好的人才和设备都集中在科学院。“发挥科学院的优势”成了郭校和大师们的首选。不仅确定了“全院办学,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还设计了“两段式” 培养模型。本部完成四年基础教学,师们直接为低年级同学讲基础课,并编写高水平的教材。五年级进入研究所,跟随导师在科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并完成毕业论文。以服务国家“两弹一星”的战略需求设置13个系和专业,直接让学生进入科研前沿。6221属于技术物理(2)系,上完三年基础课后,就分为激光,半导体等当时全世界最热门也是最前沿的专业。而且,在经历了“四清”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负能量”以后,大部分同学还是被分到国防科委和中科院对口院所,从事科研,一些“待分配”同学也在恢复研究生考试后,乘机“归队”。

       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郭校和大师们还为中科大学生定下了“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成长道路。理实交融是不难做到,学校可以打破理工大学的界限,设置工科大学课程,如机械制图,电子技术;也可以设置实验课,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大量实验。但是“红专并进”,就要操之于人,听之于天了。1961年七千人大会以后,特别是1962年陈毅副总理在广州的春节讲话,为62级招生提供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机会,62级起点还是比较高的。一流学生,加上超级教师和一流管理,应该会出一些重量级人才的。可惜“笑容难为久,春来反雕残”。在“红”被无限放大,并要取极限而趋向无穷时,红专已无法并进。想当“白专”都无可能,只有“零专”可选。

        6221在三年级结束时分了专业,但一天专业课也没有上。1965年秋天在大四开始时,就被送到北京市顺义县北小营公社参加“四清”,从此走上“零专”不归路。多位大师也自身难保,惶论“并进”。正如从熊熊燃烧的炼钢炉中把钢水突然放出来,变成了一堆废渣。而且,连“回炉”的机会都没有。

       “人才出在62级”这句口号,终于变成了肥皂泡,带着美丽的干涉条文,演奏了一曲“中科大悲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