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论Magyar人的远东祖源3

(2007-03-08 10:33:51) 下一个
史籍的记载,有助于我们识别那些源于古代蒙古语族各部的匈牙利姓氏。例如《魏书勿吉传》所记载的勿吉的邻国(部)名中的:覆钟、库娄、素和、郁羽陵、库伏真等,以及《新唐书室韦传》所载的二十多个室韦部落中的:如者、婆莴、骆丹、那礼、落坦等,多可以在现代匈牙利和古代女真族的姓氏序列中找到它们的对应者:

覆钟 (Fejes, 吾塞 ),
库娄 (Korosi, - ),
素和 (Juhos, 术虎 ),
郁羽陵 (Olah, 斡雷 ),
库伏真 (Kovacs, - ),
如者 (Jozsa, Rozsa, 术甲 ),
婆莴 (Bokor, 蒲古里 ),
那礼 (Nyul, 纳剌,那拉 ),
骆丹,落坦 (Rodas, - )。

其中,Kovacs还是匈牙利的一个重要姓氏,我们猜测与它对应的"库伏真"就是"库莫奚",即奚族的全称。匈牙利的Gyongyosi和Palfy两姓与蒙古部落名"光吉剌"和"巴尔虎"之间的对音关系,也揭示了Magyar人中的蒙古语族成分。从上述的对比中,我们也会注意到后来的女真-满族中的一些重要氏族,如"那拉","术虎"等,是从原属蒙古语族的邻部转化而来的。
前已述及,契丹的两大姓氏"耶律"和"萧",即金代的"移剌"和石抹,都有其在匈牙利的族裔:Illyes和Szima。我们还想指出Boros和Bartha两匈牙利姓也可能是来自奚族。《辽史太祖纪》载:"天显元年(926),以奚部长勃鲁恩,王郁自回鹘、新罗、吐蕃……等从征有功,优加赏赉"。《金史伯德特离补传》载:"伯德特离补,奚五王族也,辽御院通进"。勃鲁恩是鲜卑魏姓拨略、步六孤、步六根和破六韩的异译,且多有以"n"结尾的蒙语称谓特征,其辞根为"拨略"即Boro,该部融入??或Magyar族后,随通古斯语习惯以"s"结尾,意为"来自Boro部落 的人"。
《魏书 官氏志》有载的那些突厥语族姓氏,在匈牙利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除后文将述及的Kocsis (高车)、Kun (浑)、Orvas (阿伏于)、Torok (同罗) 等以外,我们仅将一些较明显的突厥语族姓氏及与他们相关的匈牙利姓氏,作一简明的对照:

契? Csibi,
副吕,贺楼 Fulop,
贺拔 Horvath,
乙弗,羽弗 Iffiu,
须卜 Sipos,
庾氏 Soos,
树六于 Szollos,
独孤 Takacs, Tokaji。

讨论匈牙利民族中的突厥语族成分的难度,同样也在于:它们究竟是在什么时代,如何成为Magyar人的一员的?
"Kocsi"一字在匈牙利语中作"车"解,该字显然是来自于突厥语中的"hoca"一字,匈牙利学者认为欧洲语言中的"coach"一字乃是出自匈牙利语。作为姓氏Kocsis意为"驾车的人",他们大概就是一度强盛于大漠南北的"高车族"的后裔。《魏书高车传》曾有高车族使用的车轮高大,因此得名"高车"的说法。这是以汉意附会胡音,其实不足信也,"高车族"只是"驾车族"而已。另一个在中国历史中多次出现的,高车族著名姓氏"贺拔",也有一个匈牙利大姓Horvath与之对应。象"高车"、"贺拔"这样的漠北铁勒大族,都是匈牙利大姓的事实,表明突厥语族也是Magyar人的重要组成成分。
音乐学家杜亚雄教授发现,许多匈牙利民歌在旋律、音阶甚至在歌词内容上,都与中国甘肃地区的西部裕固族民歌相当一致[21],这一研究结果为追溯匈牙利人的祖源提供了重要的旁证,也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兴趣。裕固族是九世纪中叶迁离蒙古高原的回鹘人的直系后裔,回鹘 (或称"回纥")则是突厥语族的先民匈奴或铁勒、高车的遗族。中国历史有许多关于匈奴民族善歌的记载,长期独处于祈连山区的裕固族的民歌旋律,可能就是匈奴-高车-回鹘音乐的遗风。在汉朝以后,便遍布于欧亚草原的匈奴人的子孙们,很可能是在七、八、九世纪间,于蒙古高原、中亚地区或南俄草原,不仅以其血缘和姓氏的传承,乃至语言和感情的旋律,与西迁的??人一起,融合成了古Magyar人。
"Kun"一字在匈牙利语中,是指在十一世纪出现于东欧地区的另一支著名而不知其源的突厥部落库蛮人( Cuman )[22]。这提醒了我们,库蛮人应该就是中国史籍中的浑族。由于辽朝的酷烈的民族政策,导致浑族西逃和内迁,欧洲史载库蛮人两度进入匈牙利地区,第一次被击败而退出,第二次则是在蒙古铁骑的追迫下,破釜沉舟,永远地融合于Magyar人中了。
Bako、Szekeres、Bokor和Torok匈牙利四姓,很可能就是七世纪活跃于蒙古高原东部地区的拔野古、思结、仆骨和同罗等突厥语族部落的后裔。《新唐书高宗本纪》有载,公元660年拔野古部曾联合思结部、仆骨部和同罗部反唐,而遭唐军镇压。此时也正是高句丽灭国的前夜,这些战争既防阻了异族入侵中原,但也对北方诸族造成极大的伤害,或许是在Magyar人于668年战败后西迁时,中途融纳了这些创伤未愈的部落成员;二百年后这些姓氏一起出现于欧洲,也不失为这种可能性的一个证据。
匈牙利姓Orvas,显然就是魏姓中的"阿伏于", 马长寿先生求证了阿伏于是柔然姓氏[23],其依据是《魏书长孙肥传》中关于长孙肥之子长孙翰的事迹:"蠕蠕大檀入寇云中,世祖亲征,遣翰率北部诸将尉眷,自参合以北,击大檀别帅阿伏于于柞山,斩首数千级,获马万余匹"。

柔然是继匈奴,鲜卑之后,称霸漠此的突厥语族部落,公元508年被高车重创于蒲类海地区(今哈密以北),公元552年被新兴的兰突厥部所灭,就此失闻于蒙古高原。据欧洲史载,有一支叫Avars的亚洲部落于568年进入东欧,曾在现匈牙利地区立国,并统治巴尔干北部地区达二百年之久,865年为查理帝国所灭。欧洲史家沙畹等认为,Avars就是柔然[24],确有道理。Avars应该就是Orvas或"阿伏于"的别字。故而,阿伏于一姓有载于《魏书》,而失载于辽金二史,最后又于九世纪末,与后到的Magyar人相识恨晚于欧洲腹地,而成为匈牙利姓氏之一,这都是与中外史序相吻合的。
在附表IV中,我们将匈牙利姓氏,金朝女真姓氏,和北魏北方诸族姓氏(简称魏姓)的可比部分,作一表列。我们相信,这一比较极具说服力地表明:现代Magyar人的东方祖先确实是以??族为主体的中国北方诸族。

四、历史的遗迹和语言的化石
中国史书关于??-女真族先祖的最早的记载之一是《国语 鲁语下》中的一则有趣的故事:

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矢贯之,石?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远矣,此肃慎氏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 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矢,石?……

?(音hu)木就是桦木,这是一种生长在寒带的树种,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十分繁盛,在中原地区却很罕见,蒙语称桦树为hus,可能"?"字就是汉语中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语汇。桦木轻而直且硬,肃慎人早在数千年前便善用桦木制箭杆,还以一种轻质石料磨制箭头,并以此上贡中原,这就是博学广闻的孔子告诉陈惠公的"?矢石?"。肃慎之后勿吉亦以此物进贡,《魏书勿吉传》有载:"太和十二年,勿吉复遣使贡?矢方物于京师"。直到清代,桦木箭杆仍是宁古塔将军和黑龙江将军每年献给朝庭的例贡。可见从古肃慎族贡?矢,到清代东北地区满族贡桦木箭杆,是数千年一脉相承的传统[25]。
由于女真族的祖先肃慎人在冷兵器时代的早期便解决了射击武器的材质问题。因此,和蒙古人的马术一样,??人的箭术也就成了他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当然也是他们恃勇好斗的本钱。唐朝辽东战争期间,多名唐军主将被其毒箭中伤,甚有致死者,以致唐军恼羞成怒,残杀俘虏,你来我往,愈演愈烈,辽东战局一发而不可收。因此,制箭术也就成了肃慎-??-女真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的满语和锡伯语中,称箭为niru (牛录),匈牙利语则为nyil,两音相同,桦树在匈牙利被称为nyir-fa,意为"箭树",这也证明了现代匈牙利人的部分东方祖先,就是那个用桦树制箭的民族。
作为蒙古军队的一种布阵或组织形式,"古列延"一字在波斯史学名著《史集》中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解释[26]:

所谓古列延 (kuriyan) 是圈子的意思,当某部落驻在某地时,就围成了一个圈子,部落首领处于象中心点那样的圈子中央,这就叫做古列延。在现代,当敌军临近时,他们 (蒙古人) 也按这种形式布阵,使敌人和异已无法冲进来。

尽管现代蒙古语已经没有了这个辞,但是匈牙利语中的gyuru (园圈)和kor (园环),都还是与古代蒙古辞"古列延"同根。
匈牙利语辞中的汉语成分也是Magyar人的祖先曾居住在中国北部地区的有力佐证。例如,匈牙利语中的gyongy (珍珠)、szal(丝)、csengo (钟)、szuro (筛箩)和malom-ko (磨石)等字,都是以汉音来记载这些当初来自中原的水产、纺织、铸造和工具类产品的。《魏书失韦传》在描写五、六世纪时室韦地区的民俗时记:"俗爱赤珠,为妇人饰,穿挂于颈,以多为贵,女不得此,乃至不嫁"。珍珠这种盛产生于江南地区的装饰物,为各国人民珍惜历千年不衰,当初也曾为中国北方诸族妇女所偏爱,故尔汉字"珍珠"也就铭刻在Magyar人祖先的语言中了。
流行于阿尔泰语系诸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也在匈牙利语言中流下了蛛丝马迹,"萨满"一字出自通古斯-满语中的"巫师"一字。至今在匈牙利语中,"萨满"(saman)仍作为"巫师"保留着他的席位。满族及其先祖崇拜植物神--柳树,其实与原始宗教的生殖崇拜有关。柳叶是女阴的象征,柳枝则成了生育女神的图腾。现代满族还保持着柳枝家祭的习俗[27],亦即所谓"佛多妈妈"祭,"佛多"意即柳枝。落户欧洲的Magyar人早于公元十世纪末已皈依基督教。在此后整整一千年中,原始宗教的世俗荒诞,早已被高级宗教的伦理涤荡一净。然而匈牙利语中的柳树和柳枝(fuzfa, vesszo)两字,仍与满语中的同义辞(佛多活,佛多)在声韵上相对应。当然,它们早已失去了既秽俗又神圣的图腾意义了。
在尚未穿越喀尔巴阡山之前,Magyar人的七个部落选出了Levedi为他们的第一个联盟酋长,拉丁文资料记载他的称号是dux[28]。在尔后的匈牙利王朝早期历史中,dux又是"王子"或"公爵"的头衔[29]。斯蒂文一世 ( Stephen I ) 在位时 (997-1038 ),将匈牙利全国划分成四十五个相当于县的行政地区 ( Megyek ),并任命了负责管理和税收的地方官员,其称号是foispan,其中fo的意思是"头头"( head)[30]。然而,中西史料竟能精确地互相印证,"咄"和"弗"作为北魏隋唐时期满蒙地区的酋长名,也曾被详细地记载在各代历史中。
《北史》卷九十四,说勿吉诸部:"所居多依山水,渠帅曰大莫弗瞒咄"。说奚族:"其后种类渐多,分为五部……二曰莫贺弗……四曰木昆……"。说契丹:"献文时,使莫弗纥何辰来献"。"太和三年……其莫贺弗勿干率其部落,车三千乘,众万余口,驱徙杂畜求内附,止于白狼水东"。"隋开皇四年,率莫贺弗来谒"。说"南室韦……渐分为二十五部,每部有馀莫弗瞒咄,犹酋长也。……北室韦,分为九部……,其部落渠帅号乞引莫贺咄,每部有莫何弗三人以贰之"。说乌洛候部:"无大君长,部落莫弗,皆世为之"。
"莫","莫贺"和"莫何"等本为一字,我猜测是"氏族"的意思,现代满语和锡伯语等作"莫昆",至今锡伯族仍称氏族长为"莫昆达"。"达"即"咄",就是满语中的da或蒙语中的darga和tolgoi,都是头目,酋长的意思,而"弗"与"咄"含意相似,某些部族"弗"是"咄"的副手,有些部族有"弗"而无"咄"。Magyar人循远东先祖之惯例,仍以dux (咄)为酋长之称号;初抵中欧,立国建政,又以fo (弗)为地方行政长官之称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